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题学"这个名称是亚里士多德最早发明的,在亚里士多德之后,西塞罗应古罗马法律家特雷巴求斯之邀写作《论题术》一书。西塞罗把论题分为两类:第一类论题附属于(内在于)当下所讨论的主题本身;第二类论题则来自于外部。第一类论题又分为两类:一是"来自整个主题、或主题的组成部分或来自主题的名称"的论题,二是来自"与所讨论的主题相关的事情"的论题和论证。"与所讨论的主题相关的事情"多种多样。西塞罗结合罗马法的规定对上述论题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讨论,这种研究在修辞学(论题学)与法学之间的关联上,在古典时代晚期的修辞学向中世纪过渡的过程中,曾经有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共行政评论》2010,(1):200-202
<正>为了便于书评的撰写,本刊特制定书评撰写指南,供参考。一、标题本刊书评不建议直接使用所评述的著作的题目作为书评本身的标题,最好从评述的内容提炼出反映书评核心内容的标题,如果作者认为有必要把著作题目放在书评的标题中,可以使用"评《著作题目》"的形式作为副标题。  相似文献   

3.
德国公法权利理论的梳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总是主体间法律关系的反映,其实质内容是一方主体所享有的特定利益。自步入法治国时代后,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为法律所规制,形成了区别于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公法关系。公民在这种特殊的法律关系中享有的个人利益被分为两类:能得到法律救济的公法权利与不受法律保护的反射利益;公法权利理论就是研究这两种不同利益的学说。公法权利理论起源于德国,脱胎于德国的国家法学,经多位德国公法学大家的阐释发展后自成一系,成为对抗公权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以及指导构建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4.
"论题学"最早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论题篇》。"论题"是辩证式论辩双方就某个辩证的命题或问题进行论证时,借助四种述语所寻找的论点、事例或资料之所在地或储存的位置。无论如何,不能将"辩证论题学"(《论题篇》中的论题学)与"修辞论题学"(《修辞学》中的论题学)混为一谈。西塞罗的《论题术》属于一定程度上含有杂糅性质的逻辑成分的(法律)修辞学著作,属"修辞论题学"的范畴,而且,正因为西塞罗的《论题术》部分地尝试将论题学技术应用在罗马法的论证之中,我们也可以将它看作是一本"应用论题学"或"实用论题学"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目次一、“分权而治、协同诉讼”:以促进主体间对话、沟通为内容之诉讼构造的理论构建二、当事人之间平等对话:作为形成裁判资料基础的对话机制三、当事人与法院之间互动式的对话:创造具有“亲和性”和“易于理解”的诉讼空间民事诉讼构造,是指以一定的诉讼目的为根据,以诉讼权限配置为基本要素,所形成的法院、当事人三方之间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讲,民事诉讼构造的基本内容,是反映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最主要的诉讼主体——法院与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即在诉讼中权利义务的配置关系。上述对民事诉讼构造的定义,存在两组权限配置关系:一是法院与当事人的  相似文献   

6.
下面这篇书评文章,既有对所评《经济法基础理论》一书中新现点的介绍,又有对它的评议与商榷。本刊在开辟“书评”栏时,曾希望书评本身也是一篇学术论文,但过去某些书评“广告”意味多于学术份量,所以我们又将“书评”改名为“新书新论”,意在求得对新书中的新现点进行评介。马俊驹同志此文符合本刊意旨,值得一读(唯篇幅略嫌过长)。我们欢迎这样有介有评的学术性的“书评”或“新书新论”,但文字在3000字内为宜。  相似文献   

7.
读《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刘瀚[编者小语]如何使书评真正做到学术化,而不沦为广告式;如何使书评有货真价实的评论或批评,从而能帮助作者与读者获得教益,使学术研究步步深化,而不落于庸俗的捧场或作为博取功名的手段,这实在是当前我国法学界需...  相似文献   

8.
何学军 《政法学刊》2002,19(3):26-29
从哲学理论上讲,客体就是行为作用、行为指向的对象,而作为法律关系内容的社会关系不过是为法律所刻意确认并加以调整,由一定的法律行为所引起的产物,这种社会关系本身不可能被行为所直接指向而成为行为客体。在传统的刑法理论中,刑法上的客体被仅仅局限为犯罪的客体,而在几乎所有现行刑法学教科书中,均把犯罪客体说成是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这一违反哲学原理和法学原理的犯罪客体概念,本身包含着逻辑错误和定性错误。犯罪客体就是被犯罪行为直接侵害指向的人或物。  相似文献   

9.
论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之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佑启 《法商研究》2006,23(6):77-84
利益的冲突和协调是社会的常态。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平衡是法的价值取向。作为个人利益重要组成部分的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之间是冲突和协作的关系。从历史角度看,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公法都呈现出在保护私有财产权与保护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合理平衡的趋势。通过树立私有财产与公共利益平等保护的观念,在宪法中明确宣告对私有财产权的不可侵犯性,重点健全对行政权的规范和制约机制等,以实现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公法私法划分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关系张永志一公法和私法划分理论的产生和演变将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并将这种划分作为整个法律体系的内在结构,是罗马法的首创。据考证,最早作出这种划分的是3世纪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的乌尔比安。他在其所著的《学...  相似文献   

11.
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网络时代教育主体的交往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时代的现实人和虚拟人是有其特殊内涵的,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交往关系是他们相互生成的根本,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关系与现实世界中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关系有着本质差异,它可以超越一定的时空限制,将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弥合现实和虚拟的界限,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主要是通过对网上本的选择和解读而发生的,这种对话有利于促进网络教育主体的人格平等与共进,进而达到教育主体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市场经济与债的关系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可以是多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债事经济。这首先是由于市场经济以普遍的商品交换为基础,商品交换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方式,而这种交换关系又是以信用为基础,发生在具体、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从法律关系角度观之,市场经济其实可以看成由若干在特定当事人之间因商品交换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集合体。换言之,市场经济是以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作为基本构成单位的信用交换经济,而这正是债的  相似文献   

13.
泸州遗赠案通过原则为《继承法》规则创制了一个例外,但该案内含的价值冲突却并不会因为个案的终结而消弭,其必定会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反复上演。当它再次进入法律评价的视野中时,泸州遗赠案本身及其与社会之间已然发生的动态博弈便可成为法官确定其方位和方向的参照系和座标原点。因此,法院立足于理性思考之上的取舍和判断(无论其高明或"正确"与否),不应成为一种被割裂或冻结的过去,而应作为一种可持续对话的对象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一) 所谓行政争议,主要是指因行政管理的对象不服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决定、裁决或所采取的行政措施,从而在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引起的纠纷;在某种情况下,行政争议也包括了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职权的划分与行使而引起的争议。解决行政争议,是行政法制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 首先,解决行政争议的本身就是行政法制监督的主要任务之一。如果事实证明某一行政机关确有错误或越权的行政行为,那么,行政法制监督机关的职责就是对此加以及时的纠正  相似文献   

15.
领土作为古今政治和法律的重要概念,皆以领土的地理概念为基础.在法律上,最初的领土概念只是私法意义的一个权属概念,即领土为君主或国王所有和控制的地理范围.但伴随着主权概念从君主主权演变为国家主权之时,领土概念也就由私法上的权属概念演变为公法上的权属概念,其国家权力属性日益彰显,并衍生出三种国家领土学说:主权对象或客体说、国家的构成要素说和统治范围说.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反主权学说,又将国家领土带入了另一个认知领域,即一些公法学家拒绝了主权概念所支撑的积极主义或实质主义的领土观,走上了一条消极主义或形式主义的领土解释之路.他们要么把领土看成是对统治权力的一种地域限制,要么将领土与国家统治权的关系割断,把领土解释成纯粹的法律的效力空间,从而奠定了当今公法学上并行的两种领土概念:实质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领土概念.  相似文献   

16.
民法、行政法与经济法的产生、定位关系密切,而在大陆法系国家中,法律往往被分为公法与私法。"这种划分在大多数大陆法系法学家看来是基本的和必要的,从法律制度的整体来看也是明确的。"作为民法的上位概念的私法与作为行政法上位概念的公法之间,正在经历着被称为"公法私法化"、"私法公法化"的过程。对此现象,不同学者从各自的角度给予了各自现代化意义的解读,本文试从关系角度,结合相关观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知识、信息与知识产权对象》①一文比较深入地讨论了知识产权的对象问题,其中就知识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作者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反对将信息作为知识产权的对象,并称“近年来,学界关于‘信息产权’的提法甚嚣尘上”。鉴于该文所讨论的问题是知识产权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是知识产权理论的立论之基,也是笔者③高度关注的问题,再加上笔者也是“甚嚣尘上”者之一,且不赞同该文的基本论证和观点,特就该文涉及的信息的概念、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和信息产权的正当性问题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8.
彭凤莲 《政法论丛》2006,11(5):31-36
刑法与刑法学,刑法学与公法学、统一公法学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从数学中的集合概念来看,狭义的刑法学是统一公法学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即狭义刑法学被统一公法学所包含,狭义刑法学是统一公法学的子集。但若以广义刑法学立论,则广义刑法学与统一公法学之间是一种交叉关系,重合的部分即是狭义刑法学,此乃统一公法学与广义刑法学两个集合的交集。  相似文献   

19.
黄亚明 《江淮法治》2009,(10):57-57
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森所著的《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中古契约研究》,其主题是中国古代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negotia—tion”,作者围绕着“契约”这一中心论题,揭示了中国中古时代官府、百姓、鬼神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这三者相互协商、讨价还价并在这种角力中共存的社会过程,展现了中古时代社会变革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20.
弱者保护原则的运用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豪 《中国律师》2001,(12):49-49
劳动法律关系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地位应该遵循一切民事法律关系所应遵循的平等原则,但是,由于劳动者的个体地位和用人单位的团体地位的使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地位在现实上又无法达成真正的平等,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弱者保护原则就应运用而生。 弱者保护原则的运用 弱者保护原则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保护对象的选择和保护内容的界定上,简述如下: (一)保护对象的选择: 保护对象的选择是弱者保护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揭示了弱者保护原则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对性。 1、就劳动者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