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传媒与司法之间明显地呈现出这样一种情状,即传媒对司法活动越来越关注,而传媒与司法之间因价值判断和理念上的差异也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反思传媒监督和司法公正在建设民主与法治社会中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需要对传媒与司法之间的特殊关系进行理性思考和法理分析,以求在二者的冲突中寻求平衡,从而真正实现传媒的监督功能和司法的公平正义。一、传媒与司法关系之分析传媒与司法作为两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报道与被报道、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由于两者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因而彼此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  相似文献   

2.
王春宇 《世纪桥》2012,(3):80-81
大众传播媒介是"第四权力"的合法执掌者,但近年来,我国传媒与司法的尖锐矛盾逐渐浮出水面,独立而公正的司法和自由且发达的传媒对于法治、民主与文明都有着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自由的价值,同时又能在媒体报道之中体现公正的判决结果,这是大众传媒、法官、司法制度乃至整个社会都必须面对的两难选择。本文简单阐述了我国传媒与司法矛盾的现状,并大致总结了二者不恰关系的缘由,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解决矛盾的路径,期望二者的关系在博弈中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3.
马俊 《理论建设》2006,(1):65-68
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司法独立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监督制约的独立,司法权的行使也应当受到监督,否则就会产生司法权滥用和司法腐败现象。在对司法活动的多种监督中,传媒监督是一支正日益受到重视的、强有力的监督力量。司法独立与传媒监督二者之间有着矛盾冲突,司法独立对传媒监督具有排斥性,而传媒监督对司法独立具有天然的侵犯性。当前,在价值取向上我们应当侧重于对传媒监督的保护。同时,传媒对司法进行监督也必须遵守客观公正、尊重司法特性、报道与评论分开、自律等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信何以建立,这是当前司法改革面临的现实难题。在司法公信的构建过程中司法制度的公信是司法公信建设的前提,司法实施中诚信价值的坚守是司法公信建设的关键,司法工作人员诚信素养的提升是司法公信建设的人事基础,法治文化的培育是司法公信建设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司法与行政之间的关系面临着"行政权力过于凸显"和"司法公信力下降"这两大现实困境。司法与行政之间实然层面的"失衡"状态,要求必须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对司法与行政之间应然层面或者法律层面的逻辑关系进行解读,唯此才能理顺司法与行政间复杂的但却是合乎我国政治逻辑和社会逻辑的关系。新形势下,基于司法与行政关系的改革发展,我们应把握司法"去行政化"的有限性,明确司法独立与我国政治体制之间的依存关系,正确处理行政、司法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梁成国 《世纪桥》2007,(9):67-68
在现代社会,司法与媒体既具有广泛的联系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冲突。司法的核心价值在于司法独立,媒体的核心价值在于言论自由,二者都以社会正义为最终的价值追求,同时司法的独立性与媒体的广泛渗透性之间又存在着对立与冲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关键在于规范媒体对司法的适度介入,同时司法亦应对媒体保持适度的宽容,以形成司法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我国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以先进的行政理念重塑政府行政观念,制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完善司法救济途径,实现政府角色的历史性转换,构建由集权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的"行政范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现实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础,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始终强调个体的首要地位,认为只有充分尊重"现实的个人"的主体性,服从与服务于"现实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公正司法是司法工作的基本价值追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强调"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并就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严格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等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司法公正的高度重视,回应了社会和公  相似文献   

10.
传媒产业与司法实践的相互博弈日渐增多,现代传媒已不只涉及新闻学、社会学,而是涉足司法领域。近年来,各类传播媒体普遍重视司法审判领域的新闻实践和重大案件审判情况,报道量大、覆盖面广、可读性强,吸引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真真切切地影响着司法实践的整个过程。如何让司法不受传播媒体报道的干扰,需要找到二者的平衡点,促其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罗茜 《世纪桥》2014,(2):39-40,55
司法工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司法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地方司法队伍建设成为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司法系统队伍中人力不足、素质不高、职责不明、体制不全的现状,深入考察加强地方司法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纯洁地方司法队伍,公正廉洁司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许家华 《唯实》2012,(1):78-80
目前我国农村犯罪的现状已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些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陇县经验",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立足于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司法审判的公信力不高,涉诉涉访案件居高不下的现状,适应广大群众解决纠纷的需要,是构筑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的有益探索,是人民司法的宝贵财富。在能动司法视域下,农村犯罪预防工作必须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国家预防——民间预防知识理论体系,在预防措施上必须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性凸显。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性具体包括社会服务性、社会参与性、社会动员性、社会治理性、社会控制性和社会引导性。深入探索司法行政社会工作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政法工作提出的目标任务,司法机关应当以此作为活动准则和行动指南。司法实践中,司法活动应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推进为民司法、阳光司法、公正高效司法、清廉司法,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防线,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主体价值感、亲近感、神圣感、信赖感、美誉感,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司法与传媒     
司法与传媒作为两种独特的社会实践,彼此之间相互需要、相互作用,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关系。在我国,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传媒监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江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本质要求,是法院和其他司法机关所追求的根本目的.司法权的国家本位是一种国家完全主导司法活动的"司法状态".司法权的国家本位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是深重的.它使"无讼是求"成为主流的司法文化,也使得司法活动不重程序,司法活动和司法制度过分强调国家和社会"秩序".要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必须适当调整司法权的国家独占,让社会和公民在司法活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桑先军 《唯实》2011,(8):159-162
司法行政权是一项行政管理权,包含着培育社会自治、促进公民民主法治等内容。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价值追求,而且,司法行政权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在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司法行政机关加强与创新管理体制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需求迅速增长与司法...  相似文献   

18.
从亚里士多德至今,正义理论一直是思想家们不断思考的一个话题。这个问题在近现代社会司法审判中的展开就是备受世人瞩目的司法正义或称司法公正。一般所讲的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质或内容公正和形式公正)两项内容。司法审判的理想目标固然是追求实体公正,但也决不能无视程序公正的价值和意义。以忽视或牺牲程序公正为代价换来的实体公正本身是值得怀疑的。在包括司法审判者在内的人的认识能力存在局限和包括司法审判资源在内的社会资源有限的现实条件下,司法审判在很多时候只能做到有限的实体公正,但却可以实现完全的程序公…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星 《理论学刊》2007,(9):114-117
"真人秀"是现代文化的传媒产物,它的出现印证了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开明性。一方面,开阔的时代催生了交流的渴望,沟通成为普遍的心理要求;另一方面,在这类节目大量充斥的背后,却是大众本能欲望被激发的现实,当电视通过种种"秀"来吻合这种草根文化、迎合欲望的表露的同时,也会有媒介的迷失、个人的迷失,电视秀成为集体精神活动的背后是个体意志的萎缩。因此,正视潮流起伏涨落之中的教训,倡导电视成为文化的载体,强调电视树立文化的品格,是中国电视传媒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0.
廖原 《求实》2016,(3):75-8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根源于中国法制建设的现实经验,其中,有关"法治"与"人治"的经验教训以及"权大"与"法大"的激烈争论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现实困境,这些困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实践根源。面对我国法治建设中的现实藩篱,理清依法治国与社会制度改革的逻辑关系,探寻依法治国促进中国法制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提出依法治国的制度因应,成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与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