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埔》2016,(6)
正中国近代史权威蒋廷黻先生曾说:"要研究近代史,必先研究中国史,尤其中华民国近代史,必先研究保定军校史。"保定军校1期毕业生李宗黄,曾是云南陆小、武昌陆军中学毕业生,他曾奉孙中山之命筹组陆军四校同学会,作为筹组人、参与者及记录者,将中国军校史上的民国陆军四校来龙去脉作过完整记录,在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7,(1)
正我来自台湾,在探讨今天的主题时,先介绍一下台湾社会及台湾军人不知道的黄埔历史。黄埔建军:前苏联的大力援助,国民党将这段史实从历史抹去辛亥革命是湖北新军于武昌发动兵变成功,导致许多省份纷纷起义,终而建立中华民国。也就是说,中华民国不是孙中山先生率军东征西讨,经由武力征战而建立的。孙中山先生未拥有统治如此庞大国家所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23)
正近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分别于11月16日、30日举行了两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就媒体比较关注的近期两岸发生的相关事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孙中山是两岸同胞共同景仰的伟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11月11日于人民大会堂举行,在岛内引发热议。台湾陆委会表示孙中山先生创建了"中华民国",大陆举办纪念孙中山有关活动要"忠于史实"。  相似文献   

4.
正前不久的"张王会"之后,台湾岛内又出现了一股强烈要求大陆正视"中华民国"的呼声,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王郁琦在谒拜中山陵时表示"中华民国一百零三年了",连战在与习近平总书记单独会面时强调"要正视中华民国,希望中华民国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正资产"。台湾党政界高层人士在大陆有关"中华民国"的表态,受到岛内各界的普遍肯定,并出现要求大陆"正视中华民国,承认两岸分治"的社会舆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14)
<正>摘编自6月30日台湾《中国时报》日前媒体披露台湾教育的"历史课纲草案",把历史课划分成"台湾史、东亚史、世界史"三部分。中国史因此取消,只成为东亚史的附属。这是极明确的"文化台独"历史教育。中国人必须懂中国史,这是儒家教化的传统,就是所谓"春秋之教",习而久之就能明白何谓"华夏"、  相似文献   

6.
台湾当局近日炮制出炉的“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是“台独”分裂势力借教育改革之名推行“文化台独”的极端表现。 按照这份“草案”的要求,台湾高中学生必须先学习台湾史,再学中国史,最后学世界史。高一上学期为台湾史,分为5大单元:史前时期与土著文化;荷、西时代与郑氏王朝;清朝的长期统治;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战后的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8,(17)
正摘编自8月15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新课纲将高中历史的"中国史"放在"东亚史"脉络下讨论,引发外界质疑"去中"。台湾《中国时报》就此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课纲去中"的结果,不只是历史课本上的字数增减而已,更深层的意涵是,对于一段历史的粗暴抹除。所引发的效应,可能进一步删减或淡化日军侵华的残暴罪行,"慰安妇"何其哀,台湾学子何其无辜。文章指出,台湾课纲删减中国史,很可能让现行  相似文献   

8.
刘文宗 《两岸关系》2004,(11):20-20
陈水扁在“双十讲话”中打着实现“台海永久和平”的幌子,大谈所谓“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把台湾“打扮”成一个“主权国家”、再次贩卖他的“一边一国”论。这是明目张胆篡改历史、妄图讹诈13亿中国人的可耻做法。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  相似文献   

9.
彭鸣 《两岸关系》2001,(7):17-19
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以来,除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在大陆政策上推行“没有两国论的两国论”,在意识形态领域大搞“文化台独”、推动“去中国化”外,还扛着“中华民国”招牌、加速“去中华民国化”进程,希冀培植以“台湾”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千方百计弱化“中华民国”地位,制造“台湾国”幻景。  相似文献   

10.
美利坚合众国驻华大使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向美国驻华大使馆致意,并谨申述如下: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和十八日分别通过一项关于国际金融机构的拨款法案,其中有一项条款声称"国会的意见是:中华民国台湾应继续成为亚洲开发银行的正式成员,并且不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加入该行的问题如何处理,中华民国台湾在亚洲开发银行中的这一地位应保持不变。"这是美国国会继参院外交委员会十一月十五日通过所谓"台湾前途"决议案后又一次蓄意干涉中国内政、公然推行"两个中国"政策的行动。  相似文献   

11.
耿联 《江苏政协》2011,(10):43-44
<正>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的群雕再现、554份辛亥革命电报首次面世、光复纪念章邮票等一批珍贵文物展示……走进设于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的"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史料展厅,恍如穿越百年时光,再次感受辛亥革命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历史巨变。1500余件珍贵史料记录3个月风云变幻展览位于总统府景区西侧原  相似文献   

12.
封面介绍     
本期封面照片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义。翌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绵延两千余年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封面介绍@吴传波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22)
正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尽管民进党当局"只放假不纪念",但台湾多处仍自发举办展览、座谈会等活动进行缅怀。国民党向孙中山铜像致敬诞辰日当天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中常委及党务主管,赴台北"国父纪念馆"向孙中山铜像献花致敬,并为纪念孙中山诞辰的特展揭幕。此次特展,以文字资料、图片和实物,展现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事迹、台湾与革命的连结等。实物资料包括孙中山的中山装、孙中山手书的  相似文献   

14.
正1911年10月10日,一批满腔热血的青年军人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在武昌发动起义,史称"辛亥革命"。两个半月后,孙中山回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仅仅过了一个月,孙中山就被迫辞职,让位给军阀头子袁世凯。辛亥革命把皇帝拉下了宝座,但未能触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能改变中国人民被压迫被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5)
正一部《余生》点出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一路走来的最核心思想——"两岸两个国家"的论调。对他来说,现在的台湾就是一个:"一个海峡对望的两个国家"。至于谈到台湾的认同何去何从?这位前领导人表示,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的结果,现在残存于台湾,依据《旧金山和约》,日本明确放弃了台湾,当时虽然没有明言将台湾归还给谁,但从国际法观点,当时"台湾的确是中华民国的领土"。所以,现在只要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15)
<正>摘编自7月18日香港《大公报》台当局最近又把"独"手伸向校园。台湾教育部门修订的新课纲不仅大幅缩减中国史,甚至不再提《开罗宣言》。这是蔡当局变本加厉地搞"去中国化"。《开罗宣言》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等领土提供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的台湾大选备受外界关注,从候选人登记伊始,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始终是大选的焦点议题之一。为此,民进党主席蔡英文2月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两岸关系新思维,8月提出"台湾共识"概念,在10月的竞选活动中喊出"台湾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台湾",后来针对马  相似文献   

18.
论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台湾民主化进程中,"中华民国"在推动民主改革的同时也成为解构的对象,这使台湾社会的国家认同观出现分裂,在消解与捍卫对"中华民国"的认同的斗争中,民进党为首的反对派成功地瓦解了部分台湾人对"中华民国"的认同;国民党逐渐居于下风,"中华民国"成为一团介于"真实"与幻想之间的模糊体.90年代开始,在突破外部环境约束的过程中,两种对立的国家认同观在"中华民国"缩小化的基础上培育了共同点直至最后实现了合流,但仍然没有解决"中华民国"的认同危机.总之,民主化的进行不但没有强化台湾人对"国家"的认同,反而使台湾社会在国家认同问题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只有恢复被威权统治损害了的国家统一的价值和声誉,才是消除台湾社会国家认同危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紧绷的导火线——李登辉访美制造"两个中国"1995年6月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问美国,并以康奈尔大学杰出校友身份在该校发表"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演讲。演讲中,不仅未提到"一个中国",反而多次提及"中华民国在台湾"和"在台湾的中华民国"。这是李登辉首次利用美国人提供的讲坛宣扬他的"台独"理念,其挟洋人以自重的心态,是导致中共方面发动一连串文章"批李",并进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了“三民主义”,发动了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一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作为中华民国最早的中央政府所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