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不仅是一个提法上的变化,而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上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发展,而且将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改革过程的推进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邓小平在1979年接待外宾时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今年2月南巡,他又讲: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它为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契机。而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必须解决好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完善市场体系以及转变政府职能这互相联系的三大问题。作者围绕这三大问题。从微观、宏观及平等竞争的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我国十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对我们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方向,加快改革的步伐,把发展与改革统一起来,从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经济体制。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快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5.
历史性的突破从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鲜红的手印,到大包干的春风吹遍希望的田野;从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到国有企业改革星火燎原;从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到多数商品定价随市场潮涨潮落……改革沿着市场化的方向一步步前进,实践也在一次次加深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早在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此后,他又多次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1992年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6.
粮食象其它商品一样,既有其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而在中国这样古老的以农业立国的国家里。人们更看重的是它的特殊性。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生活的主食品,鸡鸭鱼肉副食品都是由粮食转化的,人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粮食。因此,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军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又是重要的战备物资。“无粮则乱。”特殊年景,粮食比金子还贵。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否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功,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江总书记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四项抓住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领,每一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建设和健康发展都必不可少.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江总书记指出“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才能更加全面和自觉,才会  相似文献   

8.
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深圳市市长李子彬编者按:自从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内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基本特点是:市场机制已在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等各个经济领域发挥着广泛的调...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或其它原因丧失、中断劳动能力时向其提供帮助,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的安排。社会保障首要的职能是救助,其原则就是人道原则,即古人所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王道政治。其次,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机制,因为没有一个社会的稳定可以建立在其成员生计无望的基础上。再次,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其作用是,一方面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力再生产的质  相似文献   

10.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规范商丘市民盟陈瑞杰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十几年的改革,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由于道德规范的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编者按: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上,人事部提出了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即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宏观人事管理体系、人才市场...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工作艰巨,任务繁重,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改革。联系玉溪地区实际,就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谈点意见。1、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素质,这是建立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是根本。但是,目前从总体上看,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仍然起着主要的制约作用,企业仍为行政干预过多、负担过重等问题所困扰,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产品定价、进出口经营、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等主要权利都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捆在企业身上的绳索并未解开。从企业本身来说,也存在着躺在国家身上,不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人事部部长宋德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事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提出决定》中指出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五个主要环节,都同人事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  相似文献   

15.
<正>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项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而且为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目标既已确立,方向也已指明,我们就要积极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来一个新的飞跃,深刻理解市场经济的实质。列宁曾经讲过,哪里有社会分工,哪里有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社会分工、商品生产发展到什么程度,市场发育就到什么程度。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解除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以便按照市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者说是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而这一改革目标模式的建立必须靠立法来最终完成和确立。因此,加强立法工作,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关重要。为了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使立法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很有必要对我们过去的立法工作进行一些反思,对今后立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作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 立法工作要从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转到为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上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加强了法制建设,立法工作有了很大发展,我国各级立法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其中许多法律法规是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情况制定的,对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17.
文化要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成汝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文化建设应自觉地眼从和眼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这是文化建设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是文化建设坚持“二为”方向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八届人大又制定出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行动部署,这对加速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根本改造,使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具体管理制度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对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贵州属边远、贫困的山区省份、少数民族多,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在迎接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中,如何抓住机遇,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发展自己,缩短与发达省区的差距,这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开始了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更需要完备的法制规范和保障。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一是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二是强化执法力度,加强执法工作。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把经济立法放在了首位,努力使立法工作与改革的步骤紧密配合,立法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共制订、修改法律和通过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6个,其中有12个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然而我国的执法工作却没有  相似文献   

20.
<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四十多年来,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已逐步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表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朝着越来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转化。一、改革前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定了以计划为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近三十年来,这一体制始终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1)在经济决策方面,决策权高度集中于国家,企业缺乏自主权,成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物。(2)在经济调节方面,主要采取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的管理手段,排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3)在经济利益方面,过分强调国家利益,忽视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利益,在分配中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