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谑而不虐"一词,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矣。"指开玩笑而不伤人。想想古人真是智慧,短短几字就概括出人际交流方面的某些规范。不过,与"谑而不虐"如影随形的还有两个词——"谑而近虐"和"谑而虐",分别指开玩笑近于伤人和开玩笑伤人。这就生动揭示了三种开玩笑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犹豫的境界     
几乎每个入都有犹豫的时候,仔细观察,可从中看出不同的境界。孔子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坚决不谈鬼神。子路向他请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人死后会去哪里.孔子的回答是:“未知生,  相似文献   

3.
李渊取得天下的速度,让人瞠目。当上皇帝,就有点飘飘然,就要吹牛,要显摆,不然还不把人憋死。可是,在一般臣下面前显摆,有失风度。所以,最好的显摆对象,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相似文献   

4.
做事的境界     
这天,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去探访一位赋闲在家的老领导,问:前辈,我怎么能像您一样功绩卓著、受人尊重、一生辉煌、老有所养呢?老领导说,我给你讲讲我的经历吧。才参加工作那会儿,也就是二十郎当岁,有精力,有知识,风风火火,什么事情都做得有声有色,自然成绩斐然,最终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相似文献   

5.
尊重的境界     
一次,卓别林正要登台演出,一位热心的观众忽然提醒他:大师,你的上衣纽扣忘了扣了。卓别林一怔,连忙表示感谢,很快将纽扣系好。  相似文献   

6.
尊重的境界     
陈勇 《党政论坛》2011,(16):21-21
一次,卓别林正要登台演出,一位热心的观众忽然提醒他:“大师,你的上衣纽扣忘了扣了。”卓别林一怔,连忙表示感谢,很快将纽扣系好。那位观众走后,他又悄悄把纽扣解开。这一幕正好被一个记者看到,他问卓别林:“您这样做,何苦?”  相似文献   

7.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党政论坛》2009,(24):26-27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境界     
夏爱华 《民主》2013,(10):58-58
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织的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调查在网络走红,该调查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  相似文献   

9.
成长的境界     
《党政论坛》2008,(18):64-64
目标与现实 “志当存高远”。因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所以。不管将来自己能达到什么水平,做人做事首先都要目标高远。而我们的现实永远无法和远大的目标相匹敌,仰视弥高,一个总是在想着远大目标的人会时刻处于失望之中。正确的做法是要不断地给自己定一个当前的具体目标,就像一级一级的台阶,每级都是可及的,最终会引领我们到达高峰。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自然境界——最低级的,了解的程度最少,这一类人,大半是“顺才”或“顺习”.(二)功利境界——较高级的,需要进一层的了解.(三)道德境界——更高级的,需要更高深的理解.(四)天地境界——最高的境界,需要最彻底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做事的境界     
紫陌 《党政论坛》2010,(18):14-14
这天,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去探访一位赋闲在家的老领导,问:“前辈,我怎么能像您一样功绩卓著、受人尊重、一生辉煌、老有所养呢?”  相似文献   

12.
静心的境界     
央视有一则广告,常讲“女人更年要静心……”“静心”看来是个好词。我之所谓“静心”,既是生理问题,更是心理及自我修养问题。人若不静心,岂止失眠、心烦、潮热、汗出而已,那麻烦可就大了。君不见,官员不静心,就会权力失范,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给贪污受贿开绿灯;学者不静心,就会抄袭剽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今网络发达,想要盗版  相似文献   

13.
境界的滥用     
甲乙 《瞭望》1993,(27)
无论听报告或者看报纸,总少不了碰到“境界”。比如境界如何如何,境界高还是不高,让人听了总觉得晕晕糊糊的,不明白他究竟要说什么。对于“境界”二字,学问家大可以去探讨它的底蕴,可对老百姓,与其说那么多玄玄乎乎的“境界”,不如多讲点事实。比如,人们不会  相似文献   

14.
成长的境界     
目标与现实"志当存高远"。因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所以,不管将来自己能达到什么水平,做人做事首先都要目标高远。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20,(6)
正齐白石给弟子卢光照的一篇画序中写道:"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官禄,方可从事于画。"齐白石一生清心寡欲,应酬基本不参加,还将"寂寞之道"刻成印章,他对艺术道路的艰辛和艺术的本质体会至深。齐白石一生以双手谋生,曾篆书"潜斋",潜心艺术。齐白石自述,从祖父以钳画灰教"纯芝"二字,开始识字。6岁时,外祖父设村学于白石铺之枫林亭,他一边拾柴放牛,  相似文献   

16.
做人的境界     
近阅报纸,一则消息感人肺腑。这消息说的是,SXL净化滤芯系列产品的发明人孙克桢,不为金钱诱惑,拒绝将自己的专利以100O万美元卖给瑞典老板。有人笑他傻,说那个“数”够你几辈子也花不尽用不完的。而他却说,我个人发不发财是小事,如果卖给瑞典老板,人家将会用我的技术生产的产品回销我国,每年可赚去10亿美元利润。我的发明不是为个人赚钱享乐,而是要用它战领国际市场,为国争光。  相似文献   

17.
大凡文人,总爱给自己的书房、画室取名,或铭志,或寄情,或言理,或赋义,大多个性鲜明、意味无穷.十发先生的画斋,曾有“步鲸楼”、“不教一日之闲过之斋”、“修竹远山楼”等雅名.近日,在他的客厅,稍事坐定后,先生用他软软的松江方言说:“我现在的画室叫‘三釜书屋’.”见我有些惊讶,先生便拿起笔来,在我的采访本上写下这四个字.釜,古代炊事用具,如今日之锅.此意与文、与画、与书,均不相干.“三釜之屋”可称之“三锅之屋”.先生何以给自己的画室起这样不雅之名?他笑而释道:‘三釜’,意即国家、集体、个人这三家.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特别要提醒自己,凡事不能只顾自己,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三锅水要端平.”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境界     
我们曾批过“学而优则仕”,批得过了头,就有了读书无用论,于是,又批“读书无用论”。现在倒无人倡言读书无用,相反,有的是文凭热,但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在金钱比什么都重要的当口,读书无用也是很有市场的。所幸不管社会上刮什么风,总有人在读书,还有些人在认真...  相似文献   

19.
正人际交往的四个境界:一是惹不起躲得起,跑出去,最后问题还摆在那里;二是非要争个胜负,非要自己胜利;三是为了对方而忍让,希望借此被对方接纳,结果可能让对方变本加厉;四是敢于面对甚至冲突,试图解决问题。我越来越相信,第四种方法最为合理。很多问题,你躲也躲不掉,让也让不掉,只有去面对,去解决,以后关系才能正常化。好像这个思维在美国很吃得开,美国最被人反感的交流方式,是为了规避冲突不作声,但  相似文献   

20.
由古自今学者们对什么是智慧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从智慧的相关概念着手,介绍了智慧的心理学理论,阐述了柏林智慧研究范式,进一步提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青少年行为智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