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王坤 《民主》2009,(4):18-19
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金融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金融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
黄有勇 《求知》2009,(7):12-13
去年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还在不断漫延.各国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纷纷开展了抢救行动,但目前效果尚不明显.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尚未见底”。这次经济危机也促使我们不断反思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采取积极措施救市。但危机仍在不断升级,东欧新兴经济国家的经济危机很可能引发第二波金融危机。第二波金融危机对欧盟一体化进程、欧元前景及经济全球化都将造成深刻影响;也启示我们要采取强有力措施,促进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4.
孙立平 《党政论坛》2009,(10):12-12
中国正在经历的是一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但又不同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实质上,中国的危机并不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危机过程。中国发生的还不是金融危机,而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即使没有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引发,中国的这种生产过剩危机迟早也会发生。基本的原因,我曾经反复强调过,这就是中国已经开始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而如果这时没有相关的制度安排和结构条件,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几乎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必然的伴生现象。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触发中国经济危机的表观事件。真正的要害是,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存在着需要变革的严重的结构问题。如果经济复苏是指恢复经济增长的“应对”之策,而不管发展模式是否转型、内在结构是否优化,那么要维持8%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不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万国华 《民主》2009,(2):26-27
美国雷曼和“两房”等上市公司的破产或被接管而引发的金融海啸或股灾,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全世界尤其西方政府除了联手动用行政干预接管,或者干脆动用公币直接入市购买上市公司不良资产或股权等“治标”手段外,应对危机似乎还没找到好的“治本”良方。笔者以为,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演变成为如此严重的全球金融或经济危机,根本原因还是美国式公司治理法律机制或证券法律制度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金融危机迅速导致了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本已严重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为此,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方案;同时,对于促进就业,世界各国也是献计献策,各有高招。  相似文献   

8.
董文涛 《学理论》2009,(20):59-61
次贷危机爆发后,从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发展成为全球的金融危机,并从全球的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转变,对全球的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各国对金融危机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是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本文根据2009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危机的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危机产生的原因与最新动态,并根据产生原因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2007年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发酵成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世界。第一轮伤害的是美国本身,令其陷入衰退、高失业、资产价格暴跌以及政府赤字扩大等一系列危机状态。借助高明的“去杠杆”应对政策,美国国内的危机被成功控制并向外部转移。由于美欧之间金融投资的深度一体化,直接受害的就是欧洲,尤其是南欧东欧等国际竞争力较差的欧洲外围地区,于是就有了欧债危机,也就是全球金融危机第二轮。  相似文献   

10.
日前,在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召开的研讨会上,中德两国专家学者和工会工作者围绕“经济危机中的劳动关系”这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研讨。不少工会干部提出:工会应该高度关注并认真研究金融危机中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赵晨 《党政论坛》2014,(16):37-37
自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面世以来,衰落和崛起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研究的常用词。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再一次传出“衰落论”,可很快,欧洲在欧债危机之后取代美国,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被提及“衰落”更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张文彬 《学理论》2009,(12):1-1,54
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也造成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积极应对。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同在危机当中,我们面临的问题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的问题并不完全相同,西方国家面临的是流动性短缺拖累实体经济,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出口下降,导致生产萎缩、失业增加。原因主要在于国内消费不足,生产能力过剩,同时,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分配不公等问题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危机来势迅猛,雷曼公司以及美国一批大公司和银行倒闭,华尔街陷入了自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很显然,当时金融危机的中心是在美国。  相似文献   

14.
打造深港创新圈先锋城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呼啸而来。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金融危机迅速转变为经济危机,虚拟经济的危机迅速导致实体经济的危机。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迅速向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扩散转移,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在疲于应付迫在眉睫的企业倒闭和就业恶化之际,都在思考这次百年一遇的经济萧条发生的深层原因,都在研究短期的应对之策与长远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15.
美国爆发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为我们带来了三点重要启示。 启示一:社会收入分配和税收政策要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在美国国内和主要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是实行“劫贫济富”政策、还是实行“劫富济贫”或“抑富济贫”政策之争。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救市政策的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达  包婷婷 《理论视野》2009,(4):38-41,37
在这次由美国引发的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面前,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临危受命,推出了旨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奥巴马新政”。通过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新政的比较。我们发现尽管两者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条件相比,现时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危机的传导更快且难以控制。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至今仍未见底,且已经损害到实体经济。研究其传导渠道,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并减弱危机的影响。本文在总结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国内与国外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如何从房地产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由国内传导至全球的路径。最后做出简要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任浩之 《党政论坛》2009,(10):48-48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这一危机一直持续到1933年。在这一期间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国民生产总值从1044亿美元下降到410亿美元,失业人数在1929年5月是150万人,到1932年时达到1283万人。从1933年到1939年,罗斯福总统通过实行新政,为对付和缓和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法律措施,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罗斯福新政”。  相似文献   

19.
李轶蕾 《学理论》2009,(8):111-112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对我国金融危机爆发可能性的种种探讨。本文认为“超常规”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现有模式,积聚了由历史遗留风险和现实累积风险所形成的“内伤”,一旦遇到较强外部冲击或群体性失误的状况,很可能嬗变为金融风暴的“风眼”,且由于其固有的内生性放大性等特点,很容易传导到实体经济层面,从而演化为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0.
美国陷入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中国崛起的势头继续强劲,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更加担心自己会失去世界老大的地位,因而也加强了对中国的制衡。美国将更注重使用软实力来牵制和阻碍中国的崛起。还会继续采用其对待对手的一贯方法,一是“内部制衡”,二是“区域制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