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昆山有着2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包括“百戏之祖”昆曲在内的灿烂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以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走出了一条适合昆山发展实际、以开放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营造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良好人文环境。在这个  相似文献   

2.
加强城市妇女组织网络建设南京市妇联城市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城市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决定了城市妇女工作在整个妇女事业发展的中心地位。近几年来,南京市妇联在全国妇联、江苏省妇联的指导下,在城市妇女组织网络建设中,逐步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实行指导...  相似文献   

3.
徐翔 《学习与实践》2012,(4):135-14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与网络传播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并使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发生了不同于"前网络"时代的重要变化。因此有必要提出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这就需要全面发挥网络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提升城市的网络文化资源力、网络文化生产力、网络文化传播力、网络文化服务力、网络文化创造力,适应网络时代对城市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城市、网络文化产业中心、网络内容中心、网络文化技术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总部基地建设等城市文化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是城市形象的一种外在表现。近年来,各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短板,突出表现在:管理机制不健全,主体缺位;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投入不足;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似文献   

5.
高波 《学习与实践》2013,(1):130-134
作为城市文化重要象征和标志的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名片,其发展可以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同时,城市文化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之间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探讨目前城市文化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如何凸显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道兴 《创造》2002,(3):26-28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基础。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城市社区文化以其整体性效应,对社区成员的精神世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搞好两个文明建设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和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文化环境,人民群众的心情愉悦,社会才能稳定;有了一个好的文化环境,才能形成强大的抑制假恶丑、弘杨真善美的社会定势,促进社会结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将武汉市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纵观国内中心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经验,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地域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地理优势,提炼和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的关键举措。武汉市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必须打造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并对武汉市城市文化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本文重点是将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定位于“长江文化之都”,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作为城市社区,如何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因为城市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过程,城市的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08,(23):F0004-F0004
金秋时节,登上德兴聚远楼放眼四望,秀美多姿的凤凰湖,气势恢宏南门新区,景色宜人的滨河公园,绿树成荫的德兴广场依次跃入你的眼帘。“敢于创新,善于实干,甘于奉献,惟德乃兴”的“铜都精神”,让这座古城激情洋溢。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作为城市社区,如何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因为城市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过程,城市的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建设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直到现在,对于城市尚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法国的一位地理学家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网络化生存与主流文化氛围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前沿》2011,(3):187-190
网络化对主流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发展构成的优势与挑战并存,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文化存在方式变革的基础条件,文化的生活本色使网络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更为深刻持久,文化的网络化生存具有传统传播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文化传播中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的逐渐加深,文化传播呈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构成主流文化氛围的要件包括制度要件(指导思想、法律法规、发展战略)、主体要件、媒介要件、客体要件等四个部分。合理利用文化生存的网络化潮流,推进主流文化氛围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从文化的各个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经济学与网络治理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更多的城市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而生态城市就是现在和未来建设的重点方向。本文基于生态经济学与网络治理的理论视角,认为生态城市的特征应是控制规模、社会公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网络化治理。以这些特征为基础,构建生态城市的综合指标体系,其不仅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指数,而且还包括体制效益指数。最后,提出构建生态城市的路径,即强调城市规模控制在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之内,通过收入再分配和加大社会福利的投资增加社会公平,鼓励企业发展绿色产品和社会公众参与决策来实现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80年代,大众媒介的主要形式是印刷媒介,其"文字引导"的形式让国人形成一种内向、素朴、严肃、理性、善于思考的社会性格,此为审美文化产生的温床.1990年代后,电子媒介与数字媒介把人们带入到"图像引导"时期,国人的社会性格也开始变得外向、奢华、浮躁、感性甚至非理性.消费文化便在这种社会性格中潜滋暗长.因此,在市场经济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广告形象所打造的符号结构与图像引导所召唤的大众心理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异质同构性.思考文化转型,大众媒介虽然并非唯一因素,但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城市安全链管理体系功能构建策略和主体构建策略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城市应急系统网络化模式,突出了在城市应急管理主体之间共享信息和资源对于城市应急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为有效地推动我国城市应急系统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都市“萌文化”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萌文化是当前流行的一种都市亚文化形态.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行为主体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和生存状况.因此,认真厘清萌文化的产生源起,积极探索萌文化的流行原因,科学判断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正确引导都市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角度审视城市化现象,其实质是以综合和系统的视野去认识和把握城市化及其本质。应当立足于文化在城市化中的重要意义,分析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阐述文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文化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化是重视文化生活个性自由和民主参与的公民社会文化,是开放、多元、跨地域的地球村文化.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的现代特性,大力推进我国的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执政活动中,从执政思想、执政宗旨、执政基础、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方面形成了既体现人民意志又发挥国家权力效能的执政规律。掌握和运用执政的基本规律,是提高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庞桂美 《青年论坛》2011,(2):149-153
城市文化是指一个城市的地域特征、现存建筑及风格等实体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又是指一个城市的独特历史、市民的价值观、民俗民风、日常性和季节性的文化活动等直接相关的种种文化现象、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城市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当今时代,培育城市、经营城市、发展城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以古齐文化为主脉,在欧陆文化碰撞交融下的青岛文化,具有务实性、开放性、平民化特性,青岛的海派文化特色孕育着休闲文化功能。奥林匹克精神为青岛文化与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水与文化密切相关,水文化的根本取向是创造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因此,应充分学习借鉴水文化,丰富和发展铁路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