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公务机要费案"尚未厘清,陈水扁家族海外巨额账户再被曝光。陈水扁承认将"选举结余款"汇往海外,并宣布退出民进党。"第一家庭"洗钱案受到民众强烈谴责,在岛内引发轩然大波。陈水扁夫妇列被告陈水扁海外洗钱案最早由台湾《壹周刊》披露。8月13日,《壹周刊》爆料称,陈水扁、吴淑珍夫妇利用儿媳黄睿靓及黄家人账户,  相似文献   

2.
清颖 《党政论坛》2009,(4):18-19
2小时作出押扁判决陈水扁洗钱案等四大弊案早前就被有关方面要求依“后案并前案”的方式,并给蔡守训的合议庭审理。但当时蔡守训却以“合议庭”的前案范围小、后案范围大为由,拒绝了该提议。相关媒体事后分析,蔡守训当时之所以不愿意并案,关键在于他坚守法律程序。最后法院经过投票,才决定将陈水扁案件全部由蔡守训的“合议庭”审理。  相似文献   

3.
2008年8月13日,台湾媒体惊曝陈水扁家人汇3亿出境,陈水扁家族洗钱案自此爆发. 洗钱案爆发以来 有关新闻每日不断 8月14日,陈水扁称太太吴淑珍将竞选结余转至海外,自己不知情.再后,台南检方搜查吴淑珍胞兄吴景茂住处,台湾特侦组搜查陈水扁住处,现场讯问吴淑珍,陈水扁及吴淑珍之兄被限制出岛.  相似文献   

4.
民进党之困     
黄海 《瞭望》2005,(47)
陈水扁掌权5年,他高举过的“清廉”、“人权”、“民主”、“改革”等招牌,一一轰然倒地最近,台湾媒体井喷式的报道,将陈水扁和民进党政府一系列弊案昭示于世, 本来就让人抨击的蛮横滥权、毫无诚信, 又加上了腐败无能。“弊案搞烂阿扁”、“陈水扁时代随风而逝”、“绿色执政随风飘”、“扁政权已有‘末代王朝’的危机”、“民进党‘中考’面临‘死当”’、“弊案改变台政治生态”,台湾媒体纷纷用这样的标题, 预测民进党由盛转衰的政局走向。陈水扁和民进党正在为执政五年来的快速沉沦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08,(18):28-28
5月20日上午9点20分,陈水扁与马英九交接完毕,正式下台,当即失去了所谓“刑事豁免权”的保护伞。上午10点钟,台湾“最高检察署”特侦组马上签署“2008年特侦字第三号”,将陈水扁列为“国务机要费”案的被告,进行侦办,案由是贪渎罪。  相似文献   

6.
未来岛内政情走向何方, 关键仍得看弊案的进展近期岛内,以赵建铭弊案为导火索, “倒扁”浪潮不断高涨,陈水扁通过前期的“放权”等求生手段,继而又酝酿反扑措施。在全岛民众大片的谴责声中,令人关注的是,在对弊案司法调查尚在深入的情况下,陈水扁的反扑将如何影响岛内政情走向。  相似文献   

7.
董辉 《团结》2009,(3):41-45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及其家族成员的一系列重大贪腐弊案.在岛内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司法风暴。随着扁家两批弊案先后完成侦查并进入审理阶段,负责侦办这些惊天大案的台湾“高检署特侦组”成为岛内各界持续关注的焦点。“特侦组”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相似文献   

8.
8月3日,陈水扁“一边一国”谬论一出笼,立刻激起两岸中国人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强烈愤慨,声讨怒浪此起彼伏。8月8日上午,民进中央学习委员会和联络委员会联合举办座谈会,严正谴责陈水扁鼓吹“一边一国”分裂言  相似文献   

9.
对执政者失去信任,对选举丧失热情,前景难以乐观1月19日,台湾“公务机要费”案再度开庭,不过陈水扁夫人吴淑珍以及新近被传唤的陈水扁办公室秘书长陈唐山均已向法庭请假,未能出庭受审及作证。陈水扁及其亲属和身边人深陷弊案,高密度的政治选举使选民“疲劳”,而政治空转,经济停滞,民众对于台湾的未来颇为忧心。据台湾远见民调中心调查,岛内民心指数于去年8月跌至谷底(33.9%),至年末才勉强达到四成(40.1%)。  相似文献   

10.
鲁小军 《学理论》2009,(24):137-138
2000-2008年,陈水扁执政台湾八年期间,民进党权力结构发生重要的变化,从“党政分离”、派系共治到陈水扁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决策中心转移也由“立法院”党团转向“总统”为核心的转移。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台湾政治情势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靳萱 《民主》2006,(3):6-7
不久前,陈水扁违背两岸人民的意愿,逆两岸关系发展潮流而动,竟然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的运作与‘国家统一纲领’的适用”。2月26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就陈水扁推动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发表谈话,指出:这是陈水扁公然迈出全盘推翻“四不一没有”承诺的危险一步,这不仅标志着陈水扁政治诚信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2,(33)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在台湾社会引起强烈震动,受到舆论和各界的质疑。 《中国时报》评论说,陈水扁已经“变脸”了,他的“一边一国”论,其实就是李登辉“两国论”的另一说法。陈水扁从承诺不介入党务,到兼任民进党主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陈水扁接连抛出颇具挑衅性“台独”言论。2006年元旦,他发表所谓“元旦文告”,不仅提出紧缩两岸经贸往来的倡议,而且还特别强调明年(2007年)可进行“新宪公投”,并于2008年催生一部所谓“合时、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农历新年初一(1月29日),陈水扁再度发表“台独”言论,提出“三点诉求”:即要认真考虑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在明年举行“新宪”公投。2月6日,陈水扁又声称,台湾的“国家主权”属于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不能和中国大陆十三亿人民共同分享。陈水扁不断发布“台独”论调,不仅…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2,(33)
陈水扁上台后,一步一步从“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上后退,最后终于露出其“台独”面目。 否认“一中”和“九二共识” 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陈水扁一再声称,他会“做台湾的尼克松”,两岸关系一定会“雨过天晴”。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2,(33)
港澳舆论和有关人士强烈谴责陈水扁公然提出两岸“一边一国”及鼓吹所谓“公民投票”的“台独”言论,认为陈水扁把两千多万台湾人民的福祉视为个人的豪赌,把台湾推向危险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12月22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与台湾媒体记者的座谈会上对其“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又有了最新说词,他声称他在2000年5月20日就职演说中提到的“四不一没有”是有前提的,前提是“如果中共无意对台使用武力”,那他保证在任期之内做到“四不一没有”。陈水扁还声称,“何谓有意动武?已经瞄向台湾、针对性来做所谓飞弹试射和演习等,我们认为,这已经是很清楚的对台动武的意图,本来就没有‘四不一没有,的存在。” 针对陈水扁的说词,2003年12月25日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举行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陈水扁狡诈无信,为了个人选举私利不惜制造台海危机的言行做了充分揭露,呼吁海内外中国人团结一致,制止陈水扁“台独赌博”行为。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09,(20):62-64
1998马英九与陈水扁的对决 1998年12月5日,在进行了四个多月的选举动员和庞大的宣传后,国民党的马英九击败了民进党的陈水扁成为台北市市长;民进党的谢长廷则击败了国民党的吴敦义成为高雄市市长。此外,国民党则在“立法委员”选举方面大获全胜。  相似文献   

18.
前年“三一八”,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上台,陈水扁也成了台湾地区的领导人。迫于岛内、外的压力,当时的陈水扁把“台独”面目进行了精心包装。他当时信誓旦旦地承诺,在他任职期间,不宣布“台独”;不改变“国号”;不使“两国论”入“宪”,不举行“统独公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2,(33)
全德华人社团联合会名誉主席李其昌先生在柏林表示,陈水扁发表有关“一边一国”及进行“公民投票”的言论后,他本人及德国华侨界感到非常震惊和气愤。海峡两岸人民同宗同祖,陈水扁的言论严重伤害了全体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台独”势力妄图通过所谓的“公  相似文献   

20.
时事聚焦     
《瞭望》2006,(11)
中国(2006年3月4日-3月10日) 侨联界全国政协委员及海外侨胞强烈谴责陈水扁“台独”行径。3月4日,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侨联界21名委员和来自14个国家的27位海外侨胞代表,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座谈会,强烈谴责陈水扁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的“台独”行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