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盛顿专电 一位喜欢说幽默俏皮话的美国朋友,最近同记者谈到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七名机组人员全部牺牲时,煞有介事地说,你可知道,还有第八名牺牲者,他的名字叫“美国航天计划”!美国的航天计划难道经过这样一次灾难,就此夭折,一蹶不振?这未免言过其实。美国一家杂志不久前刊登了一篇文章,认为“挑战者”号爆炸事件,使美国航天计划遭受了一次“蒙头转向”的打击和挫折。这个评价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中国“长征”火箭直射苍穹,把一颗颗卫星送入了太空。航天,在国民经济中产生了巨大的效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航天效益工程卓有成效,在中国向外层空间的进军中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作为航天效益工程的重要内容,中国准备在“九五”前期发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资源一号”卫星,还将研制新型对地观测卫星——雷达卫星。在空间培育农作物方面,中国还准备在“九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多次引用和阐释毛泽东诗词中的名篇佳句,抒发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梦想。习近平赞扬航天人“敢上九天揽月”的创新创造,激励航天人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褒奖航天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鼓舞航天人勇于追逐航天梦想;赞美“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英雄气概,指引航天人勇于攀登航天高峰。  相似文献   

4.
<正>60多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前赴后继、开拓进取、拼搏奉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始终把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作为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不断加强新时代航天精神的内涵与实践研究,为新时代航天军工央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航天精神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载人航天工程被称为“天字第一号”任务,这一工程的测控通信技术保障地面与航天器的联系,确保不让它像一只断线的风筝那样失去控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于志坚在“神舟”飞船四次飞行试验中,均圆满完成任务。在“神舟”五号飞船即将发射之前,于志坚向我们讲述了他所经历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航天企业作为事关国家安全命脉的战略性企业,肩负强军首责,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航天领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那些不计功名得失、刻苦钻研技术,默默无闻扎根科研生产一线的航天“大国工匠”们,是企业转型升级中一颗颗关键的螺丝钉,他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航天强国的征程中创新实干,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党委结合人才强企战略和一批“大国工匠”的培养,以国家重点型号和科研项目为依托,在科研攻关和生产制造领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并形成“四抓四促”实践路径与经验探索。  相似文献   

7.
2002年12月30日凌晨,震耳欲聋的轰鸣再一次把戈壁大漠从睡梦中唤醒,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四号飞船,飞向太空。中华民族在实现“飞天”之梦的征途上,又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最后一级台阶 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进入太空,揭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活动的序幕。按照中国载入航天计划,必  相似文献   

8.
“一人一天”的“神舟五号”给“神舟六号”留下“多人多天”的太空作业。“神六”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进一步完善的同时,也为载人航天第二期工程做准备。  相似文献   

9.
于伟 《党政论坛》2013,(16):18-19
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2003年的“神舟五号”,再到今年发射的“神舟十号”,短短十四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神速发展,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承担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以及战略战术导弹等航天产品的研制和发射任务的大型国有高科技企业,十分重视两个文明建设,他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持“典型引路,精神育人”,通过持之以恒、深入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了全公司干部职工的热情和创造力。自1996年10月至今,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已连续19次发射成功,在世界航天领域赢得了良好的信誉。特别是6月25日风云二号卫星发射成功,成为航天人向党的79岁生日献上的一份厚礼。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航天大国纷纷调整航天计划,争夺太空位和主导权近一年来,人类航天事业取得众多突破,成就巨大。首先就是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可谓一飞震惊全球; 其次是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冲撞”彗星成功和欧美对火星和金星探测的此起彼伏;当然还有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欧洲阿丽亚娜火箭发射表现神  相似文献   

12.
湖北航天医院2003年从鄂西“三线”调迁至孝感。在这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里,几代职工始终坚持“以病友为中心”的行医准则,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代表”,受到了各界病友的赞扬,医院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办院规模逐渐扩大,医疗实力不断增强,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6月,该院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长期坚持为国防战线的职工及家属服务。湖北航天医院隶属于航天科工集团下的三江集团,它经历了从城市到山区再到城市的发展历程。1970  相似文献   

13.
神六征天     
《瞭望》2005,(42)
又是金秋十月,神舟飞船再次承载着中国宇航员翱翔太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首次实现了“多人多天”及有人参与太空实验的航天飞行,从而向航天工程下个战略目标——研制和发射空间实验室迈出关键一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在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领域的创造实力,也再一次验证了在高新技术领域坚持自主创新的必需性与正确性。从神一到神六,航天科技跨越式发展且带动民用科技飞速发展,更为新世纪科技创新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阿源 《瞭望》2003,(45)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首飞,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激发了全国人民更加强烈的爱国热情。目前,一场学习航天精神的活动,正在媒体和公众中自觉展开。笔者以为,学习航天精神,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习我国航天工作者的认真精神,使我们的国民,成为具备高度认真精神的国民,使我们的各级政府,成为负责任的政府,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具备认真的精神气质的国度。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领导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名利观”,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才能过好“名利关”。这句话令人们警醒。 1955年全军授衔时,许光达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报告,请求由大将降为上将。毛主席赞扬说:“这是一面镜子,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钱学森对有人写信称他是中国的“导弹之父”、“航天之父”深感不安,他回信说,“这么称呼是不科学的,导弹航天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他个人仅是沧海一粟”。晚年,钱学森又把两笔科研奖金全部捐给国家。钱老说:“我姓钱,但不爱钱。”  相似文献   

16.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以来,世界航天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航天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几乎每一个领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把各式各样的载人和不载人航天器送出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并进人太空轨道,首先要解决交通工具问题。世界上目前正在使用的航天运输工具有两种,一是只能使用一次的运载火箭,二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目前俄美正在使用的主要运载火箭基本卜都是在洲际弹道导弹的基助【:发展而来的。如美国的“大力神”。“德尔它”、“‘宇宙神”一…  相似文献   

17.
我1938年参加革命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一直在部队工作 ,1959年调到航天系统工作 ,1986年离休。作为一名老“航天人” ,我倾心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发展和进步。40多年来 ,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仿制到自行设计 ,从单一型号到多种型号同时研制 ,已建立了相当规模的研究设计机构、生产企业、试验设施、发射基地、测控中心和台站网 ,培养了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专业水平的航天人队伍 ,形成了独立自主、完整配套的各类导弹、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的研究、设计、试验、生产、使用体系 ,成…  相似文献   

18.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胜利,标志着我国在国际航天市场的激烈角逐中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在此以前,我国虽然在返回式卫星上为法国的马特拉公司和西德的三家用户搭载过一些微重力实验,但那只是些小批量的“生意”,只有发射各种实用卫星,特  相似文献   

19.
“零号指挥员”是咱们国家航天发射领域的传统叫法,因为发射场是最前沿的指挥所,零后面才是一嘛,担负指挥调度任务的指挥员  相似文献   

20.
董向 《瞭望》1984,(19)
为了遏止美国发展航天武器的势头,苏联最近提出要同美国就全面禁止使用反卫星武器进行谈判,遭到里根拒绝。这表明美苏在外层空间的军事争夺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他们之间打一场“星际战争”的危险性,人们要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