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柳宗元的生民史观——兼与瞿林东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研究》1988年第4期刊载了瞿林东同志的一篇文章:《柳宗元史论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以下简称瞿文)。该文对柳宗元在古代历史理论方面的贡献进行探讨,为柳宗元思想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文中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如指出柳宗元《贞符》与《封建论》的思想有共同之处;他的史论“是从对历史的宏观整体来阐述自己的见解的,因而鲜明地带着哲学的形式”等等,都非常深刻,使人受到启发。但读过文章之后,还觉得有些意  相似文献   

2.
"红辣椒,黄辣椒,最辣不过指天椒,一代天椒出天等,亲口尝尝就知道……"一首火辣辣的《一代天椒》,唱出了天等指天椒的好品质,更唱出了天等人闯大市场的火辣劲。  相似文献   

3.
论韩柳传记散文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杏仙 《湖湘论坛》2000,13(2):57-58
韩愈和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著名的散文大家,传记散文是他们散文作品中的重要部分。韩柳的传记散文,上承司马迁《史记》的创作传统,下开后人传记文体的创作新风,在古代传记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史继东 《求索》2010,(9):194-196
《荀子》承继了儒家的价值立场,它以儒家先圣学说为基点,批判地吸收了诸子各家之学术思想,构筑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儒家的荀学"。《国语》作为一部先秦史书,其编撰成书远在荀子之前,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礼乐等思想成了《荀子》"王霸兼用"、"法后王"等思想的重要渊源。"王霸兼用"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国语》是先秦时期最先肯定霸道思想的一部典籍,它的"重霸"思想对周道衰亡这一历史潮流作出了必然性阐发,也对霸主功业之措施作出了高度肯定。《荀子》的"王霸观"表现了对《国语》霸道的肯定以及对争霸措施方略的因袭。同时,《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也得益于《国语》的影响和启迪。《国语》中诸多"法后王"式思想的记载都为荀子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钢 《求索》2010,(9):206-207,187
作为儒家著作之经典《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本质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论语》的"仁爱"学说并不是经文式的说教,它散发着自然清爽的诗性美,这些诗性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仁爱"的社会生态。孔子不仅提倡社会人文关怀,还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孔子学说中,天是万物之本源,万物同人类一样具有灵性。孔子的这一思想通过"比德"的文学手法,在《论语》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是《论语》的文学之美,更是《论语》反映出的自然生态之美。如果说,社会人文之美与自然生态之美是《论语》内容的反观与写照,于文学形式,《论语》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文质中和"的修辞文学为《论语》美学思想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才使《论语》之语言文字能既简约含蓄又富有意蕴,进而成就诸多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6.
邓淑兰 《求索》2011,(2):183-185
赵孟頫是元初杰出的艺术领军人物,他在书画诗文等领域提倡全面"复古"的主张,其"复古"实为借古以创新。他在创作上实践自己的"复古"理论,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诗文领域,他奠定了有元一代"宗唐复古"的新诗文风,使元中期诗坛追求典雅平和、婉约雍容的诗歌风格蔚为成风,启迪了明代"前后七子"的诗歌复古运动,对明清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叶适的史学思想有丰富的合理内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其中他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的认识,笔者感到很有启示。 叶适以“时”或“势”来解释历史。他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问题,总体上作了这样的概括:“夫以封建为天下者,唐、虞、三代也;以郡县为天下者,秦、汉、魏晋、隋、唐也。法度立于其间,所以维持上下之势也。唐、虞、三代必能不害其为封建而后王道行,秦、汉、魏晋、隋、唐必能不害其为郡县而后伯政举。”(《法度总论一》,《水心文集》卷一)冯契先生对叶适的这一思想作过这样的阐述:“叶适同柳宗元一样,把历史上制度的兴…  相似文献   

8.
张志斌 《求索》2010,(10):202-204
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主要显现于《诗经·国风》与汉魏六朝尤其是两汉乐府之中。"寄居"是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的主要存在方式。叙事的灵活与逐渐清晰的人物形象则是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最为显著的特征。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以其鲜活的文学力开启了中国古典诗歌叙事的大幕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叙事进程中的重要一源。  相似文献   

9.
何亮 《求索》2010,(6):187-189
赵彦卫在《云路漫钞》中,最先指出了唐小说"文备众体"的艺术特征。赵彦卫所说的"文备众体"中的"体",主要指在唐小说中出现的各种文体及其要素,不完全等同于"史才、诗笔、议论"。唐小说"文备众体",受当时"行卷"、考试和仕宦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由于中国在东亚文化圈的主导地位,唐小说文备众体的艺术特征也影响了东亚各民族的小说创作,东亚的小说也有兼备多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夫 《求索》2005,(11):199-201
柳宗元一生好佛,原因非常复杂。其中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又有个人方面的原因,还有佛教方面的原因。具体地说,既有学术上的社会根源和思想基础;又有自己政治上受挫之后,精神受到打击,在佛教中寻求慰藉和解脱,从而皈依佛教的虔诚信仰;还有对佛教基本理论,尤其是对天台宗中道观的思想认同;更重要的是对佛教辅佐教化、阴翊王度、俾民逍遥等社会作用的赞赏。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一社会根源思想基础柳宗元的学术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兼采百家学说。在儒家与佛教的关系上,他与当时尊儒反佛的韩愈截然不同,提出了“统合儒释”(《柳宗元集》…  相似文献   

11.
白少华  蒋天道 《传承》2012,(9):56-57
自王弼注《老》之后,《老子》就被历代学者视为是专讲玄理思辨的专著,却忽略了老子周史官的特点,忽略了他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家,一个社会观察者在面临政治剧烈变动下所展现的智慧。《老子》的政治思想是入世非出世,对现实社会持批判的态度。《老子》"君人南面之术"乃是帝王政治思想,《老子》就是"帝王之学"。  相似文献   

12.
余洁 《观察与思考》2010,(12):56-58
"素韵幽香裹秀丽,展时先有云舒卷。挥毫随写秋山图,真境未窥私范模"。富阳,作为《富春山居图》原创地,这座城市具有着丰富而深沉的人文表情。而那个叫庙山坞的山脊,因为是一代名家黄公望晚年的隐居地而充满了神秘和传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张志宏 《求索》2010,(12):128-130
文章以《庄子》哲学中的"隐逸"思想为切入点,宏观上梳理了中国历史上的"隐逸"这一文化现象,进而详尽分析了《庄子》的"隐逸"观及其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从而对其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所产生的得失影响进行了条列论证,提出"隐逸"思想本身无所谓积极消极,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才能使之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的朱舜水与有唐一代的鉴真(688-763),在中日文化交流进程中都作出了伟大贡献。《朱舜水集》是朱舜水在日本通过书简、问答等特殊形式切磋学问、授徒讲学的资料汇编,是中日关系友好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思想,学界讨论不多且欠深入。我们认为,《史记.天官书》是该思想的集中体现,由其中的"三五"之说可知,"究天人之际"思想的实质就是究"天命",重在探究人类社会变化特别是"王权更迭"是如何受"天命"支配和控制的。司马迁推究"天命"最主要的手段是《天官书》所阐述的星占学,此外,还有历法、日者、龟策、封禅等。尽管司马迁有怀疑"天命"的个别论述,但就《史记》全书的基本思想来看,司马迁是相信"天命"的。  相似文献   

16.
已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荣获七项提名大奖,并最终摘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美术两项大奖的电影《画圣》,于9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电影《画圣》由中视翰林(北京)国际影视有限公司出品,杨淑英任总顾问,华表奖新锐青年导演海涛担纲执导,电影《画皮2》编剧冉甲男执笔,香港著名实力男演员午马、内地新锐小生许凝以及著名女星郭珍霓等众多国内一线演员领衔主演。导演海涛希望用一部承载圣人思想的巨作来涤荡当代人的灵魂。电影《画圣》讲述了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吴道子晚年的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青年画师唐安州为追逐名利替当朝太上皇唐玄宗寻访一代画师吴道子。最终吴道子用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让追名逐利的唐安州最终懂得  相似文献   

17.
唐宋派作为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他们对柳宗元古文的某些评点本虽然存在着评语、版本需辨析的现象,但他们皆注重唐宋八家古文,通过选评古文,体现出他们从唐、宋古文上追秦、汉之文,重道不轻文的文道合一等文学主张,因此,评点本也成为明代文学观念论争的场所。唐宋派对柳宗元文的评点颇高,在柳文评点史上有着重要的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椰宗元在诗文中几次提到过“潇水”,然而“潇水”发源于何处,却历代注家各异。对此,我想谈一点看法。 据《大清一统志》云:“潇湘虽自古并称,然《汉志》、《水经》,俱无潇水之名。柳宗元《愚溪诗序》始称谪潇水之上。”这说明柳宗元之前“潇水”作为水名是不存在的。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写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冬),而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李吉甫撰的《元和郡县志》  相似文献   

19.
<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纵一苇之所如》出版后,细心的朋友问我:"您在自序末尾签署‘寒江雪屋’,有何寓意?"我笑而答曰:"请您少安毋躁。待到《独钓寒江雪》出版后,您自然会涣然冰释的。"现在,《独钓寒江雪》已经杀青,即将付梓。读者届时只要一瞥题记诗,想必定会豁然开朗、悠然心会。  相似文献   

20.
蒋新红 《求索》2010,(10):140-142
柳宗元一生热心教育,其教育业绩卓著,特别是为永州、柳州等边远地区古代教育的兴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又是一位"不敢为人师"的教育家,长期的教育实践及教育著述都采取"去名全实"的策略,以至其教育贡献至今鲜为人知,其教育思想也亟待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