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燕 《法制与社会》2012,(28):119+122
"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必须"是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检察机关公诉业务工作必须以"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必须"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本文从阐释"六观"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检察机关公诉环节在贯彻"六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公诉环节如何贯彻"六观"等核心价值观,以推动公诉工作的与时俱进、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程序自觉是对法定程序的自我觉悟和觉醒,程序自信是对法定程序的本质和价值功能的深度认同,并积极追求其实现的坚定信念和信心.面对修改后刑诉法带给公诉的新挑战和公诉实践中存在的理念滞后、定位欠缺、思维单向等问题,公诉适应修改后的刑诉法,需要通过把握程序价值,调整公诉模式,完善公诉机制等路径树立和增强程序自觉与程序自信,进而积极将新的挑战转化为在新的法律制度要求下提升公诉水平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公诉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合目的性与合法律性,公诉的合目的性与合法律性二者之间在一定情况下存在冲突,当二者发生矛盾冲突时,应坚持价值衡平原则。公诉应当既是社会安全的保障,同时也是个体权利的保障;既要实现法律所追求的一般公平正义理念,也要遵守现实的实体和程序法律。应当坚持公诉合目的性与合法律性的统一,任何过分追逐单一性的做法,将必然导致公诉失去其根本价值,破坏公诉的基础,导致公诉异化。  相似文献   

4.
田晓康 《法制与社会》2011,(11):209-210
构建公诉工作质量与效率评估体系,体现了"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各级人民检察院公诉工作的首要价值目标。在厘定静态要素——公诉质量指标、公诉效率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公诉质效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管理决策理念、配套措施以及指标权数的运用,寻求为检察机关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夯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公诉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伟 《法学研究》2002,(2):20-32
公诉的价值目标是国家与社会通过公诉活动所追求的结果。公诉在客观属性上具有众多功效 ,但国家与社会自觉追求的是其中最有意义的功效。公诉的价值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法律正义 ,这是公诉的外在价值 ,保证公诉结果的正确性 ;二是体现程序公正 ,这是公诉的内在价值 (独立价值 ) ,突出公诉过程的公平性 ;三是注意诉讼效益 ,这是公诉的功利价值 ,强调公诉制度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6.
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从事公诉工作的检察官,笔者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其对公诉工作的指导意义做了粗浅的阐述,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然成为指导公诉工作朝着保障人权、尊重法律、公正执法的方向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导航塔,并结合实践工作,从五个方面概述了在公诉工作中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宝合 《政治与法律》2007,3(6):140-145
刑事检察公诉具有调整、评价、监督等职能作用。刑事检察公诉的职能、作用等属性,对构成刑事检察公诉价值事实的组成部分即价值目的选择有着内在规定性。刑事检察公诉的价值追求应该在其目的理性支配下,服从和服务于司法价值追求,既以控方的身份出现在刑事诉讼中以追诉犯罪,又在其行使公诉职能中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以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在出庭支持公诉过程中的法律监督问题 检察机关对在出庭公诉过程中的法律监督,对审判机关提出纠正意见的职权的行使,根据有关实施细则的规定:在检察机关内部要经过一定的程序,规定公诉人员在法庭上发现审判活动有违法情况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就要经过检察机关内部的一系列过程。所谓“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应该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违反《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9.
向泽选 《河北法学》2008,26(4):71-75
现代公诉制度的发展渊源、刑事公诉的功能以及价值目标,说明刑事公诉具有法律监督的属性。刑事公诉的法律监督属性又要通过特定程序,借助相关措施和制度方能实现。为强化和突出刑事公诉的法律监督属性,就应当从制度规范上健全证人出庭作证机制、推行量刑建议、明确刑事抗诉的标准以及提高和完善公诉人员的公诉能力。  相似文献   

10.
WIDELYSENSEOFPUBLICPROSECUTIONSHOULDBEESTABLISHEDANDTHESTANDARDOFLEGALSUPERVISIONSHOULDBEINCREASED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现行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诸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诉讼程序和庭审方式等。作为提起公诉机关的人民检察院传统的公诉观念已难以适应诉讼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而应当树立起与此相适应的大公诉观念。以公开、公正和文明执法,不断强化、完善和提高法律监督水平.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一、大公诉观形成的必然性及产生基础传统的公诉观,是指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11.
刘军 《法制与社会》2010,(31):128-129
公诉工作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又是检察环节的最后一道关口,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公诉工作必须以提高办案质量为核心,公诉人必须遵循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基本原则,在公诉工作中要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公诉队伍建设机制,建立案件质量管理机制和防漏防错机制,努力提高公诉案件质量、防止错案的发生,确保在公诉环节的公平、正义,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刑事诉讼中,罪名的产生要经过认定法律事实、选定法律规则、法律规则与法律事实的耦合三个环节。由于在这些环节中事实认定的不确定性、法律适用的可选择性和司法主体间的角色差异,导致了刑事司法中罪名的不确定性。公诉工作要充分利用刑事罪名不确定性所留下的合理空间,实现公诉的价值目  相似文献   

13.
公诉工作考评机制是认定和评价公诉工作成效的机制,对公诉工作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均属显著.它是我国多年来司法实践的产物,是法律传统、制度背景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生命力.公诉工作考评机制是认定和评价公诉工作绩效的体系和标准,同时其又能反作用于公诉工作,促使公诉工作追求考评机制的内含价值,并向其靠拢①.当前考评机制在对公诉工作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已初步显现,公诉工作受到一定束缚,部分公诉案件的质量也受到了妨碍.  相似文献   

14.
公诉加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模式是对国外检察制度职能演变辨证扬弃、符合我国宪政体制和社会实际的选择。它没有破坏刑事诉讼中控辩平衡原则和法官独立裁判的原则,没有损害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在检察制度完善与构建中公诉与监督的核心争论中,去公诉取监督,抑或取公诉去监督,都不能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法律监督的深刻内涵,坚持公诉加监督的检察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公诉权的属性在不同法律架构与传统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我国的公诉权具有法律监督属性。控诉犯罪、维护公益、法律监督是公诉权在不同层面的功能,三者相互依存,并不矛盾。权力属性不同,对权力配置的要求就不同。我国公诉权的优化配置,要根据其法律监督属性,以公诉权的民主、公正、高效运行为目标,完善公诉权能,优化公诉程序,创新公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对侦查权、审判权的制衡功能和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公诉职能和诉讼监督职能在法律监督属性上具有一致性,都是实现法律监督的必要载体。并且,公诉职能是诉讼监督的核心权能,是诉讼监督得以实现进而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主要手段。两者的联系不言而喻,然而关于公诉职能和诉讼监督职能,特别是和诉讼监督中的审判监督能否并存却有诸多争议。一、对公诉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分离说的回应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者地位早已在宪法中得到明确,但仍有部分学者认为公诉与监督职能存在角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法学界,有学者认为,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国外的检察机关只承担公诉职能,符合“控辩平等”诉讼结构的要求,而我国的检察机关既承担公诉职能,又承担着法律监督职能,不符合法治国家公共权力配置的基本原理,破坏了正当程序所要求的“控辩平等”的诉讼结构。这是对我国公诉和法律监督的误读,也是对我国司法体制的歪曲。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法治,既意味着善法之治,更蕴含着人类对普遍的道德理念价值与终极关怀目的之追求;法治,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规则体系与制度的客观组合,而且还包容了人类在认识与改造主客观世界过程中对自身生活目的和价值理想的情愫记载。道德法律化,既是将人类的道德理想、原则、规范铸为法律的过程,也是善法由此产生并存在的过程;法律道德化,则是使法律内化为更高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过程,更是法律得以被社会主体普遍遵守乃至信仰的过程。由是观之,由道德法律化到法律道德化,当是人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罗强 《法制与社会》2015,(5):102-1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本身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愈发复杂,为了维护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需求也变得愈发强烈,在法律体系中刑事检察诉讼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经济活动公平和规范性的维护作用极为显著,本文将从价值目的的角度出发,结合刑事检察公诉的实际,对刑事检察公诉的价值目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狭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法的实施所实行的监察与督促。在宪法和法律意义上,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的主体。刑事公诉权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权能之一,其产生是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秩序的需要。本文认为在民事领域推行公诉制度与实行刑事公诉制度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