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适用李兴安为了惩治伪造货币和金融票据诈骗,信用证诈骗、非法集资诈骗等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简称《决定》),它以24条的篇幅对现行刑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作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领域中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犯罪行为,需要对刑法有关经济犯罪的规定,加以补充和修改。几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陆续制定了《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关于惩治假冒注  相似文献   

3.
1998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自1997年新刑法实施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修改补充刑法的第一部重要法律。对于完善刑法打击当前涉及外汇的金融犯罪,维护国家外汇管理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亚洲金融危机涉及面的扩大,我国外汇金融形势出现了新情况。1998年在对外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增速却显著放缓。外汇资金的大量流失,是因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令智昏,挖空心思于起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勾当。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行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决定的颁布,对于打击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进行偷税和骗取国家税款的犯罪,提供了法律武器,对刑法的有关规定作了修改和补充。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障国家税收,我国在税收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实行以增值税为主要内容的流转税制度。但是,一些违  相似文献   

5.
1979年颁布的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在我国首次规定单位犯罪的是 1987年 6月 2 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海关法》。以后的一些单行刑事法规陆续规定了一些犯罪也可以由单位实施。在总结关于单位犯罪立法经验的基础上 ,1997年的新刑法用两个条文对单位犯罪做了明确规定 ,在我国刑法发展史上 ,首开在刑法典中规定单位犯罪的先例。可见单位已经成为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刑事犯罪的主体 ,这是现行刑法对旧刑法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刑法在犯罪主体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发展。将单位作为犯罪主体 ,在我国新刑法中规定单位犯罪的内容 …  相似文献   

6.
信用卡,是银行根据用户申请,依照一定的规定程序,发给用户用于购买商品、取得服务或提取现金的信用凭证。自1989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制定"牡丹"信用卡章程之后,其他专业银行也先后开办了信用卡业务,从而建立了我国信用卡制度,然而,恶意透支等利用信用卡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也出现了。针对这一实际,199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下称《决定》)中规定了信用卡诈骗的刑事和行政责任,新《刑法》  相似文献   

7.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草案)》的说明。为了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1997年修改刑法时,对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的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金融诈骗犯罪以及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等作了规定。近年来,在这些方面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应当给予刑事制裁的严重违法行为。一些人大代表和司法机关、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根据新的情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刑法在抑制金融犯罪、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还处在不断改革过程中,金融体系和相关的金融法律体系还需逐渐完备,同时立法经验还不足,我国的金融刑法还存在不少缺陷。完善我国金融犯罪立法的途径在于改变金融法律与刑法典对金融犯罪的规定:金融法律具体规定金融犯罪的罪状,不具体规定其法定刑或通过空白法定刑方式规定如何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典通过空白罪状的方式规定金融犯罪的罪状,并具体规定其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4号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经2002年12月3日第43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行长周小川二○○三年四月九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刑事诉讼法缺乏相应的诉讼程序规定.借鉴法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的规定,我国应在《刑事诉讼法》中设专章对单位犯罪诉讼程序加以规定,明确对单位犯罪的职能管辖与审判管辖.  相似文献   

11.
我国虽然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但如何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与该公约相衔接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关于私营部门内腐败犯罪的规定,从私营部门内贿赂犯罪到侵财犯罪,将其与我国刑法现行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利于我国立法上的完善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05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鉴定机构的管理体制、鉴定机构的资质要求等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决定》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司法鉴定立法的空白。但是,鉴于一些问题已经涉及整个诉讼体制改革甚至司法体制改革,因而将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仅仅寄希望于《决定》的出台和实施是远远不够的。下面试就目前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其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政策信息     
《政策》2009,(11):69-70
最高检扩大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范围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规定》开始实施。新规定取消原来录入和查询范围的限制,由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政府采购等五个领域扩大到所有领域。此次新规定对查询范围进行修改,以加大贿赂犯罪成本,发挥更强的警示和震慑犯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国《少年法院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对适用范围、启动方式、调查程序、裁判、撤销等都作了详细规定。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也建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但比较德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仍过于空泛。在适用范围与适用程序方面,两国之规定有着较大差别。德国制度的适用范围在年龄、刑罚等方面皆广于我国,且涵盖品行要求;其适用程序以申请为主,必须进行调查并听取多方意见;其法律后果之效力也强于我国。有鉴于此,我国可借鉴德国有益经验,增加关于适用范围与程序的规定,以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作了一系列重要的修改,其中提高诉讼参与人的诉讼地位,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是这次刑诉法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我国刑诉法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目的。证人作为向司法机关陈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的重要诉讼参与人之一,其诉讼地位独特,确保证人依法作证,并切实保障证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和惩罚犯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决定》就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刑事案件居高不下,严重暴力犯罪增多,犯罪的种类和手段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都对我国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决定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特别强调要"尊  相似文献   

17.
宁黎黎 《人权》2006,(5):47-49
7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立案标准》)。这是对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立案标准(试行)》)的继承、完善和发展。《立案标准(试行)》对于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反渎职侵权职能,惩治和预防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立案标;隹(试行)》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需要。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渎职侵权犯罪立案试行标;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贿赂犯罪,规范工程建设市场,促进公平竞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规定》等规定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决定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外国刑法、《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关于受贿罪犯罪主体的考查,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我国刑法中关于受贿罪犯罪主体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0.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作了一系列的重大修改和补充,必将对我国的刑事司法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革与完善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的庭审方式。根据《决定》规定,庭审方式的改革与完善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由实体审查改为程序性审查所谓程序上的审查,是指是否具备基本开庭条件方面的审查。修改前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