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电子政务》2008,(5):136-137
2008年4月18日,亚太地区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提供商——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和微软公司在世界级的软件研发基地用友软件园举办了”中国的世界级——全球第一款完全基于SOA架构的企业管理软件UFIDA U9上市发布会”。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市场为中国的软件企业提供极其良好的契机,用友政务无疑是众多中国软件企业的雄心勃勃代表之一。在用友未来的发展规划中,用友政务要成为中国政务软件与服务界的四方代表:一是行业政务管理软件产品,服务供应商的代表;二是标准化电子政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政协委员、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今年尚不满三十周岁。他从令人羡慕的中央机关毅然辞职“下海”,选择了充满风险和挑战,同时也充满人生机遇的私营经济事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科技个体户起步,如今,他创办的用友公司,已在全国商品化财务软件市场上占有了30%的份额。被同行誉为“天下第一表”的UFO电子报表软件,中科院和电子部的专家认为是国内同类产品中唯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并为这样出色的产品居然由一家私营企业开发出来而感到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4.
背景介绍:王文京,男,1964年生于江西上饶市。1979年至1983年在江西财经大学读书; 1983年大学毕业被分入国务院机关事物管理局工作;1988年辞去公职,与友人合伙创办用友公司,现任用友公司总裁。199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1998年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5.
余玮  魏强 《北京观察》2002,(9):29-32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创出了三个"之最":中国最大的管理软件/ERP软件供应商、中国最大的财务软件供应商、中国最大的独立软件供应商.  相似文献   

6.
南金蝶,北用友。 “金蝶”和“用有”是中国两大财务软件高新技术产业,金蝶公司的总经理徐少春在深圳完成了他所经营的民营企业“蛹化蝶”的过程。 十年前的一天,徐少春踏上了深圳的土地。在深圳火车站,他看到两块相挨很近的路牌,一个箭头指向深圳,一个箭头指向香港。那天,他真切地感觉到:深圳处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最前沿。上了中巴车后,车开得很快,人摇摇晃晃的,感觉这里的巴士比任何一个城市的巴士都快。 1991年,金蝶软件公司成立,这是深圳最早报名注册的民营企业。深圳政府一直奉行不干预市场的原则,高新技术产业享受八年的优惠政策。对深圳,徐少春感慨最多的是:“在这里,不需要你太多的人际关系。当年,我们公司推荐财务软件产品时,没有熟人介绍,我们拿着自己的产品,给人家演示,告诉使用单位我的软件能大大降  相似文献   

7.
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的一年中,中国民营企业可谓好戏连台:2001年1月18日,潘广通、潘建清父子控股的浙江天通电子股份公司上市成功,成为中国第一例自然人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随后,马兴田家族控股的康美药业、王文京控股的用友软件、朱保国家族控股的深圳太太药业纷纷上市进行直接融资.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中国人一直在追逐“中国梦”.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怀的“中国梦”更加多样。也更富有强国愿望,容闳怀的是“留洋梦”.康有为怀的是“大同梦”,孙中山怀的是“共和梦”,梁启超怀的是“启蒙梦”,施蛰存怀的是“尊严梦”……但所有这些美好梦想,都没有获得完全实现,只有当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国科学家应该关注什么问题?我认为应当格外关注“组件”。 按照现代的观点,技术(Technology)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硬件”(Hardware),它是指材料、仪表、器件、设备和设施等有形的物件。中国人非常注重硬件,不论搞什么项目,都把硬件放在第一位。另一个是软件(Software),它主要是指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印度很重视软件,最近看到一个材料说,现在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输出国。印度有许多年轻人在编软件,成本不高,但很赚钱。中国却不很重视软件开发,排在第二位。还有一个就是我说要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话语转变,体现出中国基于现代化发展成就而日渐增强的道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奥秘,全部凝结于“中国式”的科学内涵之中。一个核心要义、五大中国特色、九个本质要求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之意涵的三个重要维度。明确“中国式”的核心要义,必须抓住“中国式”的决定性因素、本质内涵与指导思想;理解“中国式”的中国特色,必须明晰“中国式”的时代定位、发展空间及实践进路;把握“中国式”的本质要求,必须明确“中国式”的原则规定、战略规划及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中国”这个概念自70年代以来,在海外已发展多年了,在台湾学术界也颇为流行。台湾学术界曾就此举行过专门的研讨,也有刊物和出版社出版过有关的专门著作。然而,大陆学术界对此似乎没有什么反响。笔者认为对“文化中国”作出积极的回应,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文化中国”与“一国两制”具有共同点“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文化中国”和这一方针具有相容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中国”从文化理念上突出了一个中国,即中国统一的原则。现在海外华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路承载着“中国梦”前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在“中国梦”的三种含义里,现代化是形态,社会主义是灵魂,民族复兴是主体。中国道路从来连接着“中国梦”。“中国梦”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处境刺激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粮仓     
中国的粮仓黑龙江垦区航空施肥汤富摄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在开发前曾是一片荒凉景象,被称为“北大荒”。经过多年的垦殖,“北大荒”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的称谓便被“北大仓”所取代。人们曾用“黑土地,冒油花,插块...  相似文献   

14.
梦想就是目标。“中国梦”是不灭的灯塔,也是农工党80多年来上下求索的目标,为农工党指明了方向。农工党中央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健康中国”促进者;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努力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做“人才中国”的助推者。这“三者”体现了农工党参政为民的科学理念和作为参政党的党派特色,也丰富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所追捧.并日益成为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不过,在我们聚焦关注研究“中国梦”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梦”并不是突兀而起、横空出世。孤立地就“中国梦”来谈“中国梦”既不容易讲清楚,又不可能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6.
雷牡丹  陈立强 《前沿》2014,(15):216-21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贯穿整个中国文化体系,“和”文化映射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不同面貌形态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说,“和”文化代表了中国形象,在现代中国的行为解构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中国人较为相似的特殊集体“情结”都是“和”文化的衍生产品,如春节大团圆、父慈子孝等等。本次论文,首先解析“和”文化的构成形态,即“不崇武”和“重自省”,二者奠定了“和”文化的基石;其次,通过二元对立的结构展现了“不崇武”“重内省”的实施过程,即用“和”来解决二元对立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最后,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分析,引导我们善于观察事物背后的文化涵义,以寻求解决当代中国相关问题的更好办法。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中国”一词只是具有地域、文化的概念。据考古学家于省吾考证:“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时期。古时“中国”二字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就狭义而言,“中国”有京师、都城的意思,因为“国”字的古训从“邑”,即“城邑”。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就广义而言,“中国”指华夏族、汉族地区。如《诗·小雅·六月序》曰“《小雅 》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因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两岸,因此,“中国”有与“中土”、“中州”、“中原”、“中华”相同的含义。清代…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告别2022年,迎来2023年,时间再次刻印下我们前行的坐标。“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总结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展望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希望寄予青年”。豪情满怀的宣示、语重心长的嘱托、殷切深情的祝福,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12,(9):66-67
“中国制造”是不是正在向东南亚转移?未来“东南亚制造”会不会取代“中国制造”?业内人士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和中端制造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我的中国梦     
都茂词  咏梅曲 《群众》2013,(5):I0068-I0068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道出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百万海外学子胸怀祖国,学有所成,纷纷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中组部人才局组织创作了《我的中国梦》,抒发了海外学子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愫,表达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