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5年以后,随着交通状况的逐渐好转,陕南由此实现向外发展目标。随着西柞高速、西汉高速公路的全面贯通及一批国省道及出省道改造与建设的进行,曾经困扰陕南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陕南天然的生态环境,清洁温润的气候以及丰富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批关中、陕北,甚至全国各地游客,陕南旅游经济瞬间被激活。陕南三市是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这些沉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态,为陕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陕西籍作家王蓬的长篇小说《山祭》《水葬》以陕南山乡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两段关于在历史变迁下山里百姓的生活境遇和故事。在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作者给我们展现了陕南奇丽的山水风貌,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还有独具风情的陕南人民,向读者传达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风俗和乡土人情,表现了陕南山乡地区独有的秀美以及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青木川古镇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镇旅游开发及保护应做好以下几点:注重整个聚落文化的传承;要点、线、面相结合整体规划;避免破坏性开发。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6,(11)
正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同样是各民主党派的历史使命。民进是以教育、文化、出版为主要界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民进陕西省委会以践行"同心"思想而强化"同心"理念,以服务"四个全面"中心任务为根本,全面履行参政党职能,特别是在新丝路建设文化先行及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建设文化陕西、实施"国风秦韵"和陕南移民搬迁等方面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5.
发展绿色产业对陕南实现突破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交通瓶颈的解除,陕南绿色产业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加快陕南绿色产业发展,应从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创新投入扶持机制、促进区域合作、壮大龙头企业、培养人才等五个方面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陕南富硒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南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为陕南发展富硒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优先发展富硒特色农业是将陕南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发展中的组织效率低下、技术水平落后、产业化水平低和市场竞争力差等问题,陕南富硒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科学规划下,从创新产业组织运作方式、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强化质量意识和加强品牌塑造等方面做大做强富硒特色农业,使之成为陕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全民受益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续晓梅  冯江峰 《学理论》2013,(32):230-232
对明清时期陕南地区的部分水利碑刻资料进行研究,得出陕南地区的水利习惯主要有:按亩分水;水权人负有相应义务;非水权人不得用水;不得私自增加田亩;保护水权使用人的权利;保护水渠环境等。陕南地区的水利习惯不仅得到了民间的遵守,而且得到了官府的认可,对违反水利习惯者,民间如果无力追究可以送交官府。明清时期陕南地区的水利习惯充分说明了习惯法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8.
张海军 《学理论》2012,(28):78-79
陕南大多数县属于山区县。而山区县多为"老、少、边、穷、库"区,又是我国主要的"生态源"。陕南山区县一方面资源丰富,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却极度脆弱,因此,陕南山区县域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不仅有利于陕南县域经济突破发展,而且对于陕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又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陕南拥有雄厚的水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推进陕南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意义重大.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陕南开发利用水资源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要在总体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切实举措改变现状,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时要注意建立和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是加快陕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兴市富民的必然选择,也是陕西省从旅游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强省的必要途径。本文结合陕西省委、省政府立足于陕西大旅游的思路,通过对陕南地区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提出了制定旅游规划、打造特色旅游精品,实行政府主导型开发,区域联动发展,放活投入机制、广泛吸引各类资金进入旅游行业,"红色"融入"绿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是加快陕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兴市富民的必然选择,也是陕西省从旅游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强省的必要途径。本文结合陕西省委、省政府立足于陕西大旅游的思路,通过对陕南地区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提出了制定旅游规划、打造特色旅游精品,实行政府主导型开发,区域联动发展,放活投入机制、广泛吸引各类资金进入旅游行业,红色融入绿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超颖 《学理论》2012,(21):132-133,209
针对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所蕴涵的独特的人类学视角与方法展开分析,列维斯特劳斯在对文化碎片的描述与文化人类学的深刻反思之时,运用哲学、美学、心理学等方式给读者以一面独特的文化透镜,他深刻的思想和启发式的描述让"文化苦旅"得到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文化哲思"。  相似文献   

13.
褚家玑  何瑛 《各界》2013,(5):6-9
沈尹默先生是我的大姑父,出生在陕南(今陕西汉阴),一VI地道的陕南话伴随着他的一生。陕南那质朴的民风、厚重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他的沉稳个性、包容万象的修养。我大姑妈褚保权是我爷爷的大女儿,排行第二,浙江余杭人。她个性开朗、好学、聪明。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陕南秦巴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经济发展落后.研究水源地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和陕南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对实现陕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水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业发展和水资源环境保护入手,陕南在水源涵养地保护条件下产业发展应遵循规模化、循环化、科技化、品牌化、产业优化以及水资源补偿原则;陕南要着力培育旅游、农林特产加工、新材料加工三大产业,通过三大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既保证水资源输入地获得清洁水源,又保证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陕南移民搬迁实施五年来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也面临土地资源紧缺、配套资金缺口巨大、移民创收困难、相关政策不健全等诸多制约因素。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统领移民搬迁工作,系统化推进,精准化实施,创造性完善,不断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元铭 《学理论》2010,(24):250-251
以现代体育教育的基本观点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及其内涵进行探索分析,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功能表现在教育培养功能、激励凝聚功能、健身娱乐功能和导向功能等方面,并指出校园体育文化的独特内涵,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相似文献   

17.
民族的形成是历史上不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古代文化可分为基层、中层和高层三个层次,分别以口语、文字和高级宗教为代表。民族个性的形成并非缘于独特的基层文化,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基层文化与高层文化的独特结合。高层文化相较于基层文化更具有普适性和世界性,它是民族形成的关键内容。现今所有民族的历史都能说明这点,而中国回族的历史尤其具有说服力。因此,世界的才是民族的这一命题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陈祖波 《学理论》2013,(22):28-29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曾经为世界做出了独特贡献,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陕南秦巴山区是国务院确定的11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同时它还承载着"南水北调""引汉济渭"等工程水源涵养的重大功能。深入推进陕南秦巴山区"省直管县"改革,是改变区域贫困面貌、丰富秦巴山区改革实践、落实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有益探索。本文在透视陕南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该区近年来"省直管县"改革的特点,指出了深化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据以提出了加快推进"省直管县"改革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信阳就是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融之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承载了这一片土地上独有的农耕文明。本文予以历史治所监制发展、独特地貌的农业生产、饮食习俗和文化品格特点四个方面来探讨农耕文明影响下的信阳农耕文化形成地域特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