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健康人格是指大学生优良的内在健康品质和外在健康行为的统一体。网络文化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开展网络心理教育、重视网络伦理教育、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建构网络文化,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2.
行政人格是行政个体在行政活动中所具有的价值、品格和信仰的总和,它具有调控行政人员行为、生成行政领导非权力性影响力、形成良好组织环境等作用。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行政人格也会出现异化现象。塑造行政人员良好的行政人格需要从行政风格、精神价值观、管理方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范洁 《学习月刊》2010,(22):98-98
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吸收传统人格教育的有益经验.从现代意义上加以诠释.就能使其成为现代自我人格塑造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4.
常沛 《学习月刊》2012,(4):96-97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塑造的过程.越来越多样化,途经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影响力渐大的背景下.其道德人格的塑造的资源开发问题就越发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与核心则是对人格的完美塑造。由于人格是一个由认知、道德、意志和情感构成的完整系统,因此,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塑造人的良好认知品质、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和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6.
陆玲玲 《党史文苑》2012,(10):69-70
现代人格培育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核心。只有重视现代人格培育,才能提高德育教育的社会价值。提高德育实效性以促进大学生现代人格塑造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如何以生活德育对大学生施以现代人格塑造做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郭奕晶 《世纪桥》2009,(17):79-80
社会通常利用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的行为原理来塑造青年学生理想的道德人格。这种在单一、封闭、强制的社会状态下较有成效的教育模式,在现今民主、开放、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渐失成效。我们主张在确立青年学生道德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道德能力及责任感。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郭奕晶 《世纪桥》2009,(18):79-80
社会通常利用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的行为原理来塑造青年学生理想的道德人格。这种在单一、封闭、强制的社会状态下较有成效的教育模式,在现今民主、开放、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渐失成效。我们主张在确立青年学生道德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道德能力及责任感,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公仆人格是指作为国家公职活动主体的承担者,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个体形成的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合理的知识能力体系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模范的行为举止,是职业人格与个体人格的辩证统一,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是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由于公仆主观原因和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等客观环境的共同作用,公仆在人格方面出现异化现象,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塑造公仆人格已经成为时代迫切要求.塑造公仆人格必须从夯实制度基础、培养公仆文化和加强思想教育等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0.
公共性取向是政府行政理念与行政品格的最高要求,行政人格的类型决定了这种理念在行政中的实现量度,以公共性为标准来主导新时期的行政人格的塑造,对于政府规范或导向公共性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共性取向是政府行政理念与行政品格的最高要求,以公共性为标准来主导新时期行政人格的塑造,要求行政人员切实认识自身权力的“合法性”来源,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完善制度和机制建设,达到行政人格服务性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塑造健全人格、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才,乃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本文通过挖掘高校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深刻内涵,阐明了二者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并认真探讨和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荣辱观教育的诸多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塑造健全人格、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才,乃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本文通过挖掘高校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深刻内涵,阐明了二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并认真探讨和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荣辱观教育的诸多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由于境遇不同、历史不同、发展的方向及步伐不同,产生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当代,受资本全球化的影响,东西方的文化交融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能否出现全球化、一体化,在怎样的程度、范围上出现,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存在发展,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里确实有适宜马克思主义生根发芽的土壤,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有许多共通的哲学性思维。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必然。而在当下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中华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思想土壤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必将为中国人民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急剧转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结构与利益分配处于大调整中,社会角色变迁加速。如何顺应这一时势的膻变,促使人格转化和升华——塑造自我实现型人格?这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笔者拟对这一问题作些肤浅探讨,以求教于行家。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格的发展态势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存、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其中,自我实现是层次最高的需要。与这五个层次的需要相适应,社会主体人格也定化为五种,其中,自我实现型人格是人格高度成熟。整合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 ,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 ,文化融合直接反映在语言的融合趋向上。文章从文化交融的角度分析了汉、英借词各自的特点、词汇数量、借贷引进的过程和原因 ,指出现代汉语在融入国际文化时 ,需要制定汉语借词的原则方法以及常见借词的国家标准系统 ,使其标准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哈密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自古多民族聚居和多宗教并存的历史,造就了哈密特色鲜明的多元文化交融发展。分析研究哈密的多元文化交融发展问题,对哈密和全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斯普兰格在《青年心理》一书中指出:在所谓的青年运动中,有意无意地都会产生追求青年的独自天地的运动。威尼钦把这样的运动称为“青年文化”。但文化的财富是超越年龄层次的.所以青年文化不可能具有其独自的文化内容,它只不过是一种特有的社会形式.是作为隶属文化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人格素质的高低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质量.文章从分析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探讨了大学生人格塑造对未来社会及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