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性质上分,假新闻可分为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两种;从表现形式上看,又可分为完全失实、局部失实、细节失实三种情况。假新闻的危害十分严重,不仅给被报道单位带来损失,而且还会使新闻媒体本身的信誉受到损害。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因此,防止假新闻刻不容缓。媒体间的无序竞争固然是假新闻形成的重要原因,但至少还有两点应引起重视。一是编辑人员把关不严,二是媒体没有形成良好的审稿把关机制。要最大限度地杜绝假新闻,维护新闻的尊严和媒体的形象,首先,编辑要有责任心;其次,要建立健全审稿制度;第…  相似文献   

2.
五色梅     
《党建文汇》2002,(19):47-47
套话,失实的行业承诺,提拔,始料不及,下岗的理由,反唇相讥,如此下基层,断奶  相似文献   

3.
对避免报道失实的问题,人们一般比较注意消息和通讯,然而,有些评论中失实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其中有的是所介绍的事实失实,有的是对总体情况判断的失实,等等。其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4.
新闻“打假”刻不容缓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介中失实报道和假新闻屡屡出现,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败坏了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声誉。纵观这些年来各新闻媒介中出现的失实报道和假新闻,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涉及的新闻体裁和领域不断扩大。假新闻由过去的奇闻轶事、花...  相似文献   

5.
《党建文汇》2008,(5):18-18
3月中旬,西藏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但一些西方媒体却对此进行大量失实的报道:这些报道引发中国境内外众多网民的强烈抗议。  相似文献   

6.
闻新祥 《学习月刊》2009,(18):76-76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解决好干部选任的关键,就是在选拔任用过程中能否做到广泛了解民意,充分体现民意,切实尊重民意,不断增强干部选任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防止和克服干部选任民意失真失实。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8,(6):59-60
我是一名纪检干部,接触过不少举报的匿名信和群众的来访告状,其中情况复杂,真假难辩,处理起来很棘手,最重要的是如何区剐诬告、错告和检举失实的界限。对此请予指教!  相似文献   

8.
在干部考察工作中 ,存在着对考察对象失真失实的问题。干部考察失真失实的主要原因 :领导用人的指导思想不正确 ,考察人员的素质不高 ,缺少衡量干部标准的科学方法和量化尺度及考察范围与谈话对象设置不科学等。为了防止考察失真失实 ,“一把手”必须是党性强、公道正派、知人善任的领导者 ,考察时应动静结合 ,扩大考察范围 ,建立健全干部考察责任追究制度并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考察队伍。  相似文献   

9.
干部考察的真实性是培养选拔跨世纪高素质领导干部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干部考察先实失真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从而造成选人用人失当。因此,彻底解决干部考察失实失真的问题,应成为各级组织部门研究的新课题。一、干部考察失实失真的主要表现一是成绩多,问题少。有的干部抱着“多栽花,少栽刺,留得人情好办事”的信条,向考察组“报喜”多,“拥护”多,“恭维”多,谈问题少。二是私情多,原则少。有的谈话者摆脱不了私情困扰,说违心话,办违心事,明知是缺点,也少说甚至不说为佳。三是避重多,着实少。…  相似文献   

10.
虚假失实报道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杜绝虚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也一直在新闻界警钟长鸣。但时至今日,依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受众面前的虚假失实报道,从某种程度上说,呈现出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的态势。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报刊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准确、公正,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报刊的出版秩序,最近,国家新闻出版署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相关条款,对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的处理作了如下规定:一、报纸、期刊必须遵守新闻出版法规,刊载新闻报道和纪实作品必须真实、准确、公正。报刊不得刊载虚假、失实的报道和纪实作品。二、报纸、期刊刊载虚假、大实报道和纪实作品.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出版的报纸、期刊上进行公开更正,消除影响;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关出版单位应当依法承担…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不久前下发《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同时,新闻媒体如果对正在审理的案件报道严重失实或者恶意进行倾向性报道,损害司法权威,违反法律规定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相似文献   

13.
目前,干部考察(核)工作中存在着失真失实,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干部考察(核)制度存在缺陷,考核工作各项环节存在失真失实现象,参与考核者心理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干部教育,下放权限,改进方法,开辟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4.
新闻真实与失实是客观存在的一对矛盾。有新闻就存在新闻失实的问题,这可以说是新闻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远的不说,仅以新闻真实性得到大大增强的最近10年为例,新闻的失实、报道的虚假还是相当严重,可谓面广、量大。面广就是从中央到各地新闻机构,都普遍存在着这个问题。1979年新华社国内新闻共发了更正66条,平均每月5条半。1983年11月至1984年5月,某一省报仅在半年多一点  相似文献   

15.
干部考察工作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关键环节。考察准确,任用才能得当;考察失真,任用必然失误。如何全面准确地识别干部,避免考察失真失实,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也是当前必须下决心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考察工作,保证选准人用好人。  相似文献   

16.
《1933:福建事变始末》一书共有十四章,其中直接叙述十九路军入闽过程和“福建事变”始末内容的那七章,主要是用“福建事变”参与者、知情者的回忆资料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作、文章集合而成.源自主客观诸因素,该书失实内容颇多.因此,对该书的失实内容及其成因作辨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1933:福建事变始末》一书共有十四章,其中直接叙述十九路军入闽过程和“福建事变”始末内容的那七章,主要是由“福建事变”参与者、知情者的回忆资料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作、文章集合而成.源自主客观诸因素,该书失实内容颇多.因此,对该书的失实内容及其成因作辨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考察失真、失准、失信,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建设。考察准确,任用才能得当。确保把人看准看真,防止考察失实失真,最根本的就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察工作制度,进一步改进干部考察方法,完善干部考察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检举控告是党员、群众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也是纪检监察机关获取问题线索的重要来源。但现实工作中,一些失实举报客观存在,尤其对党员、干部的诬告陷害时有发生,这不仅会浪费执纪执法机关办案资源,还严重影响被诬告陷害者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污染一地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20.
举报失实会不会被视为诬告陷害?编辑同志:近来从新闻媒介了解,在当前反腐败斗争中,全国各检察和监察机关对群众举报的大量经济犯罪线索进行了认真办一处,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可喜成果,增强了群众对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信心。我也想举报自己所了解的线索,但又担心自己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