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官僚体制与新公共管理是西方公共行政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两种范式,他们是不同社会价值观孕育的结果,而这些不同的社会价值观来源于不同的社会基础。传统官僚体制是“物本主义”价值观孕育的结果,而“物本主义”价值观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新公共管理是“人本主义”价值观孕育的结果,“人本主义”价值观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我国驻南大使馆的暴行和我国正在分批开展的“三讲”教育,从不同方面深刻地教育我们: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要更加重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长期以来,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打着维护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最近,美国又炮制出了一套所谓“新干涉主义”理论,声称“国家主权不及人权重要”,“要为价值观而战”,其实质就是要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西方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西方大国承认科索沃“独立”后,欧洲越来越多的“问题国家”也骚动起来,分离势力试图以科索沃为蓝本,谋求获得国际社会的正式承认。正如俄罗斯官员所说,科索沃“独立”是一个可怕的先例,“欧洲不再变得统一,而将成为流血的大陆”。  相似文献   

4.
长达五个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一直主导着人类社会的演变进程。当今世界的面貌基本上就是西方国家塑造而成的,而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也是以西方的"启  相似文献   

5.
郑永年 《党政论坛》2008,(12):24-24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面临来自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世界的软性压力。西方对中国的担忧,与其说是中国的不变化,倒不如说是中国内政外交方面行为模式的逐渐成型。以往,在西方之外的国家和西方的关系只有两个模式,要不是自我孤立或者被西方孤立,要不就是依附于西方。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依附于美国和西方而得以发展,尤其在拉丁美洲,那里的。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的第五个年头,1954年。当时,新中国在世界上还只有少数国家承认,主要的西方国家仍坚持不承认的立场。然而,一个西方主要国家的外交家却敏锐地感觉到:“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和周恩来。”他还告诫他的西方盟友:“你们早晚都会清楚,周恩来是个不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0,(2):31-31
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中国的外交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尤其是从去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所谓“中美共管世界”(G2)的声音,在世界舆论中开始不断上升。虽然中国高层和舆论对此保持了清醒的认识,但着眼于当今国际格局,即便没有G2概念的产生,国际社会对中美作为当今和未来世界“两极”的印象似乎正在不断清晰和强化。  相似文献   

8.
一、古代社会的“城邦” 早至公元前1000年前,在地中海的东部、巴尔干半岛的最南端就形成了古希腊文明。这种文明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奴隶制的城邦形成。所谓“城邦”,简而言之就是城市国家,即以一个城市为中心,把周边的若干村镇附属于城市国家的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西方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构建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认清这些思潮产生的背景及本质特征,分析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产生的消极影响,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路径。  相似文献   

10.
所谓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对其周围事物的意义的认识与评价,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所谓核心价值观,则是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都非常重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韩国与中国有着相似的传统文化,在近代也曾遭受侵略,并且现在的中国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韩国一样,都处于社会转型期。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09,(6):43-43
法国是西方发达的民主国家,由于众多先贤先哲在民主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和法国大革命,在西方民主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然而,法国发展到今天,却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出现了民主的异化。而其表现形式就是公民社会的“黑手党化”。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0,(18):45-45
英国首相卡梅伦正式发起他倡导的“大社会运动”。所谓“大社会运动”,就是政府把更多的权力和资金下放给社区、慈善机构和公众,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发展理论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发展理论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演变中,大致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50年代兴起的“现代化理论”、70年代的“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80年代的“新发展观”、90年代的“明冲突论”等理论形态的更迭;此外,旨在对现代化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颠覆”与“解构”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以其鲜明的特征为发展理论带来新的景观。这些学说或理论具有鲜明的“问题学”特征,拓展了发展问题的界域,自觉不自觉地顺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是这一发展进程在理论上曲折的反映;然而,它们在发展观上所达到的科学程度是有限的,其走入误区的症结就在于:研究视角的单一与框架的狭窄、研究方法的形而上学特征以及学院式研究成果缺乏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新社会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这一运动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政党政治,萌生了去阶级化的“中性政治”。这种“新政治”迫使以阶级政治为基础的西方主流政党因应形势,采取中性化的改革措施,转变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西方政党的新变化对我们加强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化的研究,探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建设的新思路,强化执政方式的民主性、参与性和人民性,富有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刘怀玉 《理论探讨》2002,2(1):15-19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质并非所谓经济永恒决定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经济决定论” ,而是关于现代性的经济必然王国支配性或不平衡性发展问题的社会历史辩证法。 2 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基本成就是 ,它们先后从两个角度来揭示马克思关于经济与社会不平衡发展现象。一是“纯粹资本主义”的先验逻辑批判 ,另一个是“历史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科学分析。它们都认为经济必然王国的支配性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暂时现象 ,而非永恒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王兰凤 《学理论》2008,(5):30-31
人生价值观,就是关于人生价值的各种观点和观念。自有人类的文明史以来,人类社会曾流行过,奉行过多种人生价值观,然而,这种人生价值观,说到底都是关于“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和“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观念,即关于人生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观念。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向的“罗盘”和“指南针”,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深圳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作为现代社会管理的一种方式,遍布西方社会的各行各业,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在中国,政府长期依靠行政手段和力量,向人们分配各种资源和提供各种帮助,形成一种“强政府、弱社会”的模式,没有社会工作发育生长的空间。然而,  相似文献   

18.
卞纲成 《学理论》2010,(23):190-191
同西方人一贯提倡个人本位的文化思想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倡导社会本位;这是一个“文化黑洞”,其中的“半私”、“半公”的缠结’,时常表现为一种民族性的巨大心理定势,以万应之力,承受各种改革、革命的冲击。而安之若素,守旧依故,使历史的发展不是停滞,就是在原地兜圈子。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民营经济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其焦点就是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价值选择问题。正是由于这一理由,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问题就成为哲学的研究核心。“民营经济价值观”是当前哲学价值论转向中的创新观念,应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重要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丁桂馨 《学理论》2022,(11):3-5
倡导地球村成员和合共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本无高下之分,皆是特定时空下人类的实践智慧。但气候危机的全球同步性决定了和合共生成为人类的必要价值,是新时代中国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思想世界意义的突破口。当前,学术界应以“一多不分”的中国话语体系构建、媒体以微观故事动态呈现、政府以系统思维打造国际阐释队伍等路径,使国际社会从理性认知、感性认识、利益感知、民心相通等维度体悟新时代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地球村成员“绿色共在”的科学性、真理性,破除西方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思想的误读与猜忌,以其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推动气候危机等一揽子全球性问题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