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罢陈灿的诗集《抚摸远去的声音》,使人仿佛看到一位铁血豪情的汉子,一位九死一生的战士,沐浴着诗的阳光,一路上低吟浅唱,穿行在炮火硝烟的战场,行走在繁华热闹的都市。不管是"醉卧军旅",还是在"多情的雨季";不管是"回家过年",还是"午夜走过天安门广场",他都在诗的旅途上奋力前行。因为他爱祖国,爱家乡,爱部队,这些  相似文献   

2.
滔滔不息的叶尔羌河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普通平凡的农场职工。他们的故事虽然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他们近20年来相濡以沫,战胜病魔的故事听来使人为之动容。 农三师四十五团六连距团部博塔依拉克镇不足1000米。在这个连队,人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林荫下,一位中年妇女安详地坐在轮椅上,一位中年男子缓缓地推着轮椅。漫步中,他们时而低声窃语,时而开怀大笑。  相似文献   

3.
大寨寻旧     
大寨的虎头山上埋葬着三位名人:一位是郭沫若,一位是陈永贵,一位是孙谦。陈永贵是土生土长的大寨人,葬在大寨理所当然,而两位文学家为什么也把人生的归宿选在大寨呢?郭沫若临终前嘱咐家人,死后把骨灰分成三份,一份葬在家乡,一份撒在大海,一份埋在虎头山上。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农业生产遭受了巨大灾害,在艰难困苦中,大寨人克服重重困难,用顽强的艰苦创业精神,为我国农业战线树立了一面旗帜。大寨的精神不但激励着亿万农民,也深深地感动着郭沫若。他曾充满深情地说:“生前我几次去大寨,看到大寨人战天斗地,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4.
寇士奇 《党课》2011,(18):65-65
一个古老的趣闻:三个人来到罗马,见到一位哲学家,问:“我们在这里能看到多少美景呢?”哲学家问他们:“你们要在这里停留多久?”第一个人是个年轻人,答:“几年。”哲学家说:“那么你可以看到罗马的一点美景。”第二个是个中年人,  相似文献   

5.
据《宋史·范仲淹传》记载:北宋参知政事范仲淹在用人上十分严谨、公正。仁宗当政期间,他在审查担任各路按察使的人选时,每当看到名单上有不合格的人,便一笔勾之。有一次,旁边一位大臣劝他说:“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能用一人的荣禄使一路的百姓遭受危害么?”之后,坚决把那些不称职的人勾掉了。  相似文献   

6.
寻找圣人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正跪在地板上擦上面的水渍,而且每擦一下,都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贝里奇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他帮着找了这份工作,让他终于有了饭吃。 贝里奇笑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见他一下吗?黑人说,我是位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很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使  相似文献   

7.
<正>在《文明的复兴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领导干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使命的担当,看到一位智者对民族未来预测的担当。翻开第一页,就感觉到和风习习扑面而来;从第一篇读到最后一页,仿佛春风化雨,让我沉浸在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和谐"文化的长河之中。作者以自己博览群书的功底、融会中西的视野,纵论人与人之间的儒家之和、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家之和、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佛家之和,最终把"和"归结为人的本性使然,并由  相似文献   

8.
在农四师六十一团大街小巷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年妇女推着一辆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从她们的交谈和脸上透出的幸福笑容,不知情的人会以为她们是一对亲母女,可谁能想到她俩是婆媳关系,这就是被职工群众传为佳话的孝顺媳妇宋俊玲推着瘫痪婆婆外出散心的一幕。  相似文献   

9.
自由出入克里姆林宫的人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每天 迈着碎步走进克里姆林宫, 守门的卫兵一看到她就立正敬礼,她就是清洁工波利雅,是除总统之外惟一出入克里姆林宫不用出示证件的人。她的面孔就是证件,她在这里工作了60多年。  相似文献   

10.
说“撞钟”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世人常用这句话来批评那些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工作得过且过的人。近日,偶翻旧报,看到一条消息,说的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老师给前去拜望的学生写了一幅字:"既为小和尚,理当勤撞钟。" 细细品味,这里包含了一位人类  相似文献   

11.
1949午9月至10月.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西蒙诺夫一行43人在中国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狂飙式的“苏联旋风”。当时,一位新闻工作者这样写道:“没有10月1日这一天再能使人这样感动。这不但是因为看到人们纵情狂热欢呼自己新国家的诞生.而且。还因为看到从遥远的莫斯科来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给我们直接带来了伟大的、光荣的友情。”法捷耶夫、西蒙诺夫率领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在新中国诞生前夜来到北平,这是在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年代里中苏邦交的一支美好序曲,惊动了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为首的中共高层。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时至今日仍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2.
对钱的追逐使许多人忘记了许多钱外之事,比如说人间的真诚、爱心,人与人的支持和救助、道德和廉耻。钱的铜臭味将许多人身上附着的动物性更多地激发起来了,当看到那么多人拥有了钱就丧失了理智和廉耻的现象时,人们对于钱这个东西也就有了些误解,有人是将“钱财”称之为“害人之物”的。 然而当我们看到孔繁森将钱捐给了失学儿童、孤寡老人和残疾牧民的时候,当我们读到云南路桥一公司花巨资挽救一位普通职工的生命,这位患病职工所在的单位,为了付出一笔医疗费“全体职工一年的奖金都没能兑现,但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时,我们对钱的理解,倒也慰然了。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6,(2)
正有位企业家到西部地区考察,到了一户穷困农民家。企业家虽然看到过不少的困难户,但没有见过这么穷的人,吃饭连双筷子都没有。他便想帮助这户人家。企业家在这家房前屋后转了一圈,看到这家屋后有一大片竹林,心想有这么好的竹子,都不用它做筷子,实在是太懒了,帮助这样的人有意义吗?企业家一点什么东西也没留就走了。这件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世界联成了一个地球村。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这一趋势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的确在利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推行霸  相似文献   

15.
去年2月12日,13位人大代表走进中南海。他们中有种粮农民、养猪大户、技术工人、返乡农民工、应届大学毕业生、社区民警、乡镇卫生院医生、小学教师、汽车司机等。第一次近距离与国家总理面对面,大家难免有些激动、有些紧张。你们应该是中南海的主人,来到这里就像到家一样。温总理一句家常话的招呼,使代表们紧张的表情开始放松。总理看到在每个人面前都放着  相似文献   

16.
曾宪荣 《湘潮》2011,(3):50-50
1987年12月12日,我在武陵源紫草潭景点指导学生写生。上午10点多,从水绕四门方向来了数十位游客.其中有一位身材魁梧穿浅色大衣的老者。还有一位戴眼镜文质彬彬的老妇人。他们款步来到紫草潭时.朝我们的写生地点走来。看到两位老人有点面熟,  相似文献   

17.
大脑:放入增加记忆的微型芯片电脑的微型芯片技术表明,它可以成功地放人人的大脑。这在以前属于科幻小说似的梦想,现在已经成为现实。据最近发表在美国《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称:不久前,一组美国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将一台电脑与一只猫的大脑相连,并成功地记录下来这只猫所看到的周围影像。令科学家惊讶不已的是,在这幅影像图上,记录着猫所看到的自然景象和人的脸。这些影像清晰可见。这就意味着,他们确确实实通过猫的眼睛看到了世界。一位科学家评价说,这表明人类在研究大脑对信号的处理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家们正在设想用电子器件来制造“神经元”。模拟神经元的“单元自动机”由72块“现场可编程阵列”微型  相似文献   

18.
1942年12月30日早晨,在南通县四安镇北的广场上,一位面目清癯的中年人走上了讲台:“我目睹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看到新中国的光明已经在望了!”在那段极其艰苦的岁月,这番话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出版家,杰出的民主革命斗士邹韬奋。  相似文献   

19.
我所说的芳草,不是大家熟悉的草,而是一位业余作者的笔名,一位极其普通的电力职工。初识芳草很偶然。那时我刚刚工作不久,总在忙乱中看到一个头发乱蓬蓬,每天穿着一身油乎乎工作服的人。每当他钻进我们繁忙的办公室里的时候,总是东问西问的,一副嘻皮笑脸、满不在乎的样子。尤其是每当他提出一些我  相似文献   

20.
<正>有这样一位员工,在各类项目改造现场,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高空作业管架上可以看到他矫健的身姿,在设备维修焊接时,可以看到他与火花共舞,他就是扎根在天伟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厂(以下简称“天伟化工厂”)的工匠达人魏汉祥。人送外号蓝领“小鲁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