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这段话,我连着看了几遍,每次心里都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因为我也是一个劳动者。田里的活我干过,车间的活我干过,工地的活我干过,机关的活我也干过。劳动才能体会劳动的艰辛,劳动才能发现劳动的价值,劳动才…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科书中,一直认为,只有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这种观点,其实是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我们认为非直接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从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著作来看,马克思不仅讲过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且讲过:第一、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会创造价值。例如,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论卜书中谈到服务劳动的时候就说过:“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象其它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  相似文献   

3.
<正>有一种职业,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付出,你没有体会过,就不明白其中的幸福;有一种幸福,你不曾拥有过,就不能感受那份信念的纯粹。十年前,大学毕业的我,成为了南京市鼓楼区下关街道多伦路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开启了人生的事业之旅。初来乍到,困难和无助接踵而来,党建、劳动保障、综合治理、卫生环境各个条口,这与我想象中的社区  相似文献   

4.
拥有纯粹     
冯艾 《半月谈》2005,(4):82-84
“从大山深处归来.我总有一种冲动,总想告诉我身边的朋友们: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段话是冯艾用她两度志愿服务的经历凝结成的。得到了许多志愿者的认同。记者拨通了冯艾的电话。她目前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不长的通话间.可以感受到志愿服务的经历给予她的远不是“体会”二字所能包含的.可以说是一场人生洗礼。  相似文献   

5.
提案工作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检验政协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提案一经立案,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委员意见或建议,而是一种集中的自觉的组织行为。严肃对待委员提案,是对付出艰辛劳动的委员的一种尊重,本质上是对民意的尊重,是对人民知情问政的一种尊重。办理好提案就成为体现政府尊重委员劳动,吸纳民智的十分重要的事情。总结几年来我市在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工作中的经验,我们切身体会到,  相似文献   

6.
怎样看待我国社会中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与剥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中的私营企业主,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先富起来的有产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他们致富的主要途径是靠劳动,还是剥削,这却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给我们提供了答案,那就是:这些财产都是私营企业主无偿地剥削了雇佣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但是,问题似乎并非如此简单。因为,怎样看待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与剥削,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个问题,马克思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也没有碰到过,不可能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同时,我们现在是发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译学辨误     
颜方明  范武邱 《求索》2005,(10):184-185
一“翻译学”与“翻译”、“翻译理论”之误读“翻译学”本质的争论,主要集中于:科学,艺术,或技术。自从有翻译活动以来,译者们就认识到翻译之艰辛。对于译者来说,要把原文信息与原文语言结构不同的另外一种语言传达出来必然会在如何恰当转换两种语言的符号方面碰到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并没有唯一的答案,从这一点来考虑,翻译是很接近于实用性操作“技术”的,现在很多翻译实践家都还持这种观点。当然翻译界更多的人不断提出翻译是再创造的艺术活动,译作有其独创的艺术价值,译文本身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到了二十世纪中期更是有人把翻…  相似文献   

8.
大凡一个村实现由乱到治由贫穷步入小康,背后都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都会有一些人为此付出过艰辛的劳动,这其中,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般的巨大作用不可低估。兴隆地村发生的由乱到治,实现在稳定中向前发展的事实再次诠释了这个论证。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校学报编辑的学者化李晓晴编辑是塑造国民思想文化素质的工程师,是默默耕耘,为人作嫁衣的无名英雄。编辑的劳动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他们以别人的文稿、著作为劳动对象,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加工、出版,目的是提高报刊质量,使其达到出版或发表的要...  相似文献   

10.
五六十年代之际,我国学术界曾经展开过一场有关中国资本原始积累问题的讨论,结果大多数人肯定中国有过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但是,应该看到,那时我国学术界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研究的历史还不长,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著作进行大规模的中文翻译也还处于开始阶段。就翻译情况看,1956年我国才出版了中文版的《马克  相似文献   

11.
23年前,他是一个贫困的农村青年,为了不拖累家人,靠务农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勤奋好学的他怀揣梦想,做过木瓦匠,干过养殖,开过餐饮,一路执着走来。13年间,仅饭店就开过11家,赔过10多万元,但他义无反顾.一次次从头来过。通过多年的艰辛打拼,他用勤劳的双手和永不服输的信念筑就了一条成功之路。现在,他已成为五家“香香”连锁饭店和一家美发店的大老板。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主席就任后首次出访,在电视镜头和照片中,人们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小个子——外交部翻译孙宁。在两会期间,由于给李克强总理记者会担任翻译,孙宁“火”了一把,其实,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孙宁就已是随行翻译了。“他一直在给领导人做翻译,只不过没有那么显山露水。”外交部翻译室前主任过家鼎表示,“外交部的翻译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3.
二百多年前,巴尔扎克就曾在他的《风雅生活论》中,将人的生活分成三种:劳碌生活、艺术家生活、风雅生活。他认为,大多数人都在过一种单调乏味的劳碌生活,“对他们而言,劳动就像一个谜,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谜底。”  相似文献   

14.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一种资产阶级法制原则,最早见诸于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中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之后,就一直作为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财产制度的国家法典所必须遵循的立法原则。如1804年公布的《拿破仑法典》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财产,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辛劳动而挣得的。我国宪法作为体现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意志的根本大法,理所当然地要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拒绝“私…  相似文献   

15.
自从劳动价值论提出以来,围绕着这一理论展开的争论一直就没有间断过。正如一位西方经济学家所指出的,假如有一种方法,可以计算出在辩护和批评每一种重要学说方面所用的全部劳动时间,则用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可能是最多的。这次中央提出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当然不是要在理论上继续或是终止对劳动价值论没完没了的争论,而是要运用马克思的这一基本理论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本文就应用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解决公有制企业职工、特别是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按劳分配问题,谈几点意见。在社会主义条…  相似文献   

16.
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虽然可以容纳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但是这种经营方式却难以通过吸纳现代文明实现农业现代化。马克思就这个问题曾指出过:“小块土地按其性质来说就排斥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的社会积累、大规模的畜牧和不断扩大的应用。”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在稳定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培植农村经济大户,通过发展农村大户经济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的过程是一种内生现代化过程,而且也是成本较低的现代化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经典的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1875年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前提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在这一著作中一方面重申了他们对未来社会的一贯看法,即“在一个集体、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了这样一个新的重要的观点,即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消费资料的分配中,“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  相似文献   

18.
做好机关工作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仅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而且要注意掌握干好工作的艺术和技巧。在工作实践中,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机关干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著作之“最”毛泽东著作里提到过多少个人名?最多的是谁?在正式出版的15种毛泽东著作中,涉及人物305人。最多的是蒋介石,共提1044次;其次是马克思,913次;列宁,663次;陈毅,188次;邓小平,184次;彭德怀,180次;恩格斯,150次...  相似文献   

20.
早就知道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和旅游学院院长方志远是全国人大代表,在大会召开前,记者就希望能采访到他,只是网络上那长长的一页简历让记者有点担忧:获得过那么多荣誉、出版过那么多著作的著名教授,会不会很难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