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当今世界,标准化水平已成为各国各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推动了全球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规范了各项社会事业的科学开展。在减灾救灾领域,"标准"同样是各项工作开展中绕不开的词汇。从本期开始,《权威解答》栏目将连载全国减灾救灾标准解读系列,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减灾救灾标准的一点一滴。  相似文献   

2.
徐娜 《中国减灾》2008,(1):19-20
作为传递灾害信息的有效平台,《中国减灾》杂志见证了2007年太多重要的时刻。新年来临,本刊对这一年来我国减灾救灾领域的会议、政策、法规等大事进行回眸……  相似文献   

3.
<正>做好减灾救灾工作,民政部门担负着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2014年又是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一年,减灾救灾工作做得怎么样?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减灾救灾工作发生了新变化,面临新挑战,如何加快转变工作方式,如何推进减灾救灾事业全面深化改革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究的重大课题。2014年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哪些新成效、新进展、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2月27-28日,2007年全国救灾救济工作会议在广东茂名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李立国全面阐述了“十一五”期间减灾救灾工作的七大任务,为未来五年减灾救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次次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一次次协调安排救灾资金,一次次紧急调拨救灾物资,一次次组织开展灾害评估,都深深铭刻在每一个减灾救灾人的脑海里。回顾2013年,一系列重大决策,一组组温情数据,无不体现党和政府对民政减灾救灾事业的关怀,彰显我国民政事业的蓬勃发展;展望2014年,民政减灾救灾系统将深化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时有序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为开创民政事业新局面,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发表重要讲话,防灾减灾救灾事业飞速发展,实现历史性变革。在持续不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相似文献   

7.
在2011年全国减灾救灾政策理论研讨会上,来自全国民政救灾系统的同志、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构建减灾救灾政策体系,促进减灾救灾事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认真研讨减灾救灾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研  相似文献   

8.
减灾救灾工作是民政业务的传统工作,历来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一年一度的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对民政减灾救灾系统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开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减灾救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2012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工作,进一步推动减灾救灾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2011年全国减灾救灾政策理论研讨会上,来自全国民政救灾系统的同志、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构建减灾救灾政策体系,促进减灾救灾事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认真研讨减灾救灾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研究减灾救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家聚集一堂,议政策、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谨向全国奋战在民政减灾救灾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向关心支持减灾救灾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坚持法治思维,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推进新常态下减灾救灾事业新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减灾救灾事业的基本遵循。2016年是国家综合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1.
张卫星 《中国减灾》2012,(5X):20-23
<正>尊重科学,善用科技,将传统经验与现代手段有机结合,是做好减灾救灾工作的关键所在。自2002年成立以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始终围绕国家减灾救灾事业发展大局,以加强减灾救灾业务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提升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为着力点,不断拓展工作范围、延伸服务领域,较好地发挥了国家综合减灾领域的科技支撑作用。十年来,中心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综合减灾业务系统,目前已初步形成八大  相似文献   

12.
正灾情信息管理作为一项基础业务,支撑着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在防灾减灾救灾全局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灾害事件发生频率明显提高,我国正面临更加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灾情信息管理作为一项基础业务,支撑着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在防灾减灾救灾全局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4,(2):8-9
一次次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一次次协调安排救灾资金,一次)欠紧急调拨救灾物资,一次次组织开展灾害评估,都深深铭刻在每一个减灾救灾人的脑海里。回顾2013年,一系列重大决策,一组组温情数据,无不体现党和政府对民政减灾救灾事业的关怀,彰显我国民政事业的蓬勃发展;展望2014年,民政减灾救灾系统将深化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时有序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为开创民政事业新局面,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云霞 《中国减灾》2014,(10):10-1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灾害事件发生频率明显提高,我国正面临更加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灾情信息管理作为一项基础业务,支撑着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在防灾减灾救灾全局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灾情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灾情信息管理是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整体实力跃升必由之路的实践认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相似文献   

15.
徐娜 《中国减灾》2012,(3):8-14
减灾救灾工作是民政业务的传统工作,历来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一年一度的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对民政减灾救灾系统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开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减灾救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2012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工作,进一步推动减灾救灾事业科学发展。 2012年做好减灾救灾工作责任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站在推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周密的部署、更加有效的举措,坚持固本强基,狠抓能力建设,在更坚实的基础上推进减灾救灾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系统梳理英国减灾救灾机制指导理念及制度建设近年来的发展,重点讨论英国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在减灾救灾中的伙伴关系,阐明英国公民社会参与减灾救灾的主要途径与特点;借助对2007年英格兰洪灾的案例分析,归纳英国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4,(6):8-13
今年5月12日是第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作为“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千5月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深入研究联合国《2015年后减灾框架》,探讨全面深化改革与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措施。讨论防灾减灾救灾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转化应用,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总结近几年我国减灾救灾经验的基础上,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构建科学的减灾救灾机制的政策建议》。他在建议中提到“我国现行灾害动员机制不利于有效调动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源,过度依赖政府财政的传统救灾体制也不具有可持续性,这将日益影响减灾救灾的实际效果。”时值“5·12”防灾减灾日,本刊记者采访了郑功成教授。  相似文献   

19.
<正>时间过得真快。自2005年5月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和国家减灾中心共同承办"为印度洋海啸受灾国举办的减灾救灾人力资源培训班"以来,一晃十年就过去了。十年来,全球的自然灾害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减灾救灾也逐步成为国际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中国减灾》杂志社的编辑向我约稿,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已经转身,渐成背影。在这一年里,减灾救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减灾》杂志作为全国唯一全面反映国内外各类灾害信息和防灾、减灾、救灾发展的综合性刊物,更是紧紧跟随减灾救灾前进的脚步,成为减灾宣传的坚实阵地。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特进行岁末大盘点,把2004年杂志所刊登的减灾救灾领域具有影响的事件、热点以及多次灾害响应程序进行回眸,希望读者跟随我们的目光,重温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