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挥优势,这是各地经济发展中人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什么是优势?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资源、区位、设施等。于是,有人为有优势而自豪自喜,也有人为缺优势而自怨自艾。其实,大可不必,因为除了有没有优势外,还有一个怎么看优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物质利益的实现贾乃物质利益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它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有人羡慕追求它,也有人曾诅咒反对它。从古至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活动都离不开物质利益。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虽然包含了“精神动...  相似文献   

3.
权力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敏感而重大的话题。对权力问题的认识,从来就因社会、阶级、人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有人说权力是“魔力棒”,有了它就有了一切;名利、地位、荣华富贵;有人说权力是“孽障”,有了它才出现压迫剥削、趋炎附势、贪赃枉法等社会丑恶现象;也有人说权力是社会发展的杠杆,有了它才能使社会兴利除害、秩序井然、兴旺发达……随着我们党领导的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日益深入,权力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思考和议论的焦点问题。在新形势下,能否正确地看待权力,能否正确地使用手中的权力,无疑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能否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关键所在。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4.
所谓心理不平衡,是指人们遇到困难、不顺心,“心里烦透了”,或是担心某种不幸事件的发生,产生思想矛盾,“心里不踏实”,或是看到不公正不公平而又无可奈何,牢骚满腹,情绪沮丧。引发职工心理失衡的原因很多,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某种需求未能满足而产生不平衡。比如,有人想换个好的工种或换个好的工作环境,有人想要得到某种帮助,有人想得到某种同情或理解等等。这些需求都有其合理性,往往也有得到满足的可能性,可是却因某种原因而未能如愿,心理就会不平衡。特别是当若干人提出同一要求而只有个别人未得到满足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义利之辨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论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随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对个人利益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谈“利”色变,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许多人行为的内在动因和最终目标。但有人却因此走向极端,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义利冲突日渐明显。如何对待义与利,如何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义利观,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在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义利观时,应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既要继承传统观念的合理因素,又要符合现代的精神实质。而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6.
孙昕晨 《党政论坛》2014,(10):11-11
这年头活着,大家都不容易,有人为事业操心,有人为财富打拼,有人为生存苦熬,人各有其志,人各有其苦,而俗世的生活,我想还是要从容一点才好,做个对生活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7.
柯庆施在人们的心目中,似是一个盖棺而未论定的重要人物。有人说他德高望重,律己清廉,虽没有什么十分重大的贡献,但勤勤恳恳奉献了一生;另有人说,不,他搞极“左”,专门整人,还勾结“四人帮”,如果不早病逝,肯定会是“五人帮”了。对人的评价,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作为历史中的人物,他是客观存在,不是任由评者可以随意抹红或抹黑的。  相似文献   

8.
孔鲱 《各界》2014,(3):57-60
在中国传统的和与一国有关的戏剧中,司马懿一直以狡猾阴毒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出身于诗书世家。而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曹爽,他虽为曹操的侄孙,属于皇室贵族,但也有着尽心辅政、改革政治的决心,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1日出版的《人民论坛》刊发关仁山文章,文章说当前的阅读已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社会问题。有人说读图时代已经来临,电视、网络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用直观视觉的符号激发自己的感觉。人与世界、人与人,常常被置换为人与数量繁多而格调单一的图像接触。  相似文献   

10.
余焕椿 《党政论坛》2008,(22):22-22
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思想评论。文章虽短,却是《人民日报》理论部精心筹划、撰写而成的。评论指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除了社会实践,不可能再有其他检验真理的标准。”文章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不同反响,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认为真理标准应该是两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说是一门艺术,会说是本事,能说会道叫有。才,人们也经常把某个干部的口才好坏作为衡王其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社会上还有人专门研究”演讲学”、“口才学”。但是如果把听也说成是一门学问,也设立一门“听才学”,肯定有人不以为然——只要不是聋子,谁不会听呢?其实,耳朵不聋只不过是具备了听的生理功能,会听、善听还是另外一回事。《资治通鉴·唐纪·贞观二年》记载:康太宗问谏议大夫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对日:“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听也。”这也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成语的来历。…  相似文献   

12.
王者觉仁 《各界》2010,(11):59-63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比如这几十年来,蒙古人和南宋人之间就是一个最大的江湖。而眼下,郑虎臣和贾似道就是一个小小的江湖……  相似文献   

13.
在反腐败斗争中,提起贪污受贿,人们总是咬牙切齿,而对于挥霍公款满足个人享受这种腐败现象却有些无可奈何。有的人对自己贪婪享受任意挥霍人民血汗的丑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干起来理直气壮,说起来振振有词,似乎这是一种本事、一种能耐、一种荣耀。有人私下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时下,一提起海外洪门组织,人们的感知是模糊不清的,有人往往把它与当今的黑社会组织相连,认为它是黑道上的一支(不可否认,有极小一部分已步入黑道);也有人把它混同为解放后被中国政府取缔而逃亡海外的反动会道门中的一派;更有甚者,有人把洪门(旧时又称“洪帮”、“红帮”)同旧日上海滩上的“清帮”(又称“青帮”)联系在一起,这些看法都是完全错误的,这是由于对洪门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预测的灵魂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作了一个“科学预测、科学地对待预测”的发言,对预测中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提出批评。这个发言针砭时弊,很能给人以启发。   从权利的角度来看,预测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种人的特权,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对未知事物判断的权利。假如有人要你预测一下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哪些变化,不管你是工人、农民、干部还是知识分子,都不妨畅想一番,说出自己的意见,别人是不是把你的预测当回事,则又另说。但假如你是一位科学家,当有人请你预测一下 21世纪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时,…  相似文献   

16.
当前,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思考。为什么在物质文化生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的今天,却有人  相似文献   

17.
1995年,在上海北翼市郊结合部的宝山区建起了一座新兴的上海东方国贸批发城。国家没有投资一分钱,通过“借鸡生蛋”融资4000余万元,仅用8个月的时间,在偏僻的沪太路上建造起占地百余亩、拥有2000余间营业房的一个服装、羊毛衫批发市场,这本身就算得上一个奇迹。然而,建一个大商场固然不易,而要形成一个大市场则更难。君不见,如今到处可见美仑美美的摩登商厦,但外表的的恢宏辉煌能否与内在的兴旺发达划上等号?所以,人们有理由对上海东方国贸批发城说长道短。有人说,那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有人说,那里商品低档,不合现代消费…  相似文献   

18.
两面镜子     
人们常照镜子,因为镜子能正衣冠。人们也应以人为镜,因为可以明是非。组工干部也有“两面镜子”:一面是李林森、王彦生、尹中强等正面典型,光照青史;一面是陆正方、王国华、向志清等反面典型,万人唾弃。每一个组工干部特别是各级组织部长,都要经常用这正反两面镜子照一照自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09,(22):5-5
小小介词“被”,伴随着一个个看似荒谬的搭配,不经意间,迅速蹿红网络与主流媒体,并日渐铺陈至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人说,“被”现象折射出了普通百姓挥之不去的“被动性”命运:有人说,“被”现象扭曲了中国社会,背后隐藏着对社会基本规范及公权力的信任危机:也有人说,“被”现象预示着公民意识已深入人心,公民社会正在逐渐成型。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项历史任务,在许多场合甚至被赋予了重要的政策意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城镇化,人们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张,即空间城镇化;有人将城镇化理解成农民进城,即人口空间转移的城镇化;还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空间载体和社会人口的双重城镇化,即空间与人口叠加的城镇化,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