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协商性刑事司法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性刑事司法是对对抗式刑事司法的革命性变革,它强调诉讼主体作为诉讼和司法的参与者,承担着合作和追求共同体"共同的善"的责任,通过理性协商、对话,以"更好的理由的力量"追求公正和正义,避免法律诉讼蜕变为民间私斗的替代物,以实现社会和谐和持续合作.  相似文献   

2.
源于西方的恢复性司法,以被害人利益为中心,通过特定侵害各方的协商解决刑事冲突,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在西方数十个国家得以推行。恢复性司法作为传统刑事司法一种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已成为现代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对引入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恢复性司法在英美国家有和解、协商和圆形会议三种形式;这一制度强调法庭外解决纠纷、体现国家和社会的互动、在刑法中要求以犯罪人为中心并侧重预防犯罪,这与世界的最新局势和中国的现实都是相符合的;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没有恢复性司法的立法依据,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已经存在着一些符合恢复性司法理念的作法,这些做法为我国正式引入这一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少年司法中协商性司法模式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一种司法模式都蕴含着司法主体一定的价值取向。传统刑事司法模式源于司法国家本位主义,其价值核心以报应和威慑为主。但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刑罚报应和威慑观念已大大弱化,转而从特殊预防中发展出教育刑论,提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价值诉求。传统刑事司法难以满足这一价值诉求。本文引入协商性司法模式的概念,对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进行系统的论述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宽与严,犹如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两者取什么值,刑事司法实践才能得到“恰到好处”的坐标点,这是对政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司法工作者智慧和能力的挑战。众所周知,处理“刑事”所依据的主要是法律,尤其是在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越来越趋向于有法可依的今天,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法律与政策的决定与反决定关系,才能保障刑事司法实践活动宽严有度、宽严相济,符合法治精神。在刑事司法实践活动中,合法性是前提,离开合法性就无合理性可言,合理性比合法性具有社会心理认同感,因此更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对法律具有冲撞性;合理性的本质内涵是以理服人,相对于依法服人,境界更高,因此它对法律具有挑战性。这种冲撞性和挑战性即使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呈现出“决定作用”的态势,那也不能跨越合法性的底限,只能通过立法程序促使合理性的诉求上升为合法性的内容,在合法性的与时俱进过程中实现合理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当恢复性司法理念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理念相契合时,人们开始思考这一制度怎样才能与中国的社会背景、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和法律文化恰当融合,以实现传统刑事司法模式向现代刑事司法转变,更好地为我国司法实践服务。公平、民主、人权价值要求下的和谐社会构建必将为恢复性司法提供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权威 《法制与社会》2012,(21):280-28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刑事政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要通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实现社会的秩序性,消解社会的对抗性,达致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统一.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领域的运用对这一目标的达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情理”是指“人之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无特定内容及表现形式,具有潜在行为规范作用。我国现行刑事司法因刑事立法、司法过程的民主性、刑事司法者情理推断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其与情理间客观存在着紧张关系。我国刑事司法应合乎情理。合乎情理的刑事司法在最大限度地弥补刑事法律规范固有缺陷的同时能获取司法认同。为降低执业风险,刑事司法者在加强刑事司法过程情理色彩的同时应综合法律规范和情理来推定犯罪主观方面、认定犯罪客观方面,并在法律适用时兼顾情理。  相似文献   

9.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新型的刑事司法模式,在现今的刑事司法领域中,其正日益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运动,要引进这一在国外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好的法律制度,自然要经过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熟人社会在某种意义上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因此,有必要就熟人社会传统对于我国移植恢复性司法制度的作用进行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吴武忠 《法治研究》2008,(12):46-50
当前学界“西化”现象盛行.主流刑事司法研究呈现出重个体利益轻社会利益、重程序正义轻实体正义、重轻刑轻严打、重英美模式轻大陆模式的“四重四轻”倾向.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群众法律认同感的形成,也对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但造成了当前中国刑事司法理念的混乱。进而也对司法实务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果。必须切实扭转这种“纯西化”的刑事司法研究倾向。从根本上讲。中国的刑事司法研究应当把增强社会大众的法律认同感作为价值导向.把满足和适应广大民众的司法需求作为基础和目标.不断创新和完善刑事司法理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继建立 ,“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格局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建构科学、合理的中国区际刑事司法互助制度 ,已经成为中国四地立法机关、司法实务部门以及理论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为了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相关问题 ,澳门检察律政协会与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于 2 0 0 2年 4月 2 9- 3 0日在澳门联合举办了“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律研讨会”。与会的刑事法学专家学者围绕有关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诸多法律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疑罪是指司法机关对被告人是否犯罪、罪行轻重疑惑不决、难以确证的情况,是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常见现象。对疑罪的司法抉择原则,在人类社会刑事司法史上,有“疑罪从有”与“疑罪从无”的对立立场。“疑罪从无”的法律思想和司法原则被现代文明国家的刑事立法与司法普...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起诉为标志的现代刑事司法模式和以监禁刑为中心的现代刑罚结构带来了很多问题,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难于统一,被害人的损失难以获得补偿,成本过高,改造效果不理想等。面对这些问题,许多国家的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和学者开始探索和思考一种新的刑事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将对恢复性司法引入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引入刑事和解的基础及必然性,并简述引入该机制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人们对传统对立式司法的批判与反思,强调控辩双方通过接触和协商来解决刑事争议的协商性司法逐渐兴起并很快风靡全球。作为协商性司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刑事调解在中国这样一个素有调解传统的社会里有着十分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而刑事调解制度的成功构建,对于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无疑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协商性司法——德国刑事程序中的辩诉交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德国协商性司法简介 近年来,德国刑事司法的实施状况经历了剧烈的变化.指控、量刑与案件处理中的协商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这些协商实践曾被认为与德国刑事程序中的若干诉讼原则与司法传统是相抵牾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等三个文件,对检察机关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本刊特组织“宽严相济与检察工作专题”,邀请相关人士与专家学者,就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党和国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确定实施的重要刑事司法政策,是新形势下刑事审判工作正确执行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在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笔者将结合刑事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这一政策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如何更好地贯彻实施这一政策提出若干建议。一、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梁全盛 《法制与社会》2010,(27):288-289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强调对刑事犯罪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在具体实践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在适用过程中还是碰到一些问题和与之不相适应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准确落实。因此,有必要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实现司法理念和执法实际相结合,应根据不同的犯罪情况分别采取宽严不同的刑罚。本文从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体现依法从严从重的适用;当宽则宽,给予出路;克服“严易宽难”观念等方面来阐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辩证关系,对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9.
胡铭 《法学研究》2011,(2):52-69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刑事司法面临着新的挑战。西方的法律现实主义能为我国转型期刑事司法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论和改革思路。法律现实主义运动在批评形式主义与三段论式审判的基础上,把法律看作具有多重目标的社会引擎,关注司法行为、纠纷解决与社会问题。在中国语境下,引入法律现实主义,不是要简单地否定形式主义,而是应理性对待形式主义并在其中融入客观主义;应在刑事司法裁判中适用利益权衡,重视经验归纳而不拘泥于简单的演绎推理;应以实现社会正义为核心,构建合理衔接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在缓刑制度适用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对恢复性司法进行了移植,比如在审判前开展人格调查进行再犯预测;通过被告人与被害人对话以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判后开展跟踪帮教、社区矫正工作帮助被告人回归社会等。但是,受观念、制度、司法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些恢复性司法行为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缓刑适用中移植恢复性司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考察和反思,剖析了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缓刑适用移植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