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江流域地域广阔,杂居着近五十个民族.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文献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主要表现为大义为重的家国争谐观、和平共处的民族和谐观、古今一体的历史和谐观、合一共存的天人和谐观和一脉共存的灵肉和谐观.  相似文献   

2.
紧跟紧追钱学森 在钱学森的青年时代,有一个对他“紧跟紧追”、如影随形的人物,名叫钱学榘。从钱学粲身上,折射出钱学森家族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丽江正处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纳西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存在着许多激励纳西民族历尽沧桑岁月的内在民族精神,它们符合现代的发展要求,是能够促进纳西民族不断发展,走向现代文明的优秀因素,挖掘、保护、改造、弘扬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借助传统的力量和其有效的形式,融入时代精神,是丽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纳西族以国为重的爱国主义传统  纳西族自古以来具有以国为重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历史上一直向往内地,支持和维护祖国这个大家族的统一。早在东汉初年,纳西先…  相似文献   

4.
党月异 《求索》2008,(9):227-229
清初士人浸透着个人恩怨的惆怅和苦恼伴随着明清易代的沧桑变迁而激起的满腔兴亡的感慨情怀,使他们处于前途无着的身份焦虑,如同一种时代的共同梦魇,蔓延在整个清初文坛。而清初戏曲以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极其深刻地反映了清初文人的身份焦虑,表现了他们忧国忧民的儒家情怀,以家国为重却又无路可走的苦闷与感伤。清初的很多优秀戏曲作品正是作家“焦虑”的儒家情怀的艺术产物。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5日,92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在北京逝世。蒋英是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女儿,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比较鲜为人知的是,她还是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表姐。  相似文献   

6.
今年12月11日,是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百年诞辰。1月30日,记者专访62岁的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他讲起了钱学森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并纠正了坊间关于钱学森的一些误传。  相似文献   

7.
恢复性司法是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转换,诞生于西方的法律文化之中,以基督教伦理和市民精神为支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家族伦理、重刑轻民以及家国一体与西方法律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对恢复性司法在中国的实践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山东人大工作》2010,(9):62-62
一个国家在遭遇危难之时,“爱国主义”的旗帜往往是最能鼓舞人心的,因为只有大家一起来爱国,国家才能不至败落,才能摆脱危难。家与国从来都是唇齿相依,国败落了,家也就不保了,所以人们愿意“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于危难时,"爱国主义"旗帜往往是最能鼓动人心的,因为只有大家一起爱国,国家才能不败落,才能摆脱危难。家与国从来都是唇齿相依的,国败落了,家也就不保了,所以人们愿意"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11,(9):52-52
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点评:孟子在这里讲了家、国、天下的关系。家是国的基础,家族的秩序和原则放大了,就是国家的秩序和原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所以古代有理想的人,要想做伟大的人,从小先从每天洒水扫地开始,要想治理国家,也要先从治理小家开始,这叫...  相似文献   

11.
王邦虎  梁德阔 《求索》2005,(3):169-172
本文认为在奴隶社会时期,宗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家国一体”,家即是国,国即是家。而到了封建社会时期,主要表现为“家国同构”,家与国分离,只是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似,国家对宗族的统治是通过乡绅自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汉字"家"是一个意蕴丰厚的文化之象,其"从宀人豕"的语象造型,直观地再现了农业社会主体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随着私有制和个体家庭的出现,"家"既成为亲情关怀的文化场,也幻化为自我设计的诗意栖居,并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被解读成"国"之微缩标本,投射出中国人归属于家、也归属于国的复杂情感层次。家国一体的观念意识,既对民族凝聚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封建政治运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后者在某种意义上促成了自周代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较多地选择了"礼"而非"法",作为维系家政国政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李峰  柯玉婷 《探索与争鸣》2022,(8):129-137+179
家国心态与社会结构互构,通过角色自然化、塑造社会群体的记忆和对事物进行分类等方式,处理个体与国家、群体与群体的关系,并作用于社会整合。家国心态源起于先秦宗法制社会,其心态秩序与宗法权力分配互为映衬。秦汉之后,家国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分类体系和认知图示成为自然化的社会价值取向,表现为忠孝互构的帝国心态秩序。近代以来的家国心态以传统的内生性形式为表,外生性的民族国家建设为里,表现为以“去家化”“以家喻国”等为内容的国家主义崇拜心态秩序。改革开放后,经历了短暂的迷茫后,对文化主体性和内生性因素的强调,成为家国心态的主基调。当下,治理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代表着心态秩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创造》1994,(5)
钱学森提出“大成智慧学”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经过多年的研究、思考,最近提出了集古今中外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大成的“大成智慧学”,为科学界打开了一条新路。著名系统学专家于景元说,目前,人类的科研工作越分越细,已多到有4000多个领域。如此众多而繁杂...  相似文献   

15.
《时事报告》2009,(12):73-76
国内 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逝世 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相似文献   

16.
甲国(上海)自由贸易讽粒区综合党委前身为上海综合保税区综合党委,成立于2010年1月,隶属于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并接受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党组领导。现有基层党组织106家.其中党总支5家,党支部101家,党员总数3074人。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省委党校、行政学院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为官学为先,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为官干为重,领导干部要勤于实践”。联系到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基层统战干部特别是乡镇统战工作领导干部当务之急是“学为先,干为重”。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也是我国当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从已有的相关著作、文章、报道可见,近年来学界对钱学森的生平事迹、钱学森的科学成就与学术思想、“钱学森之问”、钱学森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也是我国当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从已有的相关著作、文章、报道可见,近年来学界对钱学森的生平事迹、钱学森的科学成就与学术思想、"钱学森之问"、钱学森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仰望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感受共和国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从人们幸福而自信的笑容中,我读懂了家国情怀。国家一词本由"国"与"家"两个字组成,无论拆分还是组合,无不蕴藏丰富的内涵。"家"组成了"国","国"还原为"家",家国情怀不断显示出厚重的底色。家国情怀亘古不变。母亲是位小学退休教师。在她的教导下,从小我最先学会的名言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年已经78岁的母亲,每天看新闻、读报刊,关注国事。周末的日子,我们一家三口回去吃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