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尔斯对其理论的证明方法除了熟知的契约论以外,还诉诸了一种反思平衡的方法。为了避免契约论成为一种循环论证,他把契约论的基础建立在对直觉的反思平衡之上。通过契约论和反思平衡的结合,罗尔斯解决了契约论方法的不足,也为契约论方法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锋 《前沿》2003,(1):72-75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在批评功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源源于洛克和卢梭.他借助于契约论方法试图解决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内在紧张,并对古典契约论进行了扬弃.罗尔斯在方法上超越了古典契约.  相似文献   

3.
董长城  敖翔 《传承》2011,(30):67-69
"利维坦"作为霍布斯式主权国家学说的代名词,在政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利维坦"是霍布斯社会契约论的产物,因此有必要从契约论的视角对"利维坦"加以研究。按照契约论的一般理论结构,将从契约的基础、契约的缔结两方面去考察"利维坦"诞生的必要性、合法性。在经过以契约论为线索的分析与研究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旧时代冲突在"利维坦"上打下的烙印,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并指出研究"利维坦"对于现代国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奥卡姆·威廉在论述基督教神学时,较早提出了“自然法则”和“契约论”,这种概念形式对17世纪英国的思想家有着重大的影响。17世纪英国的思想家弥尔顿、霍布斯和洛克等人将其学说发展为近代西方的“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论”,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系契约理论解释了劳动关系的多重属性,以新的解释视角克服了古典契约论的缺陷.虽然契约始终是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但劳动关系是一种长期契约,具有不完全性,选择、交换和未来意识共同交织于一体,关系规范、社会规范和法律规范共同调整着劳动契约.用关系契约解读劳动关系,能够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界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为劳动法律制度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依据原初状态,批判了功利主义的理论困难,肯定了精致契约论———“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合理性,实现了后者对前者的价值颠覆。这种颠覆对于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仍有着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爱国主义的自由主义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洁  张建英 《理论月刊》2013,(3):123-127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政治建构的基本内核,主张个人权利优先于共同体的善,似乎与强调整体利益的爱国主义有着天然的鸿沟.然而,从方法论的个体主义来理解,国家,作为理性的建构之物,无论是古典契约论还是现代宪法学,其正当性基础都来源于人民的授权,因此,并没有独立于公民利益的国家利益.国家作为一种“带剑的契约”,无非是集结了个人的权利的反馈型权力载体.因此,爱国就体现为爱人,国家作为一种体现正义制度的公器,自然可以赢得其公民合乎理性的忠诚乃至献身.  相似文献   

8.
孙永芬 《前沿》2008,(11):52-56
回顾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历史,人民主权理论不仅是近代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也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一面旗帜,而对这一理论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政治思想家首推卢梭。卢梭人民主权论的理论基础是主权论、契约论和权力合法论;卢梭人民主权论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并且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可代表的。尽管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在二十世纪的西方日渐式微,并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其不仅是时代的产物并影响了历史时代,还在于它体现了人类对政治追求的理想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中,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强制干预和对劳动关系双方身份的区别对待,使得劳动关系突破了古典契约所坚持的绝对自由和形式平等观念。现代劳动关系更重视有限自由、契约自由与国家干预的平衡、实质平等等目标。劳动关系在突破古典契约观念的同时,也包含了自由选择、交换、相互依赖等契约因素。劳动关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关系契约,本质上仍然符合契约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0.
谭和平 《求索》2013,(9):200-202
罗马法中。契约有严法契约与诚信契约之分。通常.胁迫不成为严法契约无效或可撤销的理由;相比之下,诚信契约常因胁迫本身有违善良风俗而成为受胁迫人寻求法律救济的依据。在当事人因胁迫而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受胁迫人既可提起胁迫之诉,也可提出胁迫抗辩,但由于契约的性质不同.受胁迫人行使上述权利的程序与特点也炯然有别。  相似文献   

11.
刘平  宋旭明 《求索》2013,(8):183-185
不同于债法分则中的普通私法实体契约,民法上和解还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实为兼具实体性契约与程序性契约属性的混合契约。民法上和解的程序性表现在:和解契约的缔约目的在于程序意义上的终止纠纷;和解契约的内容包含对程序性权利的处分;和解契约之立法多为程序性法律规范;和解契约具有公法上的程序性效力;和解契约的主体须有诉讼主体资格;和解契约独立于实体性契约:和解契约的可诉性仅限于程序性方面。  相似文献   

12.
赵一强 《求索》2007,(7):132-134
契约即特殊意志与特殊意志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共同意志”。契约缺席将引发社会的“自然状态”,使个体与整体面临生存与发展危机。契约对于自然状态的伦理拯救通过契约特殊意志对契约所蕴涵的理性、公平、自由等价值的统一追求而实现,促使个体和社会过上一种合乎人类本性的德性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杨思留  辛其兴 《求索》2008,(10):132-134
契约理论是政治经济与法领域的重要理论渊源。从卢梭“自然状态”的古典契约到罗尔斯“无知之幕”的现代契约思想,都表达了“普遍同意”的社会理念,揭示了社会存在主体之初始地位之平等性,体现了市民社会法治思想的政治思维,成了现代宪政的逻辑起点。从经济学思维范式的演化看;以秩序和规则为核心的制度分析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宪政处于一切制度框架的最上端,是生成制度的制度。生成制度的“源规则”就是宪政。据此,宪政经济学从宪政思维的视角分析经济问题,这一分析范式将是研究包括中国经济问题在内的经济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4.
行政契约的界定——公共利益本位论视野下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云娇 《理论月刊》2005,(9):122-124
公共利益本位论认为行政法所体现和调整的是以公共利益为本位的利益关系.行政契约是行政主体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与相对人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它具有诸多特征,与单方行政行为和民事合同具有显著区别.在行政契约中,公共利益本位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黄万华  陈伟 《前沿》2010,(15):87-90
从契约的角度对财政预算进行分析,认为财政预算本质是一种政治契约,分析财政预算契约不完全的原因,阐述财政预算契约的不完全性如何导致我国政府财政预算资金的低效使用,指出为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而重新设计财政预算契约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契约一直是人们关注个人与国家、政府之间关系的一种视角。从古代契约的创建到近代社会契约理论的繁荣,再到现代契约理论对传统的承继与超越,社会契约理论一直在诠释国家的起源,政治权威的形成和政治义务的产生、政府的合法性等问题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然而它遭受的质疑和打击也一直伴随这个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面对来自不同方向的质疑声,站在现代的角度我们继续反思社会契约究竟贫困在何处,解救社会契约的真正路径又在何方?  相似文献   

17.
刘兴 《长江论坛》2010,(3):77-81
论证方法上的创新是《正义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罗尔斯正义理论中论证方法上讨论较少。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运用了诉诸直觉、契约论和反思平衡的方法,各个方法之间相互支撑,形成一个全面的论证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实践的需要和政治理论的发展使契约论再次成为讨论焦点并延续至今,不同的利益群体都从各自立场对契约论进行发展以得到合法性,契约论的一些成分甚至被原先反对它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女性主义者所认同、发展和使用。1988年6月,卡罗尔·帕特曼(CarolPate-m  相似文献   

19.
从契约文书看清代以来福建与台湾的民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平  峥嵘 《台湾研究集刊》2000,(1):65-72,,102,
十余年来,我们着力从事福建民间契约文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从中发现了少量有关闽台民间关系的契约文书。迄今为止,福建地区被发现和搜集的民间契约文书不下万件,但有关闽台民间关系的文书极为罕见,故我们所掌握的此类文书数量虽然不多,但十分珍贵。本文拟就这些契约文书作一初步的论说,同时结合其他相关资料,或可从另一个侧面,对清代以来福建与台湾的民间关系,作一细部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3,(9):93-94
王琳琳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目标不相容是造成政府公信力递减的主要原因。契约理论认为,民主政治模式下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包含多个层面的契约关系。如果排除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阶段和国际政治环境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仅从契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政府与公民间的契约是天然的不完全契约,并且存在“目标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等委托代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执行机制与激励策略修正政府与公民间的契约关系,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