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子恢与六十年代初中期广西农村生产责任制何成学邓子恢同志在五六十年代里,长期作农村领导工作,对搞好农业生产十分重视。这使他与六十年代初中期广西农村生产责任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广西在当时所实行的农村生产责任制,不论是就其规模,还是就其时间来说,都是全国...  相似文献   

2.
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的突破口。2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认真总结农村改革的丰富经验,对于我们自觉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推动农村乃至全面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全国一样,广西的改革也是率先从农村突破。70年代末期,河池、百色地区一些农民自发推行农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实行包产到户,农民的自觉行为推动了全区冲破“左”的束缚,大步迈进改革开放的行列。20年来广西的改革开放成就辉煌,实现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在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了解广西农村改…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1,(12)
正邓子恢是我党农民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在农村工作方面有过巨大贡献。邓子恢一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心为农民谋利,成为我党著名的"农民问题专家"。央视近年播出了电视剧《邓子恢》,剧中主题歌唱到:"放不下农民的衣食,忘不了父老的情谊。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我人生全部意义。"这几句歌词,既是邓子恢不忘农民本色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革命生涯的最高褒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邓小平同志198O年5月31日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中说:有的同志担。C搞包产到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C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经济的主体现在也还是生产队。这些地方将来会怎么样呢?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  相似文献   

5.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时,有一段关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讲话——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依靠群众推进改革,这是一条重要的经验。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同政治体制改革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要在农村基层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  相似文献   

6.
黄莺 《传承》2003,(1):9-12
土地改革结束后,广西农村的经营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农业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再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政府这么一个过程。回顾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广西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几次变更,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会有更切实的理解,对今天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更有一种迫切的希望。一、农业合作化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以后,广西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一)从生产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  相似文献   

7.
韦显知 《传承》2014,(8):32-34
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尽管社会上对包产到户持批判态度,但包产到户在广西环江县从未间断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从实际出发,特别强调要建立各种生产责任制,深得广大农民的拥护,原来暗中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才得以公开并合法推行。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30年前的包产到户政策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那么30年后的今天,历史再次把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推到了前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部署了以土地流转为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农村改革。这一改革不仅为今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高度顺应了亿万农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与此相适应的是,随着2007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应运而生并走上实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相似文献   

9.
发展民营经济 ,认识是第一位的。如何解决人的认识问题呢 ?根据我的经验 ,要请实践做“先生”。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甘肃搞包产到户的时候 ,就有一些人想不通。那时我是省委党校的副校长 ,省委在党校办学习班 ,有的人就说包产到户是搞“单干” ,甚至说是“资本主义复辟”。后来采取什么办法呢 ?让想通的人先干起来 ,想不通的另给他一个位置 ,不减他的工资也不撤他的职 ,让他看一段时间。结果搞了一两年后 ,包产到户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生产很快发展了 ,在旁边看的人也想通了。现在我们发展民营经济 ,有的人思想也不是太通 ,认识还没有上…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世贤、黎红刚在《江西社会科学》上撰文,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关于农业的战略地位问题。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在勾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业经济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二是关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邓小平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实事求是地了解了中国农村问题,他推行包产到户绝不是要摒弃毛泽东一贯追求的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11.
薛驹 《今日浙江》2008,(19):18-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浙江省委就开始抓农村改革。那时安微省小岗村“承包到户”的经验,已经开始介绍推广,但是干部中认识很不一致。到1979年9月,中央召开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普遍推广安徽经验,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农村改革。当时还有不少人不同意承包到户,省委内部也有争论。对此,我也到过绍兴、慈溪等地农村进行了调查,找了一些农村劳动模范、农村基层干部,与他们探讨,谈起包产到户,他们都表示摇头和怀疑,有的干部发牢骚,“辛辛苦苦三十年,一退退到解放前”。但在温州、台州等地,不少地方干部和农民是赞成的。在新昌、仙居、  相似文献   

12.
对横县农村股份合作制发展的探讨高云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广西横县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发展,为深化横县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腾飞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一、横...  相似文献   

13.
30几年前,小岗村农民的自发行为,自下而上的引发一场生产力革命,促成了中国农村的包产到户。时至今日,时移势易,包产到户的先进性已经衰减,必须与时俱进,顺势改革。如何再度激发农村活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急需破解的课题。重庆作为全  相似文献   

14.
20年前,皖北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愿按手印要求包产到户、自主经营,于是,中国农村出现了历史性的变革——划分责任田; 20年后,皖南芜湖县莱塘村农民又是自愿接手印要求“化零为整”集体兼并到企业,于是中国农村改革又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农村企业化。  相似文献   

15.
农村改革之初进度不畅,党内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是否允许农民包产到户分歧很大,争论不断。改革者进行了各种努力,从个别试验争取农民拥护到总结经验寻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持;从争取政策松动到寻求政策推行。最终,全党达成了农村改革的共识,包产(干)到户借中央一号文件之势迅速普及全国。总结当时全党改革共识形成的经验,对于当前深化改革、凝聚共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广西农村带进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无论在农村经济建设,还是在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上,都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亮棹 《创造》2008,(12):48-48
党内资深农村政策专家,他主导起草的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结束了长达30年的“包产到户”争论,从而掀起了30年改革史中最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农村改革。此后他连续五年领衔制定中央一号文件,最终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2,(10):42-42
“弯腰曲背三千年,风吹日晒苦耕田”是对农民艰辛耕作的真实写照,为改变这一现状,27年来,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村之所急,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辛勤耕耘,成绩斐然。他就是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推广研究员李如平。  相似文献   

19.
郑则平 《政策》2000,(3):20-20
读罢这篇来稿,真为鹤峰的农民高兴,为中国农村的进步高兴。包产到户让中国农民获得了实在的经济自主权利,农村的民主选举,又让中国农民感受到了政治自主权利的神圣。 从为民作主到人民自主,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推崇“为民作主”,张扬“为民作主”精神,像妇孺皆知的  相似文献   

20.
邓子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农村土地改革就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他曾指出土地改革不仅是为了发展生产,而且是中国人民完成革命任务与立足世界的根本大计。新中国成立后,他针对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结合自己的调研情况,就新中国农业合作化发展道路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