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犯罪的能力,直接决定着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体到公安机关,就是要提高“四个能力”,即: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一个地方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四项指标:一是刑事发案的总量是否平稳;二是大要案、恶性案件发生了多少;三是看打击和控制犯罪的能力强弱;四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高低。目前,以抢劫、抢夺、盗窃为主要犯罪类型的多发性侵财案件约占全国全部刑事案件的85%。  相似文献   

2.
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从2005年5月至年底开展一场打击“两抢一盗”(街头“两抢”、入室盗窃、盗抢机动车) 犯罪的专项斗争。公安部要求,要通过这一仗,破获一大批案件,打掉一大批犯罪团伙,依法惩处一大批犯罪分子,坚决遏制“两抢一盗”犯罪活动的高发势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打击、防范和控制“两抢一盗”犯罪活动的日常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为此,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广东街面“两抢一盗”犯罪的精确打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旌 《政法学刊》2007,24(1):47-50
严厉打击街面“两抢一盗”犯罪活动,是当前公安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提高侦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两抢一盗”犯罪情报信息研判,精确获取街面“两抢一盗”犯罪证据,实施精确打击,是“专项整治”遏制“两抢一盗”犯罪的需要,是提高办案质量和对犯罪人员的打击处理率的重要保证,是公安机关打击街面“两抢一盗”犯罪这场战役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当前加强街面“两抢一盗”犯罪案件侦查工作问题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两抢一盗”犯罪呈高发态势,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危及民生安稳的突出问题。通过调研禹州市“两抢一盗”发案情况,分析犯罪的动向和成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建立起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淮滨县法院坚持开展严打治斗争,从案件受理情况看,"两抢一盗"犯罪在案件数量、犯罪人数上均有所下降,特别是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抢劫犯罪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为我县的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审判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两抢一盗"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为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和打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公安部部署全国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安徽省公安机关积极克服警力少、保障弱、任务重等困难,加强领导,紧扣重点,狠抓落实,稳步推进,连续两年跻身全国专项行动先进单位行列。  相似文献   

7.
盗、抢机动车辆犯罪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之一,在打击的同时要对车辆进行检验。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判断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是否被更改过,以及更好的显现出原号码,为今后打击盗、抢机动车辆犯罪案件中发挥技术支柱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国公安机关2005年5月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以来,山东省公安机关以严厉打击街头"两抢"、入室盗窃和盗抢机动车犯罪活动为重点,以集中解决、重点整治本地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为突破口,以遏制"两抢一盗"犯罪大幅上升的势头为总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多警种密切配合,打防管控多措并举,向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展开凌厉攻势。2005年,全省共立"两抢一盗"案件19.6万余起,同比下降3.68%,破获"两抢一盗"案件10.1万余起,其中盗抢汽车案件5000余起,追缴被盗抢汽车  相似文献   

9.
2009年,公安机关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要求,以国庆安保为主线,打主动仗、下先手棋,在打黑除恶、缉枪治爆和打击“两抢一盗”、拐卖妇女儿童等严重刑事犯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对公安机关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切实加强对城区社会治安局势的有效防控,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根据新形势的新要求,长治市公安局城区分局积极探索,在充分进  相似文献   

11.
受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两抢一盗"犯罪屡禁不止,并呈高发态势。随着农村务工人员的大量流入,外出务工农民占"两抢一盗"总人数的比例呈上升态势,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老百姓反应最为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本文以沾化县农村"两抢一盗"犯罪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犯罪特点、趋势,并就如何防控农村"两抢一盗"多发性侵财犯罪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以来,河南省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按照“以打促建、以建促打”的工作思路,一手抓业务工作,组织开展了以侦破命案为龙头、以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为重点的“中原卫士杯”破案追逃防控竞赛活动,全面提高整体打击效能;一手抓打击刑事犯罪基层基础建设,抓好基层、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发达的广东,被公安机关简称为“两抢”的“抢夺”和“抢劫”的事时有发生。为了遏止这种对公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形象影响都很大的犯罪,一些公安机关成立了打击“两抢”专业队。本文讲述的就是一支专业队的工作和生活故事,其中包含记者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林鹏  张毅 《特区法坛》2005,(5):27-29
近年来,“两抢”犯罪作为城市治安中较为突出的一类侵财型犯罪,一直呈高发态势且有逐年上升的势头。据海口警方2004年6月份开展的“社会治安状况及公众安全感的调查”显示,有54%的被访问群众认为,“两抢”罪的威胁最大,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和影响群众的安全感。因此,重拳打击“两抢”案件,成为近年来我国“严打”整治斗争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公安机关加大社会防控管理力度,大力开展打击"二抢一盗"等专项斗争,有力地遏制了侵财案件的上升势头,但有些地区仍然存有防范效益偏低、打击力度偏弱的问题。侵财犯罪发案量大破案率偏低浙江近年侵财犯罪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案面广量大,约占刑侦部门管辖刑事案件总量的95%;二是流动人口作案情况突出;三是犯罪的职业化、专业化与智能化特点日趋明显;四是各类侵财案件普遍高发,尤其是街面抢劫抢夺、盗抢机动车、短信诈骗案件。2006年全省共发盗抢机动车案件7万余起,占侵财案件的近15%,其中被盗抢汽车3000多辆;五  相似文献   

16.
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担着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等职能。刑侦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侦工作的优劣、破案水平的高低,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大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大局,直接体现着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检验公安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安机关职能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7.
刑事政策的核心是防止犯罪,终极目的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刑事政策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刑事立法、司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社会管理方面因适应新情况所进行的调整,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打击和预防犯罪。抢劫、抢夺、盗窃(简称"两抢一盗")犯罪案件因其常发性和对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社会秩序的破坏,一直被作为我国立法和司法打击的重点,但近年来"两抢一盗"犯罪案件的发案率及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深入思考"两抢一盗"犯罪的应对措施,完善相应的刑事立法、司法、执行和社会政策,从而提高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犯罪案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治安保障。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大庆市公安局以警务改革为动力,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方针,充分发挥多警种合成作战优势,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手段,多方挖掘打击工作潜能,始终保持了对命案、黑恶势力犯罪、“两抢一盗”犯罪和毒品犯罪等刑事犯罪活动的凌厉攻势和高压态势,有力提升了打击犯罪整体工作水平,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14276起,百名民警破案数同比上年提高了41.4%;抓获犯罪嫌疑人5286人,其中抓逃1086 名,百名民警抓逃数同比上年提高了33.4%;移送起诉3260 人,劳动教养377人,百名民警诉教数同比上年提高了24.2%。综合打击工作以及侦破命案专项行动、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成绩均名列黑龙江省第一。  相似文献   

19.
黑恶势力犯罪是最不和谐的社会因素之一。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践行“黑恶必除”,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是公安机关新时期的神圣使命。近年来, 江苏公安机关通过深入开展服务“两个率先”、建设“平安江苏”活动,有效维护了全省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全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打黑除恶”工作长效机制,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20.
“两抢一盗”案件中在“户”和“入户抢劫”的认定,携带凶器抢夺、驾驶机动车实施抢夺行为的理解,盗窃未遂的确定、盗窃数额的计算,赃证物品的价格鉴定及这类犯罪的罚金刑适用和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衔接等方面各界争议较大。打击与预防“两抢一盗”案件,应当从立法政策、司法政策、执行政策、社会政策四个方面进行刑事政策完善。具有财产性质的特殊盗窃、诈骗、抢夺罪在具备《刑法》第269条规定的其他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成立转化型抢劫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