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五四”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历史话题,在中国现代史研究中,无论政治的,或思想的,或文化的,此一话题都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有关“五四”研究的专著或论文,可谓不胜枚举。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依然走热,可见“五四”研究在学术领域的魅力了。北京师范大学朱志敏博士的这部《五四民主观念研究》,正是一系列“五四”研究论著中的一部。该书除导言外,共有八章,即:第一章、五四时代的中国社会与知识  相似文献   

2.
(一) 在许多历史论著、争论文章以及在“五四”纪念的文章中,“五四运动”已成为固定的名词.“五四”精神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在某种意义上始终起着开创作用.几十年来,无论国内或是海外,人们一次次地对“五四”运动这一概念进行争论与解释,然而却没有一致的认同.或许这正是“五四”本身所造成的历史“悬念”,给后人留下了经久不衰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尚在上个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其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也是一次空前的文化危机。自此以后,有识之士开始探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中西、古今文化之争在中国学界拉开了序幕,后来的历次社会政治变革运动无不与文化论争相关联。延至今日,文化问题依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更新运动,它曾以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而闻名于世。然而,时过境迁,“五四”新文化运动又成为了我们当代人的一个“传统”,成为我们可以诠释的“文本”。应该如何解读它?如何对待它?显然,我们不能再因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盛行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应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态度,一方面要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另一方面又要超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境界,而不是简单地回到“五四”当年。本文拟就“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意义、贡献作一探讨,并揭示出它的不足之处,目的在于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正反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书以 1919~ 1936年科学思想文化史为研究主题 ,因而不是一部纯粹的科学技术史。其特点是将这一时期的科学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思想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深入考察作为五四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科学”在中国的历史流变 ,考察中国科学在二三十年代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程度 ,特别是对科学本土化、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以及科学文化与现代化诸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作者段治文对这一研究对象的学术价值作了三点说明 ,第一 ,对五四之后“科学”在中国的命运与历程 ,尤其是对中国社会的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学术界缺乏完整的研究 ;第二 ,…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1879—194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将。他的思想体系是庞杂的。本文想择其一个侧面——爱国主义作一简单剖析,并从这一角度探讨陈独秀发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就要度过自己的70诞辰了。如同一切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五四”运动也按自身发展的根据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在迎接开中国新文化运动先河的“五四”运动70周年的时候,学习和研究建设民族新文化的问题,也许不是无益的。“五四”,是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上矗立的一座丰碑。如果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推翻统治中国长达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们在五四时期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向着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猛烈开火,形成了光辉灿烂、永留史册的五四精神。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时期,五四精神曾遭到一些人的歪曲和否定。什么是五四精神?当代青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比较完整的现代化观念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五四"以前,中国的现代化观念萌芽于应对英国入侵的海防思潮,洋务自强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历经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辛亥革命,中国人关于现代化的认识和探索仍然处于被动地位。"五四"以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到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学外国"发展到高潮,广大的知识分子激烈批判中国的封建传统,逐步形成了涵盖物质、制度、文化、思想等重要层面的现代化观念。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找到了以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由被动转为主动。  相似文献   

9.
关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以下简称民主派)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黄金华、漆良燕提出:民主派是“五四运动的真正推动者和领导者”,刘永明则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现略述浅见,请方家教正。一、民主派不是五四爱国运动准备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刘文认为,中国人民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提出的政治主张,实质是人民要求当国家的主人,这是在国民党人宣扬的“人民是民国的主人”的“新理想”“影响下出现的”。我以为这不符合历史实际。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人提出的政治主张实质是反帝救亡。运动的许多亲历者对此有切身体会。张国焘回忆说:“五四”前北京学生的心态是“救国高于一切,从最守旧的人,直到最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距今已经有85年之久,但青年学生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的激昂口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关于民主和科学的精彩演说,却不时在我们耳边响起。80多年来,人们对五四运动的研究成果浩若星辰。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国内共发表研究五四运动的文章近200篇,学者们对五四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提出了对五四的新见解、新观点。现就一些主要研究成果作一介绍。关于五四与中国现代化问题将五四运动放到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考查其历史作用,是90年代以来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纪念五四运…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 ,在设计中国现代化进程时 ,继承传统思想遗产 ,反思历史经验教训 ,立足客观实际国情 ,放眼世界现代化发展大势 ,将民族复兴梦想和民生幸福追求融为一体 ,提出的一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邓小平将其确立为世纪末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 ,赋予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并围绕这一目标阐述了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一、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设计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张东荪无疑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由于其在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中宣传基尔特社会主义,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当作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对立面来看待。其实,这是有很大片面性的。本文试图将张东荪这一历史人物放在“五四时期”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考察其在社会主义思潮中的种种表现,从而揭示以张东荪为代表的一大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某些社会主义认识观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五四”前夕,有青年朋友来信问:“五四”精神究竟是什么?八十年代的青年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现就个人管见,略述几点意见。(一) 由中国青年参加和发动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
实现现代化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对现代化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一、1949年以前中国人对于现代化的认识 “现代化”一词在“五四”以后关于东西文化观的争论中,已偶尔出现。例如,柳克述在1927年出版的《新土耳其》一书中,就把“现代化”与“西方化”并提。1929年,胡适在为英文《基督教年鉴》写的《文化的冲突》一文中,正式使用了“一心一意的现代化”的提法。在这个时期,很多人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或“欧化”。但是,有的人已经提出工业化的思想,共产党人恽代英于1923年10月写的《中国可以不工业化乎》、杨明斋于1924年6月出版的《评中西文化观》等,就是其代表作。 “现代化”一词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科学词汇在报刊上使用,还是在30年代。罗荣渠先生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启蒙时代,它第一次触及到了现代化的核心,揭开了现代化的序幕。实现现代化,对于我们这个背负着巨大历史包袱的民族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民族的自我超越。因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基调就不能不是批判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统一体。只有以现代化作为参照系,我们的批判才会有真正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从类型上说是一种大陆民族文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继承光荣传统,弘扬“五四”精神,明确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八十年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奋斗足迹和“五四”精神 8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时期,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他们经过历史的比较和  相似文献   

17.
李抒望 《党课》2014,(7):10-17
本节党课内容提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理念,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极大地丰富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目标的内涵和要求。这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五四”之后.人们以各种仪式对它表示“纪念”.这不单是为了追怀那一段轰轰烈烈的往事.更重要的则是要借此叙说自己心中所关注的话题。在一篇纪念“五四”的文章中.李大钊曾指出:“五月四日这一天.是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不要把他看狭小了.把他仅仅看做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时值“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当重新翻开这段历史时,仍能激起我们的满腔爱国热忱。1915年,陈独秀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拉开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提出厂’科学救国”的IJ号,将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报进到了文化层次,虽最终未完成其历史使命,却给我们许多启示。本文试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史实结合当代中国的现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I二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援地的变化。但不难看出,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中国面临着同“七_四”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20.
张斌 《世纪桥》2023,(11):11-13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实际中形成了宝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内在的演进逻辑。具体而言,这一思想经历了从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依循到创新的理论演进;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建设目标的战略演进;经历了从侧重生产力到侧重生产关系再到侧重生产力的动力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