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危机治理:一种不同的概念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霞  向良云 《新视野》2007,(5):50-53
自SARS和"9·11"之后,世界范围内不论是在理论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了当今持续高度关注的热点,理论界和政府部门都认识到,公共危机是要加以科学的应对的,但是迄今人们所提的都是公共危机的"管理",其管理主体是政府单方面的、单向度的、半封闭式的管理。这一管理的思维所存在的缺憾,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公共危机理论研究的取向和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影响到了我国公共危机应对的组织体系建设与政策选择。必须构建一种不同的概念框架,即公共危机治理的概念框架,理论上引导公共危机问题的研究取向,实践中指导塑造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柔性的公共危机治理系统,包括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架构,这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日臻复杂的公共危机应对的前瞻性需求。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危机在社会需求和政府能力之间存在一种极大的张力,其本质不仅是构建现代危机管理体系的问题,还是政府与社会权力关系重构的问题。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目标的根本在于建立"自治、共治、公治"并行的现代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在公共危机事件干预全过程和公共危机治理全要素支持的双层叠加回应机制中设计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体系结构,将风险管理(R)、危胁管理(H)、应急管理(E)和灾害管理(D)整合形成连续统的治理框架,打造全主体参与、全要素剖析、全过程应对的协作网络和制度平台,形成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应急预案有效、机构职能明确、技术手段先进的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第三部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公共管理学科中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1992—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3 183篇第三部门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采用共词分析方法及可视化技术,绘制国内第三部门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展示出相关经典文献、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并将知识图谱与文献资料、内容分析、归纳等方法相结合,对中国语境下第三部门研究的热点主题予以分析和总结,初步预测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区域性危机频发存在着一种机制上的误区,危机治理理应关注区域中的公共利益、个体利益和区域利益等利益因素。需要对区域公共危机治理领域进行利益层次的分析,以利益衡量方法确定区域公共危机的治理路径,通过构建区域危机治理的社会参与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发挥各治理主体的动能,形成一种区域性危机合作与协调治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容志 《探索》2012,(4):63-67
现代社会的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网络性特征,因此对人类的风险管理与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危机治理能力的核心是提高风险的防控能力。推动应急管理向公共危机治理转型的前提是客观分析现有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问题,科学把握风险管理的有关技术与要求,构建统合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综合性的公共危机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6.
周晓丽 《新视野》2012,(3):66-69
风险社会和全球化使公共危机的协作治理成为一种趋势。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纵向与横向的方式,群件的构成、平等互惠的关系以及责任的明确为公共危机的协作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为使公共危机协作治理成为可能,必须从协作治理的相关要素的整合及其制度完善入手,构建公共危机协作治理的软环境和制约机制。关于公共危机协作治理的要素整合,重建信任是协作的前提和参与的关键,对话沟通是协作的基础和条件,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是协作的核心和保障,而责任分担则是协作管理的重点。公共危机协作治理的制度建构,一是要组建协作管理的机构,二是要明确协同治理的范围和网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刘超  刘敏 《理论建设》2020,36(6):34-39
对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进行综述,可以更好地分析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促进政府绩效管理进步。文章以2000—2019年CSSCI数据库收录的592篇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构建共现和共引知识图谱,对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给出了该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文章的分析结果有助于对国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态势进行全面把握,方便研究人员更好地开展以后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是我国在日益跨域化、复合化的现代公共危机治理上的模式选择,旨在通过多元主体的协作共治来化解、消弭公共危机.实践中,我国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可以尝试从提升社会信任、加强规范体系建设、发展公民社会三方面着手培育我国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中的社会资本,提升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可以提升公共危机治理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虽然成效明显,但仍面临着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组织化程度较低、自治能力较弱等多重困境。因此,必须从政府与社会组织自身两个层面入手,进行制度性框架的构建,优化公共危机治理的过程和效能,促进社会组织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整体性治理:当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呈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已无法有效应对日益具有高度复杂性、深度不确定性、鲜明跨界性的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作为一种以整体性为取向的治理理论和治理工具,与当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碎片化整合高度契合,成为当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理想的模式选择。构建我国公共危机的整体性治理模式,需要从公共危机的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流程、治理方式等方面加以整合。  相似文献   

11.
肖斌 《理论导报》2011,(7):25-26
治理理论认为,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不只是政府领域的管理,而应将它定位为一种全社会领域的管理,以充分发挥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等社会各主体的作用。因此,要明确政府与RNGO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RNGO在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各阶段的作用,以实现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善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共危机治理诸多制约因素中,观念性因素并未像体制性因素那样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稳定观是公共危机治理理念的核心.稳定观因其对社会基本判断的不同面有动态与静态之分,两者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呈现出明显的认知与行为差异,并对危机的走向以及公共危机治理的最终成效产生着深层次的影响.摒弃静态稳定观,树立动态稳定观,是公共危机有效治理的前提,也是构建动态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对治理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中国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在市场经济不发达、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的条件下,构建"政府主导的公共危机复合共治"模式,以应对全球风险社会和社会大转型所带来的日益复杂多样的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这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老旧小区是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结构转型中一种特殊的社区类型,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要积极探索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的有效治理,但由于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老旧小区成为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的一个难题。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4—2018年中老旧小区治理研究领域相关的27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时区图谱和聚类图谱,以分析国内学术界老旧小区治理研究领域的演进与热点主题。目前,老旧小区治理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老旧小区概念与特点、老旧小区治理中面临的困境、老旧小区治理的政策建议;不过现有这些研究总体上理论层次比较低,缺乏有关老旧小区治理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亟待学术界在老旧小区治理研究领域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5.
危机管理碎片化倾向是我国城市危机管理面临的潜在共性问题.走协同治理道路,提升政府危机协同治理能力是危机管理破除碎片化、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点.文章在界定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内涵和要素基础上,基于危机管理4R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城市公共危机协同治理能力的基本结构,包括协同预警能力、协同应对能力、协同恢复能力、协同削减能力等.从四种治理能力出发,结合我国城市危机管理实际,提出构建和优化我国城市政府危机协同治理能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治理性政策的本质发端于决策,多源流框架则擅长解释模糊性条件下的政策(决策)变迁。突发公共危机得到了政策共同体的广泛关注,危机治理政策的出台与调整,遵循多源流框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经历了一个从保守谨慎到积极乐观再到全面统筹的政策变迁过程。多源流框架为政策议程设置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更为实现突发公共危机决策的清晰化转向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突发公共危机中的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等如何穿过决策系统实现高质量政策变迁?后疫情时代需要依据决策机制、决策信息、决策逻辑等关键要素,构筑中国语境下突发公共危机决策的清晰化治理路径,以在国家制度情境与地方创造性的复杂张力中追求善政善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和社会转型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风险社会之中,随着公共危机事件日益复杂和多元化,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系统在控制和消解危机上显现出存在一定程度的疲软,传统的经验处理模式、缺乏统一的协调指挥、与民众信息沟通不及时等方面的先天缺陷已经暴露,因此,各界对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多元化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呼声越来越高,社区居民则是其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刘霞  严晓 《求实》2009,(11)
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危机应对只处于"管理"而非"治理",中国需要建设由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社区为单元的公民个人及家庭、国际组织为全主体,针对全危险要素进行全阶段应急管理的自然灾害危机治理网络,作为制度化、标准化的协作体系、制度平台和统一行动模板,即着重塑造全球治理框架下的自然灾害治理网络,构建自然灾害的综合治理模式;构建统一的自然灾害治理预案体系,提供危机治理网络的行动基础;建立自然灾害治理核心机构,实现自然灾害治理的统一行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自然灾害治理网络的技术支撑平台;坚持灾后学习与演练,锻造自然灾害治理网络的协同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结合战略管理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高等教育治理因而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公共高等教育如何有效地反馈社会需求,成为国家政治议程和高等教育变革的根本问题。本文通过对英国公共高等教育治理发展过程的回顾和对基于战略导向的公共高等教育治理的系统阐述,架构了国际化背景下公共高等教育的战略框架,探讨了战略导向的高等教育治理的特点以及对我国公共高等教育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00—2023年),检索筛选边疆治理研究主题的1016篇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图谱进行关键词等分析,总结梳理研究热点分布与前沿议题。依据分析可见,国外边疆治理研究相对集中在美国、英国,大致经历探索、提升和深化阶段,学者之间合作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有着相对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边疆治理议题丰富多元,信息边疆、生态边疆、利益边疆等议题关注较高。边疆功能定位日益突显,战略价值更显重要,逐渐成为主权国家治理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