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是需要妥协的,历史往往也是在政治妥协中前进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没有拒绝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同时又正确地把握了妥协与让步的分寸和限度,尽可能将妥协、让步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最终解决了如何选择最佳途径和手段来实现最终目标的问题,缓解了"最高善"的目的与"必要恶"手段的紧张关系。历史证明周恩来是一位善于且成功利用政治妥协,成就伟业的杰出政治家。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为中国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至今仍有着深远的意义。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对国民党做出了三次大的“妥协”,这三次“妥协”与大革命的兴衰成败历史的逻辑联系在一起。正确认识三次“妥协”及其经验教训,对于科学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做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程晋富 《党史文苑》2005,55(6):10-12,20
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为中国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至今仍有着深远的意义.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对国民党做出了三次大的"妥协",这三次"妥协"与大革命的兴衰成败历史的逻辑联系在一起.正确认识三次"妥协"及其经验教训,对于科学把握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做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妥协的程序机制的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震 《新视野》2004,(3):50-52
民主是社会成员之间为了达成利益妥协而安排的社会某种妥协程序,以便能够实现某种公共生活。有了妥协的程序,民主才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人的支持,从而形成民主的社会氛围,建立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胡锐军 《探索》2012,(2):179-182
政治妥协之所以可能,在于它是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理性人的优化选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维系和平的重要方式和政治冲突运行的基本形式,但也存在伦理道德、交往沟通、结果预期三重困境。为此,政治妥协的运用应坚持宽容、互利、有节的原则及方略。  相似文献   

6.
强者的妥协     
英国政治思想家阿克顿勋爵说过,“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在现代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视野中,妥协是解决冲突、实现和谐的一种调节机制,而强者的妥协尤其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一名中国外交官谈到,不能简单地用“软”、“硬”来界定中国外交,斗争和妥协都不是外交的目的,而是方式和选项。从事后公众的反应来看,他的观点市场不大。可见,不少国人把哲言“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单纯理解为“外交就是妥协”,而把“艺术”二字丢了。  相似文献   

8.
李永刚 《探索》2007,(3):47-51
在现代公共生活中,妥协正在超越机会主义策略,成为一种主导性的冲突解决模式,甚至是一种精神气质或价值原则。其必要性来自多元价值、有限理性、博弈计算;其可能性则是基于民主的制度保障和市场的伟大共谋。使妥协正当的诸原则包括:底线共识、合乎法律、自由合意。不许、不愿、不敢妥协的心态应该改变。  相似文献   

9.
行政伦理妥协是公共行政领域一种特殊的价值抉择,因其在实践中表现为择恶弃善或择小善弃大善,故其存在总面临着合法性危机。行政伦理妥协作为一种非羁束性自由裁量行为,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定才能保证妥协总是在合法性范畴内。在实践中,要加强对妥协行为的监督,避免虚假的价值冲突,并积极提升行政人员的能力,努力超越行政伦理妥协,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胜利及巩固时期 ,布尔什维克党与社会革命党之间经历了一个由团结合作到对立冲突的过程 ,其中团结合作中不乏斗争、妥协 ,对立冲突中仍存在彼此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