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心理的变化,任何一种社会心理的变化无不与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来,人们的社会心理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嬗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空间的拓展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和正在拓展着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舞台和社会心理空间。在社会体制转型之前,由于社会管理体制上的弊端,人们的生活舞台和交往范围十分狭窄,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是“血浓于水”,“亲不亲,故乡人”,习惯于依赖家庭,依赖国家,依赖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上对“学历腐败”问题,一直反映十分强烈。近年来有不少人,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通过各种手段,“巧取豪夺”地获得了高等院校的各级正规学历和学位。逮实际上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和知识尊严的公然亵渎,是一种扰乱社会评价机制的公开舞弊行为,对追求知识的莘莘学子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激励”效应。长此以往,人们对教育的平等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几年来 ,“新经济”一词使用十分频繁 ,且经常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因特网经济”等名词混用。虽然说法不一 ,但实际上是大同小异 ,它们所描述的都是经济运行形态发生的新变化 ,其实质意义是想告诉人们 :信息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将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 ,信息资源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性资源。尽管如此 ,人们仍不禁要问 :新经济到底是什么 ?国外新经济的最新发展如何 ?我国该怎么办 ?这些都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新问题 ,必须作出回答。“新经济”到底是什么?当前 ,国内…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社会以善恶评价为方式,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从传统道德中延伸出来的一种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在“网络社会”中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作出调整的行为规范或伦理准则的总和。网络道德教育就是针对人们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的行为举止所应遵循的网络原则、规范而展开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郭建宁曾指出,“潜规则”的盛行,是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如果“潜规则”成为常态,成为人们比较普遍的行为方式和生活哲学,这个社会的文化将是危险的。时间长了,它会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6.
我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标志着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游戏规则”将与国际全面接轨,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某些领域的变化甚至将是翻天覆地的。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约束力量,必将随着我国与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而发生重大变革。WTO,将推动纪检监察体制发生重大变革我国成为WTO正式成员,意味着中国社会多种经济成分的各种经济活动,都将呈现跨国界、跨区域、跨行业的态势。腐败现象的形式与内容将发生变化。以跨国界、跨区域、跨行业为基本特征的贪污贿赂行为将大量增加。在反腐败斗争中特别…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思维模式象一张巨大的网络,禁锢着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言行举止,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到了近代,随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随着西方先进事物的传播,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开始发生了变化,并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人们的自我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华夷之辨”观念日趋淡薄。长期以来,中国处在自然经济之中。自然经济是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特色的,它是一种超稳定的经济结构。在一个以自然经济为经济基础的国度里,是不可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经济发展之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和一个地区的发展,诚信尤为重要。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离开了诚信,就根本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真正发展。“信”的本义是“诚实不欺”。信用的核心是信任。从整个社会层面讲,信用是一种信守承诺的责任感,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道德感。它既是个人的一种品行,表明人们的认同程度,同时,也是社会的一种德性,反映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目前,我国信用问题几乎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一些政府管理机关以“乱收费”来增加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9.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的生存活动方法和形式,是人们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等行为方式的集合,是人们基于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条件长期采取的一贯性行为模式。一般地讲,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在不影响他人权益的前提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们生活方式的产生、变化、形成、延续,无不受其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地域等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同时,人的生活方式具有外部性,对外界环境也会产生影响。“谁是共产党员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一位名叫布罗克的德国老专家在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变革。在这个历史性的增变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必将发生相应的转变。笔者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人们的思维方式将发生八个方面的转变:──从执行思维转向决策思维。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处于被动执行状态。由于缺少自主、主动决策的条件,以致人们的思维逐渐趋于呆板拘泥,缺乏创见,形成一种“唯上唯书”、被动执行的思维定势。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主动经济。它创造了更多的选择吁全,更多地强调个人…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就业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使人们头脑中深层次的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开始凸显出来,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首先,理想和信念决定着人们的前进方向和精神状态。人是一种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动物,他不会也不可能像其他动物那样只会追求自己本能的满足。人在社会中生活,既需要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2.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提倡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市场经济属于经济活动范畴,主要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驱动人们行为的至上力量是“物质利益”的原则,其运行机制的本质和核心是优胜劣汰、公平竞争、平等交易;而为人民服务则属于道德活动范畴,主要在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驱动人们行为的至上力量是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高尚精神力量。尽管两者存在差异,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两者却是一致的。它们一致性的表现在于: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统一…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文艺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王中强文艺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活动,文艺产品作为精神食粮总是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灵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因而具有重大的社会道德效应。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文艺理论家和诗人,一生都十分关注文艺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口红效应     
《学习导报》2010,(2):56-56
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  相似文献   

15.
关于市场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问题杨文胜人类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人们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实践内容和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对此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考察和评价。同一个行为。它可能既是一个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个道德...  相似文献   

16.
一、迷信和邪教是人类社会的一对孪生怪胎 信仰本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对人们的生活、劳动、行为等具有一种支配作用。迷信虽然也是信仰,但它则是引导人们走向歧途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在自我精神状态中表现为一种盲目崇拜心理,它根植于对被认为至高无上、无所不能的彼岸世界的“权威”屈从。  相似文献   

17.
丘树宏 《学习导报》2011,(20):45-45
中山装是一种服装,却不是一种普通的服装。 100年前,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让中国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让中国千千万万男人和女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事情,有一件是与男人相关的“剪辫子”,因此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从头开始”的;另有一件是与女人相关的“放裹脚”,因此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从脚开始”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把企业推向了竞争激烈、变幻莫测的市场。企业处在社会经济急剧变化的风口浪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结构调整、职工下岗分流以及“破产法”的实施,不仅使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对企业职工的思想行为、经济生活、精神状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探 讨制度变迁动因的理论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两个概念 :制度与制度变迁。“制度”一词一直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它的定义不下数十种 ,其中比较公认和一致的观点是把制度定义为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一般根据人们的社会行为的性质和活动领域可将制度划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制度变迁一般是指制度规范的结构与功能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它所表征的是社会规范的客观运动状态及其事实陈述。实际上 ,制度变迁的发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人们的主观选择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根据…  相似文献   

20.
袁华明 《学习月刊》2012,(11):42-43
从现代世界各国的发展史来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定会遭遇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期间随着社会结构转换、运作机制转轨、利益分配调整和观念冲击转变,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样一种大规模、大幅度的调整必然会使社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社会各阶层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我国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内社会转型仍在继续进行中,在这一社会矛盾多发、社会情绪焦躁的特殊发展时期.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并逐步建立起更为完善合理的体制机制.新闻舆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这一时期建设性舆论监督无疑是推动社会顺利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