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企业、社团组织三大社会主体正在确立。政府的管理职能,正在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部分职能向社团组织转移是大势所趋。科协所属学会组织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社会团体,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协同力量。加快提升学会服务能力,是积极承接政府相关服务职能向社团组织转移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对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构成重要考验,亟须社会组织发挥协同治理作用。研究团队就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提出了一个包含协同目标、渠道、能力、环境的四要素分析框架,据此发现:我国广大社会组织与政府在应急管理的总体目标高度一致,均以公益为导向;尽管社会协同治理理念已经提出十多年,但社会协同的法治保障尚不健全,协同渠道有待拓宽,协同效能尚未充分释放;从发展规模、类型结构、专业业务与资源保障方面看,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升仍有较大空间;从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的社会环境来看,协同理念与协同法制的普及均有待加强。由此,从渠道、能力、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建文汇》2002,(11):7-7
最近,浙江省委副书记乔传秀同志主持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研讨如何加强新的社团组织中的党建工作。与会同志认为,近几年新的社团组织大量出现,结构类型多样化,社团在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各级党委重视新的社团组织党建工作,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这方面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的社团组织中党员少,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多元化的利益格局,我国由此进入了利益博弈的时代,利益主体也在利益博弈中由利益分散走向利益组织化。利益组织化在增强利益主体影响公共政策的力量,推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促使公民的政治参与由无序变有序,改变不平衡的利益代表结构,减少社会矛盾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利益组织化的现实表现,我国在维权潮流下出现了"结社热"现象,社团组织在成立方式、组织性质、组织类型和组织成员来源上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政府积极培育和扶植社团组织发展,社团组织优化内部治理,社团组织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成为社团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之一,因而社会对其角色有着一定的期待,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状况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对他们的角色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社会角色的视角,提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构建,即建立阶梯式的角色学习体系,增强责任认知;建立三维互动的角色扮演体系,提高责任能力;建立"家校社"协同的角色融入体系,培养责任情感。  相似文献   

6.
近年,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本文简称为"困难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在现实中,困难生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影响了其今后的生活,也成为影响高校、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促进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变"输血"为"造血",使困难生通过成功就业实现自我解困,符合教育公平的时代趋势,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推进社会管理科学化,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当务之急是积极推进制度机制建设,根治当前某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利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维定式和政绩取向,加快形成让善于创新社会管理的人上、不会创新社会管理的人让、阻碍创新社会管理的人下的制度效应。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可以更加深刻理解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一方面,加强社会心态理论研究是社会管理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将直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有利于坚定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另一方面,研究社会心态现实问题将有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有助于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精神状态,增强对抗社会风险的能力,提高社会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处理好社会管理创新效率与社会心态多元化表现、弘扬优秀文化价值观与庸俗商品化、"精英民主"与"草根民主"、消极应对与有效疏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健 《唯实》2013,(7):81-84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基因古今一脉相承,现代的很多语言词汇都可以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找到源头,厘清脉络。近几年最流行的社会政治语"以人为本",其词源出典考证、内涵外延解读,早有权威性著述,认为"人"与"民"可以互训,"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或者两者意思相同,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潘玉腾 《学习月刊》2012,(15):13-14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从价值认知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价值观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因此,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使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准则,内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行为自觉,实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目标.必须推动人民群众的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和价值实践三个要素均衡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胡永保 《新长征》2012,(2):54-55
早在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提出,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可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十分迫切的任务,尤其需要以社会管理创新来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政治社会化就是个人和社会分别通过不同途径,使社会成员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从而适应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历来受到各国特别是我国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非常重视用理论去武装、统一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兵团政治社会化有其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是我国政治社会化的成功典范,其中政治领导者在兵团政治社会化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精神文明的塑造和发展问题,实质是如何使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如何使人们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及文化知识具有广泛性的高级程度的,且具有不断深化的趋势的问题。从当前社会成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特点来看,他们生产活动的范围主要集中于诸如企业、机关等社会经济组织及管理部门,而其生活范围则主要集中于社区。从其生产和生活的时间特点而言,社会成员在社区活动的时间一般是在生产活动区域内的两倍。显然,社区是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场所。在社区中的  相似文献   

15.
宁夏目前的民族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回汉民族能够和睦相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宁夏民族关系的常态。但是,社会转型、改革攻坚阶段社会领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不时以民族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宁夏民族团结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能否继续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直接关系到建设"四个"宁夏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孟令伟  盖海燕 《新长征》2012,(11):39-39
近年来,四平市铁西区适应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需要,以拓展公共服务功能为突破口,以"五有一创"工程为载体,以"社区行动计划"为抓手,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着力提升社区承载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全力创建服务型社区党组织。  相似文献   

17.
梅爱华 《实事求是》2014,(4):103-105
新疆福海县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总面积3.33万平方公里,辖1镇5乡,61个行政村。自2009年开始,社会管理创新逐步成为福海县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建立了"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新体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福海县还面临着社会管理机制缺失等问题。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殷星辰 《前线》2012,(11):19-20
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胡锦涛同志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表明,社会管理的主体不仅是党委和政府,还有社会组织和群众自身。事实上,在新形势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我们更要牢牢把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社会管理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人民群众不但是被管理者,更应成为管理者。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就要不断提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实现充分就业,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就业矛盾十分突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是一件关系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任务:"加强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制、制度、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劳动用工更加规范,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劳动条件不断改善,职工安全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社会保险全面覆盖,人文关怀日益加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