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化人生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就是说,人们都要面对着悲伤、怨恨、疾病、绝望和死亡等人生的苦难。那么,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又有着不同的人生呢?比如有的人忧思百结,总是闷闷不乐;而有的人却笑口常开,充满欢歌?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灵和不同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2.
南振中 《民主》2011,(10):7-11
围绕《学习点亮人生》,谈六个问题: 一、把学习培养成为一种个人爱好人的爱好多种多样:有的喜欢游泳,有的喜欢打球。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游泳1小时消耗360卡路里;打羽毛球1小时消耗456卡路里;跑步1小时消耗900卡路里:爬山1小时消耗的热量会更多。喜欢运动的人常常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可是很少有人抱怨苦和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8,(10):31-31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  相似文献   

4.
问号得失     
曹卫华 《党政论坛》2013,(12):57-57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有的人说话喜欢用惊叹号“!”,甚至有的入说话喜欢用删节号“……”。  相似文献   

5.
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是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人把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等同于行政级别:有的人把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等同于政治安排:有的人把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等同于专业技术成就:还有的人则把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等同于先进性等等。这些说法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不够全面。我们应该对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张献生 《民主》2008,(2):6-8
民主是否具有普世性或普适性?多年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见仁见智.一直未能形成共同认识。有的认为,民主是普世的,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是各个国家不同人们的共同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有的认为,民主是具体的。与国情紧密相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主,不存在世界通用的民主模式。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塞缪尔.亨廷顿对美国民主和西方普世主义的分析。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7.
姜微 《瞭望》2000,(42)
尽管汽车消费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有着购车欲望和实力的人也不在少数,而就是这有实力的少数人也往往在汽车市场外徘徊。问题到底在哪?仅仅是因为入世临近造成人们持币待购心理吗?本刊驻上海、重庆、广州、天津的记者,或以间接采访、或以亲身经历,从不同侧面对汽车消费市场刺激失灵的原因作了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8.
有的同志认为表扬和批评,简单得很,好就表扬,不好就批评,谁都会;有的则认为,如今的职工,只兴实惠,表扬和批评,已经没有多少人再在乎了。从而对表扬和批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就此谈点体会。一、表扬和批评的内涵及作用何谓表扬?何谓批评?表扬就是赞美,即...  相似文献   

9.
人生三调儿     
许锋人 《党政论坛》2010,(10):19-19
人生有三种调子,低调儿,中调儿.高调儿。 有的人喜欢低调儿。低调儿不是走路擦墙边儿,见人耷拉着头,饭桌上只顾埋头吃,一副颓丧、衰败的样子。中国人讲话,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相似文献   

10.
张立涛 《党政论坛》2008,(16):61-61
有的人一辈子悲悲戚戚、郁郁寡欢.房子不如人家的大——不爽,车子没人家的好——不快,官职没人家的高——不服,而有的人也不见得家有多富、位有多高,却一辈子病痛快快、高高兴兴。什么原因?是否豁达应该是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模范夫妻》(载《瞭望》周刊今年第九、十二、十三期)把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高尚思想和夫妻恩爱生活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读后受到一次极深刻的理想、人生和革命情操的教育。 具有不同恋爱观的人,选择伴侣的标准也不同。有的注重容貌,有的注重金钱。而周恩来则把选择伴侣同献身革命联系一起。正如他所说:  相似文献   

12.
曹飞 《理论导刊》2002,(4):34-36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石,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应建立于实践观点的基础之上。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也应以实践观点为基石。基于此,本文拟对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生命价值与人生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及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一、价值是什么?从实践的观点看,价值无疑是客体对主体的关系。而客体对主体的关系是物(本文所说的“物”指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对人的关系。物对人的关系可分为两种:一是物对人的自在关系,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已有一些文章、著述论及人生科学。但是,对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却其说不一。有的认为人生科学研究对象是与人有关的一切问题,把人生科学变成了包罗万象的与人生有关的一切学科的总汇。有的虽然承认人生科学研究对象是具体的人生规律,实际上仍然是靠逻辑推演探求普遍的人生规律,继续用人生哲学代替人生科学。所以,当前,弄清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生科学研究的方向。方法、体系、结构,直接关系到能否把人生科学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马勇 《各界》2014,(2):40-42
近代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各方政治势力纷纷出场,有识之士先后提出了各种主义和救国主张,有的仅仅在思想界流行一阵便销声匿迹,有的一时顺应了潮流得以付诸实践,却因水土不服、政局动荡而中途天折。百年前的政局跌宕起伏,这背后是什么在起决定性作用?民初的政党政治乱象丛生,这当中又隐藏了怎样耐人探寻的密码?百年前的这段历史,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1994年以来,发端于文坛的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已风行于京、沪,波及汉、宁、穗、深,正在向全国范围蔓延。从学科范围看,也已从文学延伸到哲学、历史学、文化学、美学、社会学,甚至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学科。那么,人文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讨论中真可以说众说纷法,莫衷一是。有的人说:“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关注”,有的人说:人文精神“是对人性、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尊严的关注与高扬的精神”,有的论者说:人文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有的论者说:人文精神“是一种理想、崇高…  相似文献   

16.
种海峰 《理论导刊》2006,3(8):46-4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主义与以往哲学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一种面向人生的、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自我认识的深化和人的发展理念的进步,其基础内核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使我们的社会和人的实践真正关心人、尊重人、为了人、提升人和发展人。  相似文献   

17.
李方元 《学理论》2008,(5):64-67
“别敲了,别敲了!这就开门,你们是什么人的队伍?”啤酒商说着,把院门打开了。 进来的是十几名哥萨克,有的骑着马,有的牵着马,马身上驮着抢来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王立平 《民主》2006,(4):1-1
好人不吃亏 人生一百岁, 就是一座碑, 从头刻到尾, 谁也别后悔。 头上顶着雷, 脚下蹬着水, 就算得便宜, 又能有几回。 朋友待朋友, 真情最可贵, +字路口 诚心换诚心, 才是大智慧。 多出点力气, 多受点劳累, 少招些烦恼, 少惹些是非。 与人常为善, 问心才无愧。 做人就得做好人, 好人不吃亏。 常站在喧闹的十字路口, 顾盼着人生的前后左右。 有的人以这里做为起点, 也有人把这里当成尽头, 有的人从这里分道扬镰, 也有人到这里重新聚首。 啊!十字路口 能容四季风雨, 还有那八方来客。 啊!十字路口 能走千乘车马, 还有那万…  相似文献   

19.
人生山水画     
雪含冰 《党政论坛》2010,(10):50-50
人生像什么?人生就像一幅山水画! 所谓山水画,有浓淡、深浅、远近、高低、起伏、明暗等种种的色调与伏笔;透过色彩浓淡的铺陈,才能显得出山水画的意境:有时千山万水,层峦叠翠;有时风强雨急,枯枝败叶,这不都像是人生的写照吗?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终极意义上说,人生具有本然的修炼意味,只是有的人意识到了,有的人没有意识到。但不管意识到的还是没有意识到的,人生总不外乎呈现为向上和向下这两种生命状态。向上为火,向下为水;因为火不管什么时候总是向上燃烧的,而水总是向下流淌的。向上具有阳刚的力度,向下则有阴柔之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