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9月,俄罗斯军方成功试爆了当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炸弹之父”,威力较小的同类炸弹美国早已拥有,但去年美国军方又研制并成功试验了爆炸当量可观的“炸弹之母”。有军事专家称,发展巨型炸弹是个错误,前景非常渺茫。其依据有二:一是在未来战争环境下,传统的全面打击、全面摧毁和大规模破坏式的火力打击方法,将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二是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是“运用精确打击手段,通过打击对方的国家战争体系和战场作战体系中的节点目标,来瘫痪敌战争体系和作战体系,通过摧毁其系统功能来剥夺敌人的意志,进而实现政治上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2.
1944年春,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七个年头。此时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连遭失败,为了扭转在亚洲战场的不利战局,目寇于2月发动了湘桂战役,4月发动了中原战役。此是日军自侵华战争以来发动的最大的一次攻势。日军大本营称这次攻势为“打通大陆交通作战”,代号为“一号作战”。日军的垂死一搏,造成了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从4月18日起,曰军华北方面军以第一军为主力,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军认为其所面对的作战环境和作战对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军事行动中的情报支援逐渐显现出短板.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威胁环境,实现情报搜集、分析、报告、分发能力转型”,①美军在总结伊拉克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动情报”(actionableintelligence)这一重要概念,②并将其定义为“快速、准确、及时地发送给指挥官和士兵,使其具有高度共享的态势感知能力并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战潜力,成功遂行作战行动的(情报)产品”.③本文在介绍美国陆军“可行动情报”概念提出背景的基础上,归纳了其主要内容及美国陆军对此采取的相关举措,并试图探析“可行动情报”概念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国军队战场情报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决定在军队实行文职人员制度,将部队部分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保障岗位改由非现役人员担任,把有限的现役干部名额用于指挥作战岗位,以不断增强我军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从此,文职人员进入了武警部队组织构成的正式编制序列。  相似文献   

5.
战略理论关注战争,而大战略理论关注和平。由于认识到孤立的战争研究的危害性, 利德尔· 哈特提出了战后和平与非军事手段的思想,即战争的胜利不再以战场胜利为标准,而以战 后和平为标准;军事手段不再是实现战争政治目的的唯一手段,而成为手段之一,大战略理论由此 初步形成。利德尔· 哈特是大战略理论的创始人,为研究一国政府治国方略的当代大战略理论奠定 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以来的十多年间,美陆军参与了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两场战争——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投入兵力累计达到110万,阵亡超过4500人,负伤多达3.3万人.①在战争初期的主要作战阶段,美陆军进展顺利,相继推翻阿富汗塔利班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既走出了越战失败的阴影,也有力回击了美国新军事革命中、特别是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后出现的陆军无用论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中国战场是和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相并列的世界三大反法西斯侵略战场。忽视了中国战场,就忽视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貌,就忽视了当年日本法西斯国家和军队对亚洲国家和人民的侵略。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当中坚持斗争和作战时间最长的战场。中国是受法西斯国家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付出的牺牲也最为惨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别战场,其战争特点是点、线、面同时进行,长期胶着。中国极大地支援了苏联战场,使苏联得以专心致志对付德国,避免了再同日本进行两线作战的局面。对于美国而言,由于中国战场的泥沼作用,日本无法全力以赴地增兵太平洋战场,也没有力量全力以赴地对付东南亚战场。中国在二战时期大国地位的确立,实际上是中国战场的巨大作用和地位使然。由于中国坚持抗战,日本法西斯军队深陷中国的泥潭,因此其失败是一种必然。在抗日战争的过程当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还没有完全觉醒,日本的侵略恰恰促进了这种觉醒。中国军队遭受惨重损失的原因,主要是火力薄弱。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武装无人机成为新军事技术的象征,理解其军事和战略影响成为重要的课题。在既有的讨论中,支持者沿着功能本位论证无人机让战争变成了精确的外科手术,质疑者从价值本位批评它将战争变成了暗杀。两派在争论中各执一端,但都共享了将无人机器物化和静止化的预设。这些技术预设限制了我们对无人机变革与战争关系的思考,为此,引入技术社会学的“社会-技术系统”的概念。该概念认为技术不是静止的,一直处在变革中,技术变革不是器物的变革,是与器物相关的系统变革,是技术与社会的共同演化。以此观之,无人机不是单独的器物,而是一个与社会无缝连接的系统,其演化的动力是技术利基、客观环境和社会制度三者相互作用,它经历了诞生、发展和制度化三个阶段。当前,无人机系统正处在制度化阶段,它与既有制度在资源分配、独立建制和价值观念上存在冲突和融合。如果没有技术突破和战略环境的剧变,这种冲突和融合将会长时间存在,这决定了当前无人机战争的含混性和复杂性。社会-技术系统的视角有利于思考技术变革和战争变迁的复杂性,并为应对未来的无人机战争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军事变革以来,无人武器在作战体系中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历经百年演进,无人武器已具备侦察跟踪、试探诱骗、精确打击和支援保障四大功能。现有无人武器存在依赖遥控和自主水平低下等问题,这是制约其军事潜力发挥的主要瓶颈。未来,“网络式自主化”将成为无人武器变革的突破方向,带来“全体系”“广覆盖”“快反应”和“强协同”四大优势。叠加无人武器“零伤亡”特性所蕴含的政治影响力,弱者基于“抵消与杀伤”策略的抗争能力将受到质变挑战,同时原有差距会发生量变增大。假如缺乏科技和政治上的有力制衡,在技术垄断与社会变迁的双重影响下,非对称安全关系发生恶性演变的风险将显著增加。在“市场化战争”中,伤亡成本降低导致强权政治缺乏约束,低风险优势鼓励政客做出冒险决策,战争伦理的沦丧扭曲公众对非对称战争的认知,而弱者的极限求生手段还可能造成核扩散等“次生危害”。在西方主导的军备控制合作逐渐式微的背景下,中国需要以总体设计统筹无人武器的研发与实践,积极开发反制技术,并争取主导相关军控提议。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不相信有关苏德战争"提前"爆发的各种情报的原因是斯大林确信德国不会在对英战争结束前进攻苏联而使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苏联情报人员对其所提供情报的可靠性不敢保证,有的甚至主动向斯大林指出这类情报不必相信;各情报所讲到的德国进攻苏联的时间一再不应验,使斯大林对这些情报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希特勒"提前"进攻苏联的原因是防止苏联率先进攻德国而使自己陷入被动;利用对英战争掩护针对苏联的兵力调动和军事突袭;认为苏联不堪一击,进攻苏联并不会使自己长时间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虽然德英战争尚未结束,但德国仍具有进攻苏联的力量;认为只要打败苏联,英国就会失去斗志,不战而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