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六大的精神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指导司法行政事业取得更大胜利的重要保证。我们司法行政系统的全体同志一定要积极响应十六大的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奋发图强,更加满怀信心地把司法行政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博弈、良心与保障——关于公务员公共精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勇 《行政与法》2006,(10):35-36
公共精神是决定公务员精神的重要因素。公务员公共与私人的二重角色导致“为公”与“自利”的博弈。良心是道德存在系统的内核,是公务员公共精神的道德根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为行政公共精神诉求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之下,争做公共精神的实践者与弘扬者是每一位公务员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刘武俊 《中国司法》2007,(11):80-82
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往往喜欢戴着法律的“有色眼镜”法眼观潮,从法律的视角欣赏和解读时代潮流,笔者也不例外。作为司法行政宣传工作者和司法行政理论工作者,笔者通过认真学习领会高屋建瓴、博大精深的十七大报告精神,深感学习和践行十七大报告“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意义非凡,使命重大。胡锦涛同志作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十七大报告通篇都融汇了法治的精神,弘扬了法治的精神,堪称是一篇弘扬法治精神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和认真践行十…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时代的文化就蕴涵着不同的时代精神。一个民族同样有着与时代、文化相融合的民族精神。而行政文化是在行政活动领域中在时代与民族双重影响下形成的,作为行政文化就必然蕴涵着一种行政精神。行政精神的整合与构建时代精神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独有的个性精神。精神之间可以融合相互促动,但不能替代。在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共同造化下,生成种种精神产品,诸如奥林匹克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行政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民事侵权领域 ,精神损害赔偿有法可依 ,有据可查 ,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但同样是精神损害 ,甚至是比民事案件中更为严重的精神损害 ,在包括行政侵权在内的国家侵权中却无法获得赔偿 ,这对我国这样的单一制国家来说 ,造成了法律体系的不统一。在行政赔偿中增加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加以考察研究 ,探寻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理基础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行政基本法典是推动中国行政法法典化的根基,必因其内在的体系化功能而承载着典范性、通则性、良善性和民族性的精神气质。典范性是行政法典编纂的总体气质,要求按照体系性思维构建行政法规范的统一秩序,并融入内在的价值精神,实现形体完备、实质融贯的体系化构造。通则性是行政法典编纂体例之典范,要求采取通则型的基本法典模式,能够为行政法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结构体系和开放的框架秩序。良善性是行政基本法典的价值内核,要求将良法善治的价值理念融入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条款及整个制度体系构建中,制定一部合乎“良法”标准的统一法典。民族性是行政基本法典的精神特质,要求其传承和形塑中华法治文明,体现和融入本土法治实践,回应和引领时代法治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司法部最近发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努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的法宝,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战斗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和锤炼。这种精神是进一步鼓舞、激励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践中行政精神损害案件存在的事实和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立法不完善的现状以及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要求,迫切要求应尽快修改、完善《国家赔偿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赔偿范围、方式以及赔偿额确定标准,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行政侵权客体的精神权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神权利作为行政侵权的客体经历了一个不予承认到给予承认,从最初的采取限定主义原则到后来的非限定主义原则的过程,而且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的行政侵权制度并未否定精神损害赔偿,只是很不完善。在我国建立行政侵权精神损害的赔偿金制度是必要的,为了切实地保障行政侵权中的精神权利,应当遵循全部赔偿的原则,而且要对赔偿数额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11.
司法行政机关是依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民主、塑造社会诚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专门机关。黑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黑龙江的全面振兴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和庄严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司法行政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而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键要将十七大精神贯穿我省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自觉以新精神指导新实践,以新定位谋划新发展,以新举措开创新业绩。  相似文献   

12.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存在方式。以“自由”、“和谐”为内涵的游戏精神,与现有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目的的外在性”、“教育中幼儿的被动性”、“教育的重复性和封闭性”以及“教育中体验的虚假性”等反游戏精神的现象格格不入,应以游戏精神重建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的根本在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根本在于依宪执政.本文指出要让法律信仰成为全民的理念共识,让宪法精神,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人民监督权力等都能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依法治国,就是要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权大于法”的现象,摒弃“人治”·思维,营造一个公平正义、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使人从中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达到依法治国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论精神伤害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非法侵犯他人精神健康并致受害人精神活动障碍的行为,即为“精神伤害”。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精神伤害的特殊性,致使对有关精神伤害结果的诊断定性和轻重程度定量鉴定,要比对躯体伤害结果的诊断定性以及轻重程度定量鉴定复杂和困难。这也是当前法学界、司法精神医学界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有着深厚的渊源,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充分体现了民族精神坚定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等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董臻静 《法制与社会》2010,(28):273-2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案首次以“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形式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却缺乏相关的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这将导致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实施陷入无序的境况。本文以“精神损害抚慰金”为切入点,就构建“精神损害抚慰金”标准及计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民警察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治安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担着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时代重任.加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坚持政治建警、锻造公安铁军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公安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首要前提.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不仅孕育了伟大抗疫精神,也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教育契机.把抗疫精神有效融入...  相似文献   

18.
在修改《国家赔偿法》的讨论中,第一个热点问题是赔偿范围。精神损害赔偿是应当纳入到国家赔偿范围中。这是讨论最为热烈的问题。我国《国家赔偿法》对行政侵权制度并未否定精神损害赔偿,只是不完善。主要是缺乏财产责任或金钱性责任。这就导致了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大部分以缺乏法律依据为由对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予以驳回,少数案件则判决侵权人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本文认为完善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日,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司法行政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司法行政工作,努力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监督》2009,(12):18-18
“忠诚”是检察干警必备的政治素质和精神指引。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热爱人民检察事业,珍惜检察官荣誉,自觉维护检察机关的形象和检察权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