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进程,实施“919”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循环型企业。华坪县委、县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贯穿循环经济理念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华坪之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立足日照实际,从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加快培育发展"四新"增长极、加快推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构建绿色低碳发展长效机制、营造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推动该市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档升级",今年年初铜陵市委市政府郑重提出"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精准把握铜陵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的实质性要求;精准破解铜陵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面临的突出问题;精准构造铜陵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的四大"率先"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是应对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贵阳市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中,应以学校、农村为重点,培育公众环境道德,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大力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活动,拓展社会组织参与渠道;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激励与约束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推进和扩大环保公益组织参与第三方监督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绿色转型的低碳创新系统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低碳创新是城市转变高碳模式和粗放增长道路的迫切要求,低碳创新系统模式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资源能源制约性瓶颈和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强度的矛盾问题,实现在技术研发、产业体系、企业生产、消费模式、制度安排等层面的全面创新。加快我国城市的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低碳创新系统构建为战略突破口和模式选择,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绿色产业,以城市绿色标准为规范,以建立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重要机制,加强城市绿色转型的社会建设,鼓励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低碳创新。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加速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机遇期。江西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积极进取:战略思维要有新高度、新视野;要有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要全力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要发挥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规模、辐射功能,围绕"一带五都五城"科学布局绿色低碳生产力;要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引领绿色低碳社会建设,全面促进江西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绿色新村”建设,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轴心,以农村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优化集成为目标,实行城乡统筹,转变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式,逐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南京模式,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具体探索和尝试,是我市深入实施“绿色南京”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实现“建设新南京,全面达小康”总体目标的现实要求。近年来,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构建农村绿色人居环境、发展农村绿色能源和发展农村绿色高效生态产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同时也面临观念、制度、资金和科技等因素的制约,为了全面深入地推进“绿色新村”建设,进一步理清今后一个时期的推进思路,课题组建议,统筹城乡规划管理、进一步强化“三农”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开发创新、提高绿色高效生态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构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制度与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突出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8.
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节约理念、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谐进步理念、自然价值理念、产业关联理念、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延边的生态县(市)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林业建设及绿色品牌建设,都因地制宜地点燃了生态经济建设的一个个亮点,为延边州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富有创新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模式。在未来延边生态经济发展中,应该着力培育和壮大生态产业,应把绿色GDP与领导政绩挂沟,还要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在国家治理视阈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做好整体顶层设计,搭建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改进政府行政管理,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以打造联动互通的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展开;通过开展生态宣传教育,培育生态价值观,培养生态消费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以培育繁荣的生态文化,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