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经济奇迹,在解释1949-1978年中国经济奇迹时更是苍白无力。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奇迹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来分析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现实,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和展望中国继续创造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长奇迹.应当说,这是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多年来扎实工作的一个结果.特别是从1989年到2003年的15年间,我们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不景气、1998年的洪水以及后来的"非典"肆虐,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仍平均达到8.8%,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然而,如何科学地看待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理性分析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发挥的重大影响使之成为国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从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力量、中国奇迹等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对中国特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特色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为世界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文化钥匙".  相似文献   

4.
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是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的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救援行动,是一场在制约条件最多的地区进行的重建活动,创造了"玉树速度"和"玉树奇迹",再次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力量。这种国家力量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人民军队在抢险救灾中砥柱中流的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凝聚力,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经济的、体制的、社会的巨大力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个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强有力的党,依托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采用举国体制的中国模式,调动和集中13亿炎黄子孙的国力民智与奉献精神,汇聚成坚不可摧、能够创造出任何人间奇迹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6.
于运全  孙敬鑫 《求是》2012,(24):55-57
作为"今年全世界最重要的政治会议",党的十八大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不少国际舆论认为,十八大是中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道路"在过去十年缔造了"中国神话",在未来也必将续写"中国奇迹"。一、"黄金十年"造就"中国气派"中国实现了最令人惊奇的经济变革。英国  相似文献   

7.
走进新北川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要在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一位日本专家说,在日本大概需要10年,中国再快,大概也需要5年。事实是,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灾后重建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中国速度令全世界为之震惊!奇迹无处不在,感天动地,我们即便拿出再多的篇幅也讲不完,述不够。这里,我们随意截取一座城、一个村庄、一家企业、一个家庭、一个人的重建故事。他们虽然不是这部恢宏史诗中最华丽的音符,但其昭示的希望、展现的力量和精神,同样光芒四射,动人心弦。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2006央视年度经济人物揭晓,20位获奖者及1位特别荣誉奖和3位社会公益奖获得者走上领奖台。在这些经济界的先锋人物身上,体现着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词:社会责任,资本浪潮,新农村建设,能源再开发和自主创新。他们代表了中国经济2006年最活跃的力量,在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个政党,一项事业,一种精神。 30年的艰难求索,30年的砥砺前行,30年的改革创新,当一个落后国家蜕变为"经济巨人",一个东方古国演绎出"东方神话",一个人口大国转换为"世界引擎",由之,世人不禁一遍遍追问,为什么中国崛起的速度如此之快?究竟是谁创造了中国奇迹?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始终如喷薄日出?  相似文献   

10.
定居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塑造了中国以儒家伦理为灵魂、以法家政治结构为骨架的"家国一体"的文化。以家国一体的社会伦理结构成为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最根本的立足点,它产生了中华文明"家国一体"的共同价值、基于等级制关系本位的"内圣外王"的社会结构法则、用"天人合一"文化模式来包容外部世界的思想方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当代中国发生了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制度文化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后基于个人自由的资本文化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基因结构及其内在矛盾。而中国奇迹的文化原因在于:资本力量嵌入到中国文化基因的内部而发挥巨大的动力作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结合而形成的统一大国的政治构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超包容性"文化基因对外来文化的容纳与吸收,中国原有经济部门与由资本部门形成互补性经济结构。中国当代文化基因结构面临的问题是:资本的扩张本性导致资本对社会成员的内在精神世界的资本化、对社会成员的外在社会行为的资本化。摆脱这一困境的唯一出路不是消灭资本,而是改造并塑造出具有当代中国新文化色彩的新型资本,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鲜明的特色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诸多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它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还体现在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上.  相似文献   

12.
风华三十年     
1978,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2008,改革开放走过30年。 30年,一个足够长的时间,一段足够长的距离,一段足够远的前行。30年,它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部书,记录着中国经济从“蹒跚学步”、“摸着石头过河”到实现高速发展;它是一卷胶片,记录下中国老百姓由贫穷走向富足、幸福的影像;它还是一个故事,娓娓讲述着东方古国觉醒、腾飞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3.
<正>在军队中推行民主制度,是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1965年8月1日,贺龙元帅发表文章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创造出那么多人间奇迹?创造出那么多军事史上的奇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力量,使我军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挡住,能够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军队是一支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14.
发展非公经济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重要突破口。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是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是创造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近30年来,特别是过去五年,我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迅速成长,成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力量,成为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推动科技创新、催生新兴产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生力军,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问题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具有根本意义.我们必须从党的宗旨的高度,才能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从历史实践中看,在中国只有共产党人才提出、并始终不渝地坚持奉行"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也正因为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使我们党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保持了自己的革命性质(阶级性)不变色,站在时代的潮头不落伍(先进性),从而获得了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是通过党的整个事业和全部工作体现出来的,党代表人民和服务人民这两者之间是应该统一,必须统一,也能够统一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禹强云 《江淮》2012,(6):10
精神是导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不断自我突破的根源性力量。鲁迅先生这样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一代又一代安徽人坚韧不拔、脚踏实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铸就了"包容、坚韧、奉献、创新"的  相似文献   

17.
《世纪风采》2009,(4):35-38
在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修建的“红旗渠”,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红旗渠建成后,周恩来说它是“人工天河”,是中国农民的骄傲,并把它称为当时中国的两个奇迹之一。周总理这里说的两大奇迹,一是指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就是指林县的红旗渠。而这个奇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18.
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稳定持续增长,即便是在经济转轨和2008全球金融危机中也辉煌依旧,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西方的正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都不能解释中国奇迹的成因,诺思的制度变迁模型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本文认为,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中,意识形态决定有效率的产权制度的供给,决定界定和保护产权的国家的意志,因此,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中国经济奇迹的关键原因是作为党和国家意志的意识形态的范式变革,即实现了由政治中心到经济中心、由革命至上到改革开放、由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9.
书林漫步     
《中国不高兴》宋晓军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3"大国崛起"、"经济奇迹"、"中国的腾飞",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描述当下中国的词汇,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对外贸易发展取得的成就,在世界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但是,对外开放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全球经济失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实力总体上还不够强,尚没有力量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应该从自身平衡出发,主动进行外贸、外资、外汇、外交等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以适应世界经济变化的挑战。一、积极推动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和转型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贸易方式和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水平和比较优势在贸易上的真实反映。中国1978年以来经历了28年的改革,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自然经济、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