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为“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它是实施统御的必要条件。国家需要权威,才能实现稳定、统一,领导需要权威,才能实施有效的组织、协调、指挥。“权威”中的“权”即“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威”即“威信”却要靠领导干部自已在人民群众中去树立。树立领导权威关键是要用好手中的“权”,才能树立自己的“威”。而用好权的关键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古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江山”就是  相似文献   

2.
赵文中 《党课》2009,(9):55-56
领导者实施领导的过程,实质上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从而使其自觉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依靠自己的权与威对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动产生影响。这里的权,即权力;威,即威信、威望。权与威之间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其关系充满了辩证法。作为领导者,对权与威的辩证关系不仅要知晓,而且要予以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3.
做人是为官之本,做好人是当好官的基础。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来自于两个途径:一是靠职位权力来实现,二是靠人格力量来保证。职位权力是外在性、强制性和阶段性的,而人格力量是内在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有的领导干部有权无威、权大威低,而有的人却权小威大、位卑威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做人上有差别,人格力量有高低。因此,要把做人与做官结合起来,使人格魅力与权力影响力相得益彰,以  相似文献   

4.
所谓权威,是指领导者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心理及其行为的能力,是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在社会主义领导体系中,领导权威是领导本质的正确反映,是实现领导价值的重要条件。那么领导者依靠什么来使被领导者愿意服从自己的领导和指挥呢?有人说:靠“权力”。的确,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当了官,有了权,说话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爱臣》曰 :“大臣之禄虽大 ,不得藉威城市 ,党与虽众 ,不得臣士卒。”唐之藩镇有土有兵 ,既可“威城市” ,又能“臣士卒”,尤其是河朔诸藩还受到中央姑息政策鼓励 ,跋扈叛逆自易造成。河朔藩镇跋扈情态表现形式之一即是 :滥施刑罚 ,肆意杀戮。这种状况的形成 ,与藩镇职权范围扩大有关。唐代藩镇为使职 ,唐初常为某一目的而遣使 ,藩镇之使称 ,节度、防御、经略均为军事性质 ,观察处置使由采访处置使演化而来 ,偏重监察性质。其初节度与采访各置一人 ,至天宝中始一人兼领 ,其权渐重。开元时 ,置采访使之目的 ,于监察地方官吏 ,改革…  相似文献   

6.
就语言学而言,“权力”这个词,源于古拉丁语中Potere,本意为能够或具有做某事的能力。后来派生出来的英文Power和法文Lepouroir,也都保留了这个意思,但又比较侧重于某种能力或力量。汉语中,“权”最初指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即“锤谓之权”,春秋战国时期,权和政联系了起来,孔子曾说过“谨权量、审法变、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商君书》“修权篇”亦云:“权制独于君则威”,从那时起“权”已获得了现代意义上权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搞活的大潮中,有些人惊呼:如今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权威丢掉了!有的政工干部自嘲说:本行系“磨嘴皮子专业”,一无财权,二无人权,“威”不起来。是权威就必须是“实权派”吗?据说现实就是这样的;倘手中没有工作安排权,职位升迁权,晋级增资权,奖金发放权,物资调拨权,说话便“叫不响”。现在之所以有的人把人权、  相似文献   

8.
权威是什么?它是一种力量,是权力力量和人格力量的聚会;它是一种威势,是威望、威信的总和。而一些领导干部,毫无权威可言。困难企业不敢去,对下级的问题不敢管……“权”和“威”分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能力不强。不是靠真本事上台,而是靠“拉”、“送”、“跑”起家,这种人没有理论修养的根底,缺少实践的磨练和经验的积累,因而面对一班人,不能实施有效的组织领导。二是人格不正。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党性修养和锻炼,一切以“利”为准则,忘记了自己的党员领导干部身份,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三是业绩不…  相似文献   

9.
楚奇 《党课》2012,(6):78-79
威信重在一个“威”字,有威压、威迫、威慑、威严、权威的意思。有的领导者看重权力、强调威力,恰恰是人冶社会的遗迹,体现“重权、为权、谋权”的官本位思想。古人讲:“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公生明,廉生威。”  相似文献   

10.
领导的影响力和威望直接关系到其所在单位的生存与发展,一所幼儿园的园长有没有影响力和威望则是办园成败的关键。而园长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威望,就必须重视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树立。园长要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就必须注重四个方面,一是以德立威,以自己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二是以情树威,以自己对人的关心、爱心和热心打动人;三是以识生威,以自己的博学多识使人敬服;四是以能增威,以自己卓越的管理能力使人信服。  相似文献   

11.
翻开辞典,“权”字是作如下解释的: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然而,对支配力量不掌握原则、分寸的乱用、滥用,则使“权”字在某些掌权者手中完全变了味儿。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权”是人民赋予的。封建社会里的封侯赐爵、子袭父职、皇位承传,毕竟早已作为际迹被历史的长河荡涤贻尽。功勋卓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等,作为一代立国伟人,并没有恃权自傲,而是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公仆”,这是何等伟大的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精神傲骨,是人格力量形成的基础,也是人格力量的重要体现。道理很简单,因为精神傲骨折射的是一个人的人格,是一种不怒而威、不令而行的无形力量,是做人应有的风范。"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有了傲骨就有了原则和立场,就能够处理任何复杂的事情,就会赢得尊重。为草当作兰,为木当如松。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有威信。”片面强调“权”,认为有了权,就可以使部属服从,结果就会出现不能服众,造成领导工作的被动。这说明,领导者应注意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巩固自己的威信。 一、领导威信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于忠龙 《唯实》2010,(7):69-7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使其长效化,必须在制度上尤其是法制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为此要倡导人要为发展负责,而且要负法律上的责任的理念;构建人要为发展负责的法制保障。经济法是人要为发展负责的主要法律制度形式。应当在传统私法强调人的财产权、人身权的基础上,强调人的劳动力权;国家作为特殊的劳动力权人,它享有特殊的劳动力权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和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5.
朱佳木 《前线》2013,(8):32-34
如何看待中共党史,成为当前我们党与国内外敌对势力、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一个焦点。古人早就说过:“灭人之围,必先去其史。”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对历史的解释权,历来是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争夺、较量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6.
“次 道 德 ”是 个 新 词 ,选 自 一 本 新出 版 的 书 中 ,一 些 权 威 的词 典 还 没 来得 及 收 录 。 这 个 词 所 要 表 达 的 意 思是 ,一 些 实 施 不 正 当 行 为 的 人 ,有 时在 实 施 不 正 当 行 为 中 却 遵 循 某 种 道德 规 范 。 如 小 偷 窃 取 他 人 钱 财 以 后 ,把 对 自 己 无 用 而 对 失 主 很 有 用 的 证件 、钥 匙 、手 机 卡 等 “完 璧 归 赵 ”;绑 匪劫 持 人 质 后 只 勒 索 钱 财 , 不 伤 害 性命 ;盗 版 软 件 也 贴 上 防 伪 标 志 ,声 明确 保 质 量 并实 行 “三 包 ”之 类 。这 种近乎 “盗 亦 有 道 …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基层党组织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有位有为有威,是支部书记感到很难处理的问题。几年来,我在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中,坚持“六要六不”,正确处理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党支部与车间行政的关系,从而提高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要敬业爱岗,不轻看自己。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职业取向发生了变化,一些党务政工干部也产生了自悲感,说什么没有权管不了人,没有物吸引不了人,没有钱说服不了人,有  相似文献   

18.
向守渠 《党课》2013,(2):65-65
为官要有“威”。“威”从何来?,《春秋繁录·五行相生》曰:“至廉而威。”意思是坚持清正廉明,才能赢得威信、威望,受到人们的拥护。作为党员干部,为官思廉自生威,这种威望来自人格力量,来自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操守。  相似文献   

19.
李霞 《发展论坛》2003,(10):40-41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及历史过程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的过程,也是人趋向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说是指人的活动、人的关系、人的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的统一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相联系的对象化活动、对象性关系和对象性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性关系和对象性能力是在实践中统一起来并得到发展的。实践作为对象化活动,使人与现实世界间发生对象性关系,它不仅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而且使现实的个人成为对象性存在的个人,并在不断创造或占有对象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高华 《党课》2014,(14):75-77
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人的心态决定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左右事业的成败。心态能改变名利。“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心态淡泊是对生命的一种珍视,是对人生的一种坚守;它不慕名利,远离喧嚣诱惑,律己宽人,谨慎执著,永葆本色。人,只要为官,就势必处在是与非、义与利、得与失、恩与怨、名与位、生与死、权与利等各种矛盾之中,要经受权、钱、名、利、色、情等各种考验。一位哲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