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所应追求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一个以发达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这一金融体系必须是开放的、高度市场化的,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以此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化增长,同时,还要有很好的分散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1.国际资本打击中国的战略模式和攻击框架对于国际对冲基金而言,以金融力量快速冲击中国以获取短期暴利是一个长久的战略话题,也是一个进入中国市场内部"内生性"打击中国的问题。以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交流而言:如果以金融力量实施一次有效的经济打击,目前较可能的是一个中小规模的多周期的集中冲击,而且直接攻击的目标应主要集中在突发事件和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3.
屈丽丽 《党政论坛》2008,(16):42-42
日前,一份有关我国的农业(粮食)安全体制漏洞的调查报告上交国务院。参与出具该报告的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技术贸易壁垒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士告诉记者,粮食安全与农业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4.
创业板市场是专门为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特征的高科技企业投资者的退出和企业进一步发展进行融资的场所。发展和建设创业板市场 ,是完善我国市场体系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张辉 《瞭望》2008,(50)
中国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的同时,正在取得与中国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会计准则作为全球商业社会尤其是资本市场的重要规则和监管部门的监管标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当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前两节从理论上讨论了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构建的一些基本概念。作者认为,尽管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纯粹的”民族国家,然而,只要多数国民认同为一个民族,效忠自己所属的国家,同时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正常的、稳定的民族国家了。文章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民族国家构建是一个长期且无终点的过程,其目标和方向是同质化、国族化;而国家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和文化认同,这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文章还指出,“民族国家构建”还可以分为“构”和“建”两个部分。一个国家只要建立起来,“构”就基本完成了,而“建”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目的是要努力使这个国家不断向理想的“民族国家”靠近。文章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分析和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其中包括土耳其、美国、印度、前苏联、前南斯拉夫、阿拉伯国家、南美国家,还讨论了跨境民族、国家移民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文章最后两节是关于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和方式,中国民族国家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近百年来中国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7.
海外上市公司所遭遇的危机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融合与冲突的确值得关注。特别是,有必要以此为契机,见贤思齐,重新审视和反思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以期待其未来更好的发展。一是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标准和外部监管还不够严格,投资人权益保护意识不强,不确定性问题比较突出,容易引发系统性风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性哲学诞生之时,人们就在质疑其合法性的存在。后现代性哲学的产生令这种质疑更为强烈。为此,我们将后现代性哲学产生之前的现代性哲学称之为传统现代性哲学。资本逻辑是与传统现代性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哲学表达,中国道路与许多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道路一样,就是要对资本逻辑予以瓦解。当然,瓦解不是消除,尤其是在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还没有到来,即全球化依然是资本逻辑化的当下时代,与中国道路相适应的哲学逻辑——中国新现代性,只能瓦解传统现代性。当下时代的资本依然处于资本逻辑能够创新的阶段,当今时代还不能消灭或取缔资本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吴乃华 《民主》2011,(1):39-42
近代以来,华人华侨促进了中国的独立和现代化;在实现中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华人华侨也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华人华侨概况(一)华人"华侨"名词的由来及定义"华侨"是指已经在国外取得长期居住资格的中国公民。华侨加入或取得当地国籍,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0,(2):31-31
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中国的外交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尤其是从去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所谓“中美共管世界”(G2)的声音,在世界舆论中开始不断上升。虽然中国高层和舆论对此保持了清醒的认识,但着眼于当今国际格局,即便没有G2概念的产生,国际社会对中美作为当今和未来世界“两极”的印象似乎正在不断清晰和强化。  相似文献   

11.
张新文在凤凰网—财经2008年10月29日撰文指出,1、中国经济是以储蓄消费、能力增长的需求和自由资产投资为特色的经济增长模式,是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8,(10):8-9
挑战之一:中欧下一步从2006年到2007年,欧洲的三驾马车德法英完成了领导人的交接:默克尔,萨科齐和布朗成为“新三剑客”。新三剑客在对华政策上,似乎并不像其前任那样“甜蜜”。其中比较突出的事件是德国总理默克尔9月23日在总理官邸接见了达赖喇嘛,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08,(2):8-8
美国《新闻周刊》:没多少人害怕巨龙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和世界民意调查组织联合全世界研究中心所作的这项调查发现,14个被调查国家中的8个国家中的大多数公民认为,中国将最终在经济上赶上美国,他们对这一前景完全不担心。每个被调查的国家中只有不到1/3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人则认为中国的崛起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起码不是“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章从工业企业体制、政府工业管理体制和工业行业协会的成长与发展方面论述了我国工业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作提出了工业企业体制改革是工业体制改革的中心、政府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是工业体制改革的关键、工业行业协会的成长与发展是工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等观点,分析了企业改革、政府改革和协会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余玮 《党政论坛》2013,(4):18-19
2012年9月27日,共和国63华诞前夕,大连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劳动和资本双重过剩,必须进行相应的金融创新,建立高效的资本动员与有效利用机制,提高资本产出率及资本边际效率,这样才能保持宏观经济长期持续增长。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描述了反映金融创新效能的经济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在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的约束下金融创新如何推动经济增长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路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所形成的国际适应性,使得中国能够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与外部世界保持较为协调、合作的关系,初步实现了中国崛起与外部世界的兼容。中国道路不仅增加了国际体系转型的稳定性,推动了国际秩序的调整与改良,促进了全球治理的拓展和深化,而且扩展了两种制度相容的空间以及推进了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安全环境与应对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将取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速度和发展的程度。目前保持台湾海峡局势的相对稳定,积极促进中国的和平崛起与祖国统一大业的良性互动,是中国当前对台战略的最佳选择。为了维护中国和平崛起的周边安全,中国应以上海合作组织和东亚区域合作构筑稳定周边的战略依托,确保中国在周边的战略态势中争取主动。同时,中国应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不主动挑战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以渐进的方式、和平的方式、民主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设与改革。  相似文献   

19.
苏浩 《党政论坛》2013,(12):60-61
3月22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启程前往俄罗斯,展开他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之旅。从3月14日被选举为中国国家主席,到短短8天后相继踏上俄罗斯及非洲的土地,习近平的首访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20.
梁斐 《学理论》2012,(29):25-26
八国集团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大国协调规制,它集合了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国际舞台上最有发言权的八个国家。中国是八国集团外的唯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八国集团的关系作为研究主体,以国际规制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三大流派对国际规制的建立与发展的论述来解释中国与八国集团建立联系和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