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两大特征: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直线上升,二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渐趋低龄化。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公民法制意识的强弱反映出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而青少年一代的法律素质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魅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青年文化”中的特殊类型,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当下性及当下性中的多样性,正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魅力所在。“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另一个特质是它的易变性。青少年在“青少年流行文化”这种貌似具有统一性的文化现象中,寻求的不是集体意义,而是个体意识。“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同伴文化”或“同辈文化”,在为同伴或同辈间的交流提供途径的同时,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少年借以认识社会和对社会表态的手段。其中“表态”的成份更高一些。“青少年流行文化”不能说没有道德性和政治性,但多数“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及产品,并没有构成实质性的“挑战”。现在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从总体上讲,不过是青少年借以寻找自我和表达自我的一场游戏。“青少年流行文化”会不时让成人社会、“主流文化”吃惊,为“大众流行文化”提供刺激,但是制造或消费这种文化的青少年们并没有因此而更具有反抗性、更反对社会。他们所嘲弄或颠覆的东西,或许正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要舍弃的。  相似文献   

3.
张华 《青年探索》2001,(1):48-50
前言:随着时代不断的推进,中外文化交融,社会变化日异月新。新的思想潮流涌入当代青少年,使青少年在这种冲击下,对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有一定的波动,尤其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必定遇到许多不宜解答或迷惑的事,其中较为棘手的是早恋问题。这个问题处理的妥当与否将严重辐射青少年的心灵成长。因此,正确对待青少年早恋现象,对新一代青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暴力研究中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忽略了青少年主体的特殊性,二是忽略了青少年暴力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区别.青少年“玩暴力”现象,是青少年暴力研究中一种被忽略的客观存在.承认并深入研究青少年“玩暴力”现象,是解释青少年暴力现象特殊性的突破口和深化青少年暴力现象的基础.就其关系来看,青少年“玩暴力”一般是青少年暴力的基础,青少年“玩暴力”是青少年对暴力认知失范的行为表征,青少年对暴力的认知失范的固化是导致青少年暴力的必然诱因.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产生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发展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产生的决定性因素,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开放,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规模越大、程度越深、周期越短。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新生代”青少年的自身特点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产生的内生性因素。同时,研究表明,随着青少年年龄的日益增长,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流行文化的参与愿望就会降低,并逐渐趋向稳定和固化。其他因素是影响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选择性因素,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化速度越快,带动并形成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可能性越多,更新替代的速度越快,对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反作用也越大。  相似文献   

6.
朱彬钰  李峰 《青年探索》2006,5(5):43-45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引起相关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八十年代以来社会化机构发生的一些结构性变化,认为这种变化可能造成了部分青少年的社会化困境。并以网络成瘾这一后现代的病症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青少年的中性化现象逐渐成为一种潮流.青少年中性化现象的形成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青少年对传统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质疑以及青少年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对于青少年中性化现象,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该加强教育和指导,及时将中性化转化为双性化.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我国近几年来兴起的一股教育管理思潮。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教育活动属于一种文化活动”的基本观点,按照“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的逻辑思路,从文化的视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理论和知识,具体阐述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校园环境、校园群体、校园风气、校园规范与舆论、校园时髦现象、校园文化生活等),把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都视为一种文化现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正是在这种文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杀率和青少年自杀率2002年到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自杀率明显下降,青少年自杀率整体较低,我国预防青少年自杀的成效处于世界较高水平;我国青少年主要面临“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的死亡威胁, “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是青少年外部原因致死的第一原因, “自杀”是青少年因伤害致死的第三原因.对青少年自杀现象的辩证认识,需要正确认识传媒对青少年自杀现象的报道及其对青少年生命意识的引导,当前尤其需要强化媒体对青少年自杀现象报道的伦理认知与伦理诉求;青少年自杀率下降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需要警惕因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带来青少年自杀现象的波动.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成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自身,还关系到每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围绕青少年成才有两个问题备受关注:如何让青少年顺利成才,如何衡量青少年的成才。前一问题是探讨青少年成才的条件,后一问题是探讨青少年成才的标准。在青少年的成才标准这一问题上,社会上存在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那就是青少年成才与否用量化评估加以判定。这种做法值得置疑。本文对青少年成才量化评估的现象谈谈个人的看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究竟何为量化评估,量化评估有何弊端,量化评估流行有何原因,如何正确使用量化评估法。量化评估法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