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洋洋  李纶 《前沿》2013,(10):167-169
彝族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耀眼明珠,是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综合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经济状况、传统文化、交通地理、审美心理、历史战争等多方面因素形成并不断发展演变的,同时彝族服饰也是在以实用功能和心理满足为目的的基础上不断变化的。凉山彝族男下装在不同方言区有大裤脚、中裤脚、小裤脚三种主要形制。寻求彝族男下装不同形制的缘由可以从新的角度完善凉山彝族地区的服装文化史,加深彝族服装所体现的凉山地区物质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发展的历程及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民族服饰研究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与特点,并对当今民族服饰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实证,是划分民族形象的重要依据。民族服饰形象地显示了这个民族的经济生产、生活的发展水平,显示出民族的文化艺术和美学观念的传统心理,它对于民族学,考古学和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苗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区,三百五十多万苗族人口有四分  相似文献   

4.
木基元 《思想战线》2002,28(3):68-70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纳西族服饰流变的研究和纳西族服饰的传承推广 ,为各民族服饰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一个范例。继承、创新是弘扬民族服饰文化的根本 ,要以文化互动的视角和观点 ,正确认识民族服饰的重要价值 ,搞好舆论宣传 ,并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走与旅游同步发展的道路。从实际出发 ,采取分类指导、全面启动的原则 ,从而加快与世界的接轨 ,是我们传承和发展民族服饰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族服饰之文化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传统民族服饰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复兴大旗下,各方人士纷纷为之进言献策,并已达成许多深层共识。但这些共识多数都只是从一个层面或一个方面看待传统民族服饰的复兴。本文把传统民族服饰放入全球化背景中,分别从物质器物、符号和象征物以及传统民族服饰所涵盖的意义三个层面进行文化剖析,以期对传统民族服饰复兴的走向进行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6.
王晓卉 《前沿》2013,(7):157-159
民族服饰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民族形象的标志,凸显民族化和个性化特征。蒙古族服饰作为民族服饰之一,随着时代发展有了新的面貌。了解蒙古族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状况,对蒙古族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的趋势,平面设计技术在工业产品、生活品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平面设计技术不断融入到民族文化中,融入到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设计中,同时,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的精华也融入到现在平面设计技术中,为平面设计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促进了平面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论述平面设计如何融入到少数民族服饰设计的构思、造型、色彩中,进而推动平面设计技术在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应用,与此同时,平面设计技术也从中得到发展进步,有利于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产业结构上的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本文在充分分析我国服装产业的现状的前提下,为服装企业和我国政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试论民族服饰的特点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民族服饰在取材、色彩、花纹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民族服饰是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具有实用、婚姻、宗教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
周玉洁 《人民论坛》2013,(10):234-235
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体系尤为繁多,且文化气息浓重.基于此,文章选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特征最显著的苗族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苗族服饰文化所展现的生态特征,从民族服饰生态美学概述着手,进行了关于民族服饰生态美学的探索与总结,以期为今后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切实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天地·祖先·鬼神:少数民族服饰的宗教精神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信仰文化现象,它不是个人心理的任意表现,而是有其产 生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种种实用功利目的。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它又是世俗化 的宗教礼仪,是连结鬼神与人间的媒介。有了宗教,并不一定就产生民族服饰;但假如没有宗教, 民族服饰是断然不会这般绚丽多姿、神秘奇伟的。正因了宗教,民族服饰才感动着天地人神、江 山社稷,影响着族运变迁等。  相似文献   

12.
彭惠 《创造》2001,(8):33-34
少数民族服饰被称为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和艺术,也是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是我国民族成份最多,独有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服饰绚丽多姿,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需要把对民族服饰的感性观赏上升到理性的学术性的收集、挖掘、整理、研究,开展对每个民族及每个民族的每个支系全面完整的学术理论研究。通过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第一,找出本民族、本支系中的突出特色,挖掘出与国内、国际各民族相比有突出特征的亮点。这是建设服饰文化的前提基础。第二,摄取最独特、最美妙、最闪…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丰富的民族服饰文化,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深入探讨的议题。有文化传承保护的老问题,也有当下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等问题,还有"非遗"这一公共的文化资源,在传承、产业化等实践中如何尽可能普惠大众等问题。杨源,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杨源教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85年经由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推荐,到国家民委工作,参与中国民族博物馆筹建。1990年后,她调入北京服装学院筹建民族服饰博物馆。2006年后,又因为在民族文化和博物馆领域卓越的成就,被国家文物局和文化部推荐到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担任副馆长(业务馆长)。工作中,她走遍全国民族地区,既征集民族文物,又从事民族服饰文化的田野调查,见证了过去30多年民族服饰的文化变迁,对民族服饰的传统与时尚如何对接等问题有深入的洞见。在云南,杨源教授近年来也多次参与民族服饰方面的工作。2019年由省委宣传部、省民族宗教委主办的云南卫视节目《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录制时,她是现场评委。也担任过楚雄"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的评委。因此,访谈中她对云南民族服饰的保护传承也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服装专业市场,可能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专业批零市场;专业批零市场,又可能是我国经济周期进入低谷期以来,萎缩最快的市场。本文拟通过对株洲服装大世界由盛到衰,面临危机的原因分析,探讨专业批零市场改革的前景和出路。一、株洲服装大世界面临的危机株洲服装大世界位于株洲芦凇区,曾是我国中南、华南和华东地区知名度很高的服装专业批零市场。1983年初创时仅有100多户经营户,1989年服装经营户发展到1000多户。在此期间,服装经营者由单纯零售逐步转向以批发为主,市场范围和规模也逐步扩大,由市工商部门…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各民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动力。黔东南是汉族、苗族、侗族、仫佬族等民族的聚居区,各民族不同服饰汇聚了黔东南地区多彩多元的服饰文化景观。文章以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服饰文化为考察对象,聚焦这一区间内各民族服饰的迥异风格和不同民族服饰文化的相互借用、相互学习的现状,阐析黔东南民族服饰文化多元共生、一体交融文化图景的具体内容、形成原因和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加快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路径体系,激活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6.
罗国泰彝族保山行署民族宗教事务局人类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人们对生活充满多种美的追求 ,民族服饰形式多样 ,绚丽多彩 ,本身即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特点和人们的需求 ,因此易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 ,从中得到思想情趣的陶冶和美的享受。但是民族服饰大都比较复杂纷繁 ,制作、穿着都不简单 ,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要求不太适应 ,因此大有必要在保持民族基本特点的前提下加以改革、改进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适应市场 ,为更多的人便于接受、携带、穿着。同时还应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勇于大胆吸纳国内外各民族服饰的某些长处和现代科技…  相似文献   

17.
穿民族服饰与否,看来似乎是件小事,用不着小题大作,加以议论一番。其实不然,它牵涉到民族政策重大问题,也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我国《宪法》规定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民族服饰,便是其内容之一。因此如果有意、无意地歧视它,就可能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感,就会影响民族之间的团结。 然而,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对民族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对穿着民族服装的看法上,有  相似文献   

18.
“我自小受父亲、姑姑的影响,喜欢傈僳族民歌,也唱得好。”在2019年的“百名人才”培训班上,66岁的八才三一身傈僳族传统服装很惹眼。八才三1987年到1998年期间当选过乡、县、州人大代表,曾获得2008年首届云南民族服饰服装文化节傈僳族民歌“摆时”大赛金奖、2009年怒江大峡谷澡堂会“移动杯——澡堂恋歌”傈僳族民歌“摆时”歌王,相继被评为县级、州级、省级民间艺人。  相似文献   

19.
赵平 《北京观察》2006,(2):43-46
实施服装名牌战略的意义 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服装业由于劳动力低廉和丰富,迅速成为世界服装业的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出口大国,9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世界第一大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我国目前还不能算是服装强国,其中一个标志就是我国还没有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知名服装品牌.当代服装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已从劳动成本的比较,转向服装品牌的较量.缺少国际知名品牌,是我国中高档服装缺乏国际竞争力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品牌建设已成为我国服装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透过民族服饰的款式形制、图纹装饰等习俗去剖析其中积淀的、约定俗成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有利于民族文化研究,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