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字在疑问句中用作语气副词,加强疑问语气,这是中古汉语所特有的语言现象.其用例始见于公元2世纪后期的东汉佛经,最初只用于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大约在三国时期,功能扩展而可以用于反问句中.时下把这类"为"定性为表不确定推测语气的副词或表反问语气的副词的观点,都有失偏颇,它是一个可用于各类疑问句的语气副词.语气副词"为"产生的句法基础是选择问句,语义基础是"为"的判断词用法.在语气副词"为"的历时发展过程中,它的使用和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语气副词"为"在唐代以后很快退出语言舞台,主要原因是"为"字在判断词竞争领域的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2.
阿碧 《检察风云》2013,(5):38-40
目击证人每一次错误的指认都造成了"双重的不公正":一方面,是对被蒙冤定罪者不公正;另一方面,让那些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也是对人民大众的不公正。在警匪片中,我们常常看到证人指认嫌疑人的场景。警方让数人站成一排,其中有警方控制的嫌疑人,也有警察和志愿者"扮演"的嫌疑人,个个看上去都像是坏人的样子。警方会让证人从数个嫌疑人中指认出"真正的"嫌疑人。虽然不少时候证人  相似文献   

3.
备受关注的湄公河"10·5"中国船员遇害案的侦查和审判在我国涉外刑事诉讼上创造了首次采取将代为调查、域外调查以及联合调查有机结合的侦查模式、首次对犯罪地在国外并且所有被告人均是外国人的跨国刑事案件行使管辖权、外国警察和证人首次组团到中国出庭作证、首次对所有外籍证人均采取保护措施等多个"第一"。①在对糯康犯罪集团的侦查和审判过程中,中、老、缅、泰之所以能够密切合作,老挝、缅甸、泰国警方收集的证据之所以能够转化并在中国的法庭上使用,主要得益于我国与这些国家间签订的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和国际警务合作的  相似文献   

4.
判断性"吧"问句实质上是判断和提问这两种言语行为在特定话语位置要求下的融合,它的话语功能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指明某一事实;第二,引发以这一事实为话题的一段相对独立的会话.  相似文献   

5.
叶青  韩东成 《政治与法律》2007,6(5):152-156
北大方正公司、红楼研究所与高术天力公司、高术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可谓一波三折,案件争议的焦点之一是被一审法院称为"陷阱取证"的取证方式。民事陷阱取证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在运用民事陷阱取证时,应注意要遵守合法性、必要性原则;恰当把握民事陷阱取证的实质性要件;强化民事陷阱取证的程序保障;赋予被取证人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6.
提问是公诉人当庭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被害人、证人以及鉴定人要对公诉人、辩护人等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也就是说,证人当庭出证,被告人供述与辩解,被害人陈述以及鉴定人向法庭所作的口头陈述等都是通过回答公诉人和辩护人的提问的形式向法庭展示的c所以,提出什么问题以及发问的方式、技巧直接影响这些言词证据的形成,并进而影响法庭对案件事实的判断。因此,公诉人必须重视发问的方式和技巧,以免因发问不受而导致举证失败。具体说在庭审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围绕证据相关性进行发问,…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与如实回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的提问享有缄口不语的权利。如实回答 ,是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义务。本文阐明了二者尖锐对立的关系 ,主张若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 ,就必须删除刑事诉讼法关于“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陈学权 《证据科学》2016,(3):281-283
2015年11月,在周文斌案第二季庭审中,被告人周文斌的辩护人之一清华大学法学院易延友教授对出庭证人胡彪斌的当庭询问引发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在我国未来的刑事法庭上,交叉询问能否成为常态,应当成为衡量“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以审判为中心,必然要求法院在案件事实的认定上,不能再对侦查阶段控诉方收集的有罪证据材料照单全收,而是要求法官在法庭上通过法定的证据调查程序对控诉方向法庭提交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切实承担起对控诉方指控犯罪的证据材料有无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守门员职责。在对证人证言的法庭调查中,如果仅以侦查阶段控诉方收集的以书面笔录形式存在的证人证言为调查的对象,那么所谓的法庭证据调查就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因为仅凭一份书面的证言笔录是很难准确判断其真假的。在证人来到法庭时,控辩双方应当按照何种规则对证人进行发问,裁判者应当根据何种规则行使庭审指挥权从而规范控辩双方对证人的询问,是我国交叉询问规则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于许多人来说,“测谎仪”是一个极陌生的东西。但事实上,近年来“测谎仪”已协助一些公安机关,顺利地破获了多起大案。不久前,记者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的专家,亲眼目睹了被人们称为“测谎仪”的心理测试仪破获一起抢劫运钞案案件的全过程。 今年1月的一天晚上,某市一家银行刚刚运款回来的运钞车遭到几名蒙面人的抢劫。蒙面人在向车上押运员开枪后,将一只装满30万元人民币的箱子掠走。 案件发生后,当地警方迅速派出大批民警展开侦查,并发现了3名作案嫌疑人。但几个月过去了,案件侦查没有更大的进展。除其中一名被怀疑为从犯的嫌疑人刘某承认参予作案外,其余两人拒不承认。同时刘某已交待的内容里也存在大量疑点,警方一愁莫展,于是找到了心理测试中心。 4月中旬的一天,记者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的两名专家在刚刚降临的夜幕中,驱车驶进了这座地方小城。在发案现场,听着侦查员介绍的案情,心理测试中心主任武伯欣提出了疑问:“会不会有人漏网,或者有3名嫌疑人被排除的可能?”侦查员回答:“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这种情况不太可能。”  相似文献   

10.
摹拟画像技术作为一种侦查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在1000多年前,古人已运用画像的方法缉拿罪犯。由于摹拟画像需要手工制作,因而这项技术发展非常缓慢。直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合成方法制作摹拟画像,才使这项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应用,形成了计算机摹拟画像技术,从而使更多的人可以掌握使用,使这项技术得到了普及。正确地运用摹拟画像技术,可以为侦查工作提供重要线索,在侦查破案中发挥重要作用。寻找目击证人寻找目击证人是制作摹拟画像的必要条件,这项工作在任何案件侦查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上说,进行摹拟画像的条件是普遍存在的。案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必然与周围的人有过接触。我们所以有时找不到目击证人,只能说明案犯正在实施犯罪的过程可能没有人看到,然而这并不表明其在实施犯罪前或实施犯罪后都没有人看到,只是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万喆 《法制与社会》2014,(10):125-126
警察作为公诉方阵营的一员,同检察官是利益共同体。在大陆法系国家,接纳警察作为证人是一个不断吸收、借鉴、取舍的过程。大陆法系国家通过"证人优先原则"肯定了警察的证人资格。直接言词原则不是承认警察证人资格的充分条件。赋予警察证人资格的重要原因在于:首先,这类警察符合证人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从诉讼构造上看,警察充当证人身份对控辩双方都有利。再次,警察证人资格的确立有利于完善证据制度,使侦查行为以其应然的方式接受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2.
高海涛 《法制与社会》2013,(14):130-131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非法实物证据主要是指侦查机关违反法定程序、侵犯被取证人合法权利而取得的物证、书证。对非法实物证据进行裁量时应当以是否严重影响司法公正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一、《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反贪侦查工作面临的挑战《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在有关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的九大领域进行了完善,其中"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修改完善了律师会见阅卷程序、强化了对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补充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规范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扩大了法律援助适用范围"这六大部分对反贪案件的侦办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要求达到了很高的程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和判断,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判明真伪,运用真实的证据,正确认定案件事实。证据的审查和判断,是刑事诉讼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贯穿于侦查、逮捕、起诉、审判的全过程。这项工作做的好,就能正确地认定案件事实,准确地惩罚犯  相似文献   

15.
刑诉法修正草案明文确立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原则,为避免立法冲突,建议将刑诉法第93条中的"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修改为"犯罪嫌疑人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针对修正草案在规定证人强制出庭制度方面存在的两点不足,建议:其一,适当扩大证人出庭作证的除外范围,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修改为"被告人的直系血亲、被告人的配偶及其直系尊亲属、被告人的兄弟姐妹除外";其二,调整对违反出庭作证义务的处罚力度,并增加规定经济处罚。对证人没有正当理由而逃避出庭或者拒绝作证的行为,原则上应当一律予以处罚,但处罚幅度可酌情调节。刑诉法修正草案将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的案件范围扩大到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范围过大,不符合"简易审判只适用于轻微罪行"的国际准则,建议修改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对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刑罚的公诉案件,可以采用不开庭的方式审判(即采用书面审加当面讯问核对的方式),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对可能判处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公诉案件,应当进行开庭审判,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  相似文献   

16.
书面证言,是指证人庭前对侦查、检察、审判和辩护人员所作的证言笔录及亲笔证词。书面证言如何运用,是目前我国刑事审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突出反映了法理和现实的冲突,显现了我国刑事司法的一种尴尬:一方面,普遍认同的直接言词原则不允许以书面证言代替证人出庭;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造成证人不出庭又使所谓"书证中心"主义成为现实审判  相似文献   

17.
正[基本案情]2008年7月20日,萍乡市公安局湘东区分局对萍乡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出纳员黎某侵占公司资金一案立案侦查。由于萍乡市某化工有限公司财务管理一直不规范,导致涉案期间的不少财务会计资料灭失,公安机关历时7个月,几乎用满了侦查期限,除获取犯罪嫌疑人及证人口供外,只搜集和固定了部分涉案财务会计证据。于是,公安机关决定委托萍乡市恒立司  相似文献   

18.
侦察中询问当事人和知情人,讯问嫌疑人和犯罪分子,是获取破案线索、揭露犯罪和证实犯罪的重要环节。由于种种原因,当事人和知情人往往不愿或不能如实回答提问,而犯罪分子为逃避罪责,更是千方百计隐瞒实情。为了去伪存真,还事实以本来面目,就要进行一场以语言为武器的智斗。而询问、讯问(以下统称提问)要讲科学、讲策略,尤其要熟练运用语言逻辑的谋略。因为警方提问时的种种方案,最终都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和实现。如果不能准确恰当地驾驭语言,就什么也谈不上。从一则故事说开去有个原告,有鼻子有眼地指控被告将他打伤,致使他的右臂至今只能举到胸前。开庭后,被告的律师问原告:"你是被他打伤,致使右臂至今只能举到胸前,是吗?""是的,不信你看看。"说着,原告艰难地把右臂举到胸前。"那么,在你被打伤之前,右臂又能举到什么地方呢?"律师突然又问。"能举到这儿。"原告不加思索地将右臂举过头顶。这个故事颇为幽默,但并不荒唐。首先因为原告本来就是诬告,假的东西总不能天衣无缝。其次是由于律师成功地运用了提问策略。那么,究竟成功在何处呢?下面我们对其成功之处作些评析: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呈现出更智能化、隐蔽化和复杂化的特点,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也更强。侦查人员想要快速突破案件,就需要恰当而巧妙地使用侦查谋略,以发现、揭露、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嫌疑人。一、职务犯罪侦查谋略的概念及必要性谋略是指在竞争对抗活动中,决策者判断形势,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贝卡利亚"违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是无益的,最终也是有害的"的结论出发,对我国现行的有关制度进行举例分析,如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的义务(结合刑讯逼供)与证人如实作证义务及伪证罪(结合证人特权规则),试图揭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法律应该尊重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