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民族、政治、经济、宗教等四大认同机制。其中,民族认同机制是基石,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血缘基础;政治认同机制是核心,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制度基础;经济认同机制是关键,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利益基础;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认同机制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价值基础,而后者则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重要润滑剂。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经济形式的剧烈变动,民族地区各种群体性事件也频繁发生,社会稳定形势严峻。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护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利益显得极为重要。为此,要从如下方面着力:一要建立少数民族利益诉求的快捷通道;二要建立部门协作的矛盾纠纷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畅通信访工作机制;四要开展网络便民活动;五要广泛开展领导接访;六要建立利益诉求收集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3.
民族认同机制是由民族认同主体、民族认同客体和民族认同内容构成的旨在实现民族认同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在维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民族认同机制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功能,就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民族国家认同,奠定民族认同的血缘基础;二是优化民族关系认同,建立健全民族平等机制,搭建民族认同桥梁;三是优化民族自身认同,提升各少数民族自身综合素质,强化民族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民族认同机制是由民族认同主体、民族认同客体和民族认同内容构成的旨在实现民族认同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在维护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方面发挥着三大功能:民族认同机制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血缘基础;民族认同机制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融合的重要桥梁;民族认同机制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预警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加强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整合,事关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稳定。当前,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缺乏认同感和保护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等。为此,一要提升资源意识,促使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的各种因素得到有效激发;二要尊重民族差异,找准整合工作的关键点;三要多方位探索,建立有序管理、高效整合的体制机制,以期使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处理好发展和保护问题提出的重要要求。“两山”理论科学揭示了发展和保护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之一即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鉴于此,本文基于“两山”理论,以民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层面梳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从实践层面分析了民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内在逻辑和形成机理,并有针对性地建构了民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五大机制”和“六位一体”的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1)
<正>加强培养民族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学科带头人,推出一批拔尖人才。注重加强自然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深入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实施民族地区原创及少数民族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重视从农牧民中发现和培养文化能人,支持各地为民族地区培养文化和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和科学奖励机制,对民族地区知识分子在职称评定、科  相似文献   

8.
杨柱 《当代贵州》2010,(21):37-37
民族地区的发展需建立在民族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尤其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成为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地方政府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建立健全预防与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恢复重建与调查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性的历史潮流,现代化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各个民族的思想体系和生活方式,也日益成为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新变量。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民族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状况,如居住格局改变使民族矛盾增多、"我"族意识凸显、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等。因此,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科学发展,必须加强民族间的交往,增进民族间的认同;构建超越民族的共同体,建立增强各民族间情感的纽带;完善制度设计,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全国大规模地向西部索取资源与西部贫困人口因急于摆脱贫困、改善生存条件而对脆弱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的双重压力,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建立一个稳定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资金紧缺的问题,而且可以成为社会运行环境成本降低的重要保证,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效益使用的不合理现象,保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梁立新 《探索》2014,(2):121-125,134
基于ANT的分析视角,探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行动者及其行动逻辑,展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是异质行动者即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围绕着公共文化的生产和供给相互界定、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动态过程。在民族地区内外因素协同推进下,通过转译机制的运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不断创新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是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首要保证和重要途径。当前,民族地区理论武装工作中仍存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制度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的问题,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不断创新思想、思路、机制、载体是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实效性,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最具基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为此,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重点加强"三支队伍"人才建设;确立人才资本优先积累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构建良好的用才、引才环境;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疏通民族关系,打破民族隔阂,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作为民族工作的重点。中央、省、州各级政府曾派出大规模的访问团、慰问团到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增进民族团结,并对各民族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联系;为了实现民族政治平等,化解民族矛盾,黔东南地区党和政府作出大量努力,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规定,黔东南地区逐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先后建立起区、县、州三级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各族人民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及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促进了黔东南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家川县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建立四项机制,整体提高农村小学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建立党员培养成长机制。针对学校党员总量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全面实施以“将党员培养为骨干教师,将骨干教师中的先进分子培养为党员,党组织带领骨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党员教师带动其他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二是建立党员作用发挥机制。  相似文献   

17.
乌兰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主要包括:确立民族团结进步的核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建立新型民族关系,提出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首先提出民族地区“慎重缓进”的工作方针,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进步。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产业,对其进行法律规制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保护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保护西部民族地区人文环境以及保护当地居民权益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发展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法律规范缺位,当地居民、旅游企业以及旅游者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淡薄,使得当前西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为此,必须完善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法律体系,健全对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律监管机制,加强旅游行业协会的依法管理职能,以此不断促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组部 :人才战略规划中央组织部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人才战略规划。规划内容包括 :在加强西部地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建设各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继续加强西部地区干部培训工作 ,有计划地选派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抓紧培养适应西部地区开发需要的各类人才。要求西部各省区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 ,制定人才规划和稳定、吸引人才的政策 ,建立一套有利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的用人机制。人事部 :人才资源开发计划计划内容包括 :第一 ,做好少数民族科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其成因非常复杂。浅层原因有经济利益分化加剧、社会各阶层矛盾凸显、境外势力的渗透破坏;深层原因有历史文化因素、宗教心理因素的影响等。为此,要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应着力遏制两极分化,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协调社会各阶层矛盾,加快改善西部地区民生;努力协调社会阶层矛盾,用正确的舆论引导西部地区民族认知,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