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发生巨变的30年.中国的政府建设与其他建设一样,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令世人瞩目的中国模式是在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型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形成的.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型政府的历史功绩不容否定.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国的整个基础产业筹资基本上是由政府来承担。然而分析表明在一个增长较快的经济环境中,这种仅靠财政为基础产业筹资的方式已经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困境。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财政“分灶”,中央财政收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却在不断扩张。以民航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为例,据统计,21世纪初我国民航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达上千亿元之巨,单靠政府财力显然难以弥补如此巨大的投资缺口。  相似文献   

3.
延华 《学理论》2008,(13):1-1
沧海横流,波澜壮阔,方显英雄本色;风起云涌,大潮激荡,谱写壮丽华章。 3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这30年,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30年,是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30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巩固壮大的30年。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富强中国的30年。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纪念改革开放30年,特别需要研究和宣传邓小平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改革的方向。要不断满足民众的需求,必须正视中国传统公共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区分公共性的程度为前提,以维护公共利益和改善公共服务为宗旨,积极探索建设公共服务型体制的有效途径,推进中国公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共产品是社会共同体共同需求的产物,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社会产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公共产品的需求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部落首领、豪族、富民先后成为中国古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并成为农村社会的精英.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当前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站在农民利益需求的视角,尽力满足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才能从农村获得更广泛的力量源泉,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7.
俞可平 《理论视野》2009,(12):31-35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相似文献   

8.
陈鑫 《党政论坛》2014,(19):9-11
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伟大开拓者,在对社会主义实践最前沿问题的深刻反思基础上,以伟大的实践勇气和理论勇气,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生决策,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改革开放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刘书祥 《求知》2008,(11):8-11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法治建设特别是立法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立法经验,无法可依的现象基本消除,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立法取得的成就,梳理30年立法积累的成功经验,对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府与市场在民生建设过程中都具有其特殊的积极意义,将市场机制引入民生建设过程中是减轻政府公共财政负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的市场化改革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市场而言都在改善民生方面表现出自身的局限性。当前,需要通过明确划分政府与市场在民生建设中的责任,强化政府在民生建设中的管理职能;加强投资型政府建设;巩固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关系等措施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民生建设的市场化改革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政府与市场在民生建设过程中都具有其特殊的积极意义,将市场机制引入民生建设过程中是减轻政府公共财政负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的市场化改革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市场而言都在改善民生方面表现出自身的局限性。当前,需要通过明确划分政府与市场在民生建设中的责任,强化政府在民生建设中的管理职能;加强投资型政府建设;巩固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关系等措施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民生建设的市场化改革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城市社区,一方面,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致对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需求扩张;另一方面,由于单位制解体和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导致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不足。在这样的双重困境下,寻求可能而可行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渠道便具有了必然性。论文以广州市文昌慈善会为个案,企图证明:体制外城市社区第三部门的发展是否能够成为这种合适的组织途径。同时,本课题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观察第三部门与政府关系格局的具体展开,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种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公共需求呈现出多样化、扩大化趋势,具体表现在公共需求的区域多样化、行业多样化、群体多样化和城乡差异化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对公共需求急剧扩张的现实,公共供给不足的矛盾与差距正在不断显现,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垄断、新型公共服务缺失、公共服务效率和效益低下、服务作风欠佳以及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造成我国公共供给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体制的局限即政府垄断无疑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魏陆 《党政论坛》2008,(21):32-33
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其中公共预算应处于核心地位。公共预算是体现政府政策导向、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加强对政府监督制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各国政治经济生活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预算的改革主要是沿着两个途径展开的:一是预算的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是如何规范政府的收支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效能,这一改革主要是在行政部门内部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30年。在这样一个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三重创新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即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很快就要迎来第30个年头。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1982年开始经历了五次大的动作:即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以及2003年的改革。整体上看,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道路。政府管理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走到了今天大体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在今年开始的新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判断和认识当前中国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目前政府管理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费广胜  杨龙 《行政论坛》2010,17(5):19-23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分权和政治晋升制度致使中国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竞争模式。为了吸引更多的流动性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各地政府在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制度竞争,表现为财政税收竞争、公共支出竞争和规制竞争等形式,由此产生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后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竞争是在一系列约束下发生的,通过改变约束条件,可以更好地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8.
自1978年起,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经验和挫折教训的基础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百破天惊,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领域、对内对外进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政治建没、经济建没、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这一关键抉择,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从而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命运,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3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有效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求是政府的职责;总量均衡、结构对称,政府增强回应公共需求反应能力,是实现公共产品供需均衡的具体要求;为了促进公共供给,必须加快建设具有约束力的责任体系,形成保障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