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建立和形成,是新中国第一波工业化的产物.虽然在历史上曾支持了中国工业化的最初起步,但付出的社会成本极大,既显失公平,也丧失了效益,违背了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在保障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的同时,也迟滞了城市化的进程,形成了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第二波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化步骤加快,对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水平已达到了工业化中期.在推进第三波工业化过程中,作为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进一步推动了城镇户籍改革,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落差渐趋平衡.随着户籍改革的深入,在户籍制度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步显性化了,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因此,户籍改革必须在统筹兼顾中稳步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的城乡政策相配套,全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利益壁垒.  相似文献   

2.
作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措施,户籍制度改革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很大,但改革的力度和步骤却相对缓慢,由于户籍制度涉及到的面过大,因此相关部门也非常谨慎。户籍制度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体系,户籍本身只是一张皮,更为关键的是隐藏在其背后的利益调整,这也是改革难度大的主要原因。社会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公正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支撑系统。由于我国户籍制度实行二元管理结构而长期形成了不同的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等。这种不公平…  相似文献   

3.
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仅是掌握户口数量的簿籍登记制度改革,而是户籍背后公民基本权益的保障,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人民渴望享有同等国民待遇的权利、消除社会不公平、缩小社会差异、改变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的改革。本文通过对现有户籍制度的研究发现其不少弊端,通过借鉴国外户籍制度,为我国一元制户籍制度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重庆市,2010年正式全面启动了作为配套改革重要内容的户籍改革新政。城乡二元匡离的户籍制度造成公民权利差异、身份不等和迁移受阻,户籍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户籍改革不是户籍的简单转移,若想户籍改革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剥离捆绑与依附在户籍上的各种"福利包",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统筹城乡户籍的条件下建立与完善进城农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5.
户籍制度: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永红 《探索》2008,(2):176-180
阻遏城乡之间居民流动、支撑城乡二元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与土地制度相表里固化户籍身份约束,是城乡分割体制在户籍制度中的三大存留.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以此为改革对象,把握"城乡统筹"这一正确方向,改革户政管理,改革与此相关的经济社会体制,才能步入正确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6.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长华 《求实》2005,(Z1):124-125
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国家已经下决心推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拆除城市面向农民高筑的户籍壁垒,为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林建海 《当代贵州》2014,(24):39-39
正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实施近半个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旧户籍制度有其存在与合理的历史性客观原因,但有失公平也是事实。市场经济的前提要求就是要素完全自由流动,而此前主要以户籍所在为标志的就业政策、保障体制和社会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制度性歧视与分割,其结果必定是既不符合效率取向,也不符合稳定取向。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目前影响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制度和政策因素主要是:户籍门槛仍然过高;进城农民常常面临就业歧视;农地制度改革不彻底,使进城农民难以割舍与土地的脐带关系;保障体系残缺,未覆盖全部进城农民,进城农民存在后顾之忧。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必须抓住几个关键:一是户籍制度改革要有重大突破: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各种利益与户籍身份剥离,使城乡居民获得统一的社会身份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建立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二是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创新农地制度,改变目前农村土地产权"虚置"的状况,明晰土地产权,从而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搞活农地流转,为农民市民化提供有利的制度条件。三是强化政府的职能,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由过去的限制农民进城向主动吸引农民进城转变,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四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91.7%的人认为户籍改革“太有必要了”。而不久前,由国务院组成的6个调研组,分赴全国12个省市进行综合调研后认为,当前进一步深化户籍改革,已经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时机基本成熟。随着许多省、市、区户籍新政的实施,“二元”户籍制度逐渐被打破,“城乡一体化”之门正徐徐向我们开启。  相似文献   

10.
词义     
户籍制度改革: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其突出特点是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化管理体制,它是与国家在消费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所实行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紧密相关的政策制度。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的户籍管理除了执行人口家庭的登记职能外,还与就业、医疗、住房等多项社会福利待遇紧密相关。近年来,户籍制度的改革已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首先必须明确,户籍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取消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1.
城市政府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分配不同的政策利益,并建构了他们的政策身份.政策身份的实质是承载着政策利益分配的成员资格,是具有分配、控制和排斥功能的治理术,当众多政策利益粘附在政策身份上,易形成支配性的分配格局.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多元"应得"的政策身份建构框架,以户籍政策及其改革为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对目标群体的身份建构逻辑.当...  相似文献   

12.
“家电下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作为一项新政策,从2007年12月实施以来,在诸多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探讨和总结这一政策的创新之处,不断探索和解决此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蔡天新 《党的文献》2001,(3):84-91,封三
1979年春 ,福建仙游县农民李金耀向莲井大队提出承包经营马山的申请。经过莲井大队两天两夜的讨论 ,秘密签订了全国第一份荒山承包开发合同 ,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家庭林场。这个家庭林场的成功实践 ,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通过争论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达成共识 ,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农业开发政策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 ,引发了林业经营方式的大变革和开发性农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民事法律制度中,农村承包经营户是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事法律主体,这种中国特色既源于几千年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源于当代中国独特的经济制度。对个体农户的历史背景进行探讨并进行规范分析,充分证明应该将农户纳入民事主体法律制度的框架之中,避免将其视为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这对中国民事法律主体制度的构建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家庭实现小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生活的社会化,对家政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使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家政服务的管理水平;完善家政服务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拓宽服务领域;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抛弃家政服务人员低人一等的陈旧观念,从而把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吸收到家政服务中来。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流动人口家庭入户调查,该研究利用第一手资料,概述了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的突出特征,居京时间趋长、“举家迁移”发展快、京内流动频率低、就业生活较稳定、移民特征日益凸显;在职业分布上向传统服务业、产业链低端领域集中;整体消费水平低、住房简陋、积累比例较高、与家乡保持一定联系;非农户籍流动人口在受教育程度、就业能力、职业层次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在迁移倾向上流动人口表现出较强烈的留居北京的愿望。报告认为,庞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不流动”,已形成事实上的城市移民,这成为和谐社会建设、城市社会管理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必须加强城市移民的社会政策改革。  相似文献   

17.
向长艳 《学习论坛》2006,22(5):78-80
有限合伙的设立应遵循“从严登记,持续监管”的原则,并建立持续不断的监管机制。一方面,形式审查对合伙人进行了资格认定和审查,排除不适格主体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强制登记又起到对外信息公开、对内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大力发展党员的同时乡村党员发展出现突击动员的现象,经济的发展也使党员阶级成分发生了极大的变动。针对党员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陕甘宁边区党委决定开展党员登记工作,并提出党员登记的四项标准:"对人公道,对己模范,经常到会,缴纳党费"。随着登记工作逐步深入,这四项标准逐渐暴露出忽视生产的局限性。1945年,西北局组织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农村支部发展新党员的标准:好劳动、能公道、能工作。对于已发展的党员,也提出热心工作、主张公道、积极生产、努力学习,或者革命斗争、遵守纪律、积极生产的新标准。以发展生产为契机,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乡村党员发展与登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新人群的消费特征及对家庭消费的代际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新人群作为一个极具消费潜力的消费群体,即将成为或已部分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本研究基于952份消费特征问卷的分析及访谈,发现新新人群的消费行为具有偏爱超前消费、看淡还款压力等特征,这是追逐享受型消费、追求独特性消费等心理特征的表现。结合新新人群对家庭消费的代际影响,本文认为要释放他们的消费潜力,必须坚持短期补贴与长期引导相结合、合理消费和适度储蓄相结合、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相结合、辩证视角分析行为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短期直补、大宗商品“捆绑式”消费信贷、创新“小额无抵押无担保消费信贷”模式、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的农民地权改革经历了30年的进程。家庭承包制解决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吃饭问题,这是中国当代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突破家庭承包制的路径依赖,重新进行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赋予农民长久不变的、严格受法律保护的土地产权,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改革以及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