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也是二战后除南斯拉夫外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传统模式.半个多世纪以来,"斯大林模式"的兴衰构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为错综复杂的篇章.尤其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的今天,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把近些年来我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苏联体制模式的借鉴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建立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河。根据时代条件和我国实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中,借鉴并选择了苏联的体制模式。这一借鉴和选择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决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抉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开端。毛泽东对苏联体制模式的深刻分析和反思借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曲折过程,开始时接受苏联模式主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不仅仅是苏联模式造成的,也有与我们在学习进程中未能充分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按照他的社会主义观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在总结了中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学术界围绕改革正进行第三次大争论。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地认识斯大林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以下几个问题: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列宁与斯大林主义的关系;斯大林模式在苏联长期未能根本改变的原因;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以及中国缘何要坚持"以苏为鉴"、深化改革与走自己的路。本文的重要结论是:斯大林模式与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相背离的,与列宁晚期所设想的社会主义轮廓也是不相同的;苏联历次改革的史实表明,在苏联剧变前基本上保持了失去动力机制的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即制度是导致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就是说,苏联剧变并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定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中国只要坚持改革,不走苏联的老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和谐社会定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苏联模式是苏联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然而,随着冷战全面爆发,苏联强行把这一模式推广到东欧各国,给这些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斯大林去世后不久,在东欧一些国家就发生了对苏联模式的冲击和改革.但是,断断续续的改革并没有使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模式的痼疾,最终导致各国彻底抛弃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苏联问题专家大卫·科兹认为,苏联体制的终结是其特有体制的独有特征和特殊历史的产物,但苏联经验以及苏联体制为未来兴起的任何一种可行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教训.他认为理想的社会主义模式应该具有几点鲜明的特征:国有化的生产方式、经济计划化、为使用而进行的生产和民主.经过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不断研究,大卫·科兹指出,目前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的阶段.随着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模式的社会积累结构中各种矛盾日益尖锐,这种模式的资本主义将有可能无法再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7.
二战结束后,随着新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和人类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受到苏联强大影响的东欧国家一方面接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另一方面又普遍存在着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要求。在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最早接受苏联模式,却又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最早开始了对苏联模式的改革。南斯拉夫改革开启了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之一.他参加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不是照搬"苏联模式"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突破这种模式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有不少沉痛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弥足珍贵的遗产,我们必须加以继承,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苏联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曾显示出无比活力和巨大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逐渐觉察到它存在的种种缺陷和弊端,开始试图摆脱其束缚,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进入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的继续恶化,毛泽东对于此前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的正确认识,予以否定和反复,从而未能走出苏联模式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去世不久,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就出现了一系列改革,进而汇聚成一次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斯大林时期确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有许多不适应之处,所以,当和平到来的时候,改革就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苏联的国家民族主义、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干扰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而苏联国内的改革也在镇压了"布拉格之春"之后逐渐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