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两年前,在一轮强劲的食品安全风暴中,食品安全法高调出台并实施。可以说,是一起又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催生了这部法律。所以,当时就有媒体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将使乱象频现的食品安全形势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设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整顿。保持了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总体稳定。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食品产业量大面广,素质总体不高。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部分生产经营者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故意生产加工伪劣食品,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同时,现行监管体制、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体系等还不尽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水平不高,监管执法力量不足,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薄弱,存在着监管漏洞。因此,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保障食品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3.
解文 《中国人大》2012,(20):6-7
浙江杭州市今年推行了一项新制度,要求所有食品企业法人代表和相关负责人都参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并且规定,如果两次没有通过,企业将被暂停核发生产许可证。当下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生产者中,既有小作坊也不乏一些大型食品企业,杭州市政府推行针对食品企业负责人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制度,目的无疑是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者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自觉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4.
公文摘登     
《内蒙古政报》2010,(4):43-43
国务院关于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通知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国发[2010]6号2月6日)  相似文献   

5.
陈岱 《人民政坛》2007,(2):22-23
简少玉: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目前群众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虽然近年来食品卫生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仍很突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现状令人担忧。建议应科学预测食品安全形势,评估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风险,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要完善检验检测系统,整合质检、卫生、食品药品、经贸、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资源(包括技术力量和检验检测设备),建立统一的实时监控监测网络体系。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加大惩罚性赔偿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12,(9):15-15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武汉市的食品安全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全市未出现大宗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实现了食品基本安全。当然,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一是监管力度分散.资源整合不够,监管保障亟待加强。二是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及消费领域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和无证无照占道经营还存在监管盲区。三是对违法行为惩处力度不够.处罚措施大多限于收缴原材料、罚款等行政手段,追究刑事责任的少.违法成本过低。四是发动全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尚不健全、氛围还不浓厚。为此,建议:一、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监管保障。提高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7.
实施四年后,我国首部《食品安全法》即将启动修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表示,《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已列入国务院法制办2013年立法计划。从染色花椒、毒生姜到近期曝光的镉大米、毒皮蛋,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摧毁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公信力。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何“重典治乱”将是《食品安全法》修订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讨论最激烈的焦点。(6月17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8.
共筑防线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4,(22):22-24
构筑预防机制 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每次食品安全危机爆发后,执法部门总是忙于围追堵截,但这种事后整肃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因而普遍的共识是,食品安全监管必须由“救火”转向“防火”,将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中。正因此,食品安全法修法的一大基调是更加突出预防为主、风险防范。修法草案为此完善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安全标准等基础性制度,增设了风险分级管理等重点机制。  相似文献   

9.
确保食品安全是维持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层出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通过立法和制度化方式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机制迫在眉睫。本文在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主要原因和食品安全监管先进经验作出分析的基础上,秉承新近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之基本立法思路,就如何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4月12日,宁化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相关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单位和有关企业,对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监管情况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的监管与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人已经见多不怪,甚至到了麻木的地步。2009年6月1日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了,但新法的实施并没有杜绝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就应该引起我们思考.为什么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所以现在我们不能再简单地归结为法律体系不健全。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其实这是食品安全中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我们的监管体系出了问题。由于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才造成不断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拷问标准。尽管有专家认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总体通用,但食品安全事件迭出,反映标准乱象从生。  相似文献   

13.
一部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引发了国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热议。时过几个月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仍在持续。的确,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到每一个公民,再加上这个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会成为一个公共话题。而通过法律来维护食品安全,将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以风险社会为背景研究我国的食品安全犯罪,基本上成为我国刑法学界的一种通行做法。但是,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所体现的风险并非贝克所指称的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所以运用风险社会理论并不能解释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犯罪频发的现状,风险刑法理论也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因此,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研究应从风险刑法回归到传统刑法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5.
王玉玲 《前沿》2014,(3):81-82
食品安全既是保护民生的底线,也是食品产业的社会责任底线,作为社会公共问题,需要依法治理。良法是善治的前提,食品安全离不开法律保障,回顾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的历程,剖析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法律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现行法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如果连食品安全这个群众最基本的需求都难以满足,怎么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怎么让老百姓‘有尊严的生活’?因此,我们务必提高对进一步贯彻实施好食品安全法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的背景下,加强关系民生的食品安全管理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分析大连食品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大连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既借鉴国外食品安全有效管理经验,推进供应链管理下食品企业合作关系管理;多渠道的信息批露,力求信息对称;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构建食品行业绿色供应链。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14日下午,针对在校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宁化县曹坊工商所负责同志走进宁化三中,为同学们送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知识讲座,通过大量具体鲜活的事例,向广大师生介绍了假冒伪劣食品的识别、购买食品的鉴别方法等知识,宣讲了如何防范食品安全、远离食品安全消费误区、拒绝三无食品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的问题。这是三明市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和宣传力度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时刻牵动人心,也是人大一贯关注的民生问题。2006年6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本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及以饮用水为切入点的食品安全跟踪监督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书。6个月过去了,政府整改的情况如何,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上又有哪些“新动作”、新亮点?12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82次主任扩大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本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及食品安全跟踪监督报告的审议意见书》的复函,听取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关于对市政府函告食品安全问题整改情况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郭跃进 《世纪行》2012,(3):18-18
食品安全乃基本民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甚至一些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仍不断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不足,需要完善。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可以用“以打为主”四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