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云:“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察言观色、随声附和,谓之“诺诺”;开诚布公、直言敢谏,称其“谔谔”。举凡贤明之士,无不厌弃“诺诺”而称颂“谔谔”。唐朝大臣魏征以直言敢谏而深受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一次,唐太宗玩兴大发,要到东都附近狩猎。魏征对他进谏道:“今年秋粮丰产,农民正忙于收获,要他们为皇上打猎整治道路桥梁,实在有碍农事。”唐太宗听了,不但没有发怒,而且立即取消了打猎,并对魏征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2.
近日读到《周未》报上佳鸣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及周恩来谈写书的一件轶事,禁不住让人心潮澎湃。1961年7月18日,周总理和陈毅同志在上海冒着酷暑来到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家作客,同时,还约见了在沪的部分电影界著名人士。在亲切随和的气氛中,有位同志向周总理恳求道:“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总理笑着向这位同志看看,没有立即作答。有人便说道:“总理太忙了,没有时间写。”此时,周总理说话了:“如果我写书,就专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错误中吸取教训。”他说此话时,双眼炯炯发光,看得出是动了感情的。“如果我写书,就专写一生中的错误。”周总理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无限事业中去了,以致他无暇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写这样一本书。他说:“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当像条牛一样努力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一位同事因“直言上谏”,不慎得罪了“上司”,差点被“撤职查办”。这事,放在今日,倒不怎么新鲜,因为“一贯正确”的领导听不进群众意见的事太多了,倒不由得使我想起春秋战国时期谋士赵良进谏商鞅的故事。 据《史记·商君列传》里记载:一次赵良进谏商鞅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所谓“诺诺”,众所周知,即是无原则的恭维附和;“谔谔”则是直言争辩。赵良之意是:一千个人的低声附和,顶不上一个敢讲真情实话的人。这个道理,无论古今之有识之士都是懂得的。“谔谔”之言听起来可能“逆耳”,但它有如“药石”,使人警醒。  相似文献   

4.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要修建洛阳乾元殿,臣张玄素进决,说他不该大兴土木。太宗不因张触犯自己的尊严而处罚他,反而赞扬他直言敢谏,立即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从中悟出了发人深省的道理:“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涛涛”。唯唯者,随风顺势;请译者,直言辩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遇事唯唯,扛顺风旗,有的人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争辩。作为领导者应当分清是非,坚持原则,不能以感情用事,厌恶“诗评”,偏爱“唯唯”。如果领导者能够广泛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博采众议,从善如流,群众就敢于发表意见,就会支持领导者…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文革”10年动乱中,周恩来保护了大批老同志和民主党派人士。许多人这样说:要是没有周总理,“文革”的动乱,给中国带来的损失,可能还要翻一番。这一点,老干部们体会最深,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聂帅在“文革”中,就受到过周总理  相似文献   

6.
文摘天地     
讲真话没有罪 1960年,周总理到河北省农村调查。一天早晨,总理正在一个农民食堂就餐,遇到一位妇女: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着个泥罐,等着打饭(玉米面煮菜汤)。周总理走上前去询问这位妇女,农村办这种食堂好不好?这位妇女二话没说,怒气冲冲地指着总理大声喊:“都是你们上边让下边这样瞎搞!用不了多久,我们这些农民都要饿死!  相似文献   

7.
1961年5月,周恩来到河北武安县伯延公社走访调查。一天,周恩来同一个叫张二廷的社员拉家常。张二廷见总理一点不端架子,就直率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两年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如果再这样下去两年,连你也会没有吃的。周恩来眉头微蹙一下,  相似文献   

8.
1958年的一天下午,周总理率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领导人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完动。出发前,有人建设总理用一个医生去,总理拒绝了。他说:“到了工地,一点也不能特殊,参加水库建设的,有工人,有农民,有解放军,有干部,他们就不生病?我即使有点毛病,应该和大家一样,请工地的医生看看就是了!”一到工地,周总理就打听工地的作息的同和纪律制度,嘱咐随身的警卫说:“到了这里,一切都要按这里的规矩办事,一点也不能特殊。”工地指挥部的同志在分配劳动任务前,说了回;“我们欢迎首长们……”话没说完,周总理赶紧纠正说:“这里没…  相似文献   

9.
《湘潮》1991,(6)
“注意政治影响”,这本是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不仅自己注意政治影响,还教育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注意政治影响。50年代初期,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制定了一个工作细则,其中包括对总理做做到“三保”,即保安全,保健康,保工作。周总理看后,又加了一条“保政治影响”。由于总理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他一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胞弟周同宇20年代就投入了革命洪流,  相似文献   

10.
1975年春天,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的董必武患病住院了。一天,周总理去看望他。董老喘息着说:“这次我可能要离开你们了!但有一个人,我想见他一面!”周总理问:“谁啊?”董老说:“曾—凯—旋—!” 提起曾凯旋,周总理自然知道他与董老的关系。那是在长征过草地时,董必武一只脚溃烂了,连骑马都很困  相似文献   

11.
圆了作家梦     
曾经有人用“土”来形容周同宾的作品。他是土生土长的南阳人;他的文章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反映农村的沧桑变革、农民的心路历程,有深沉的历史感和浓烈的泥土气息;他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的系列纪实散文《皇天后土——99个农民谈人生》,在散文的题材、形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就是这样的“土”作品,被《读者》、《散文选刊》、《书摘》转载;就是这样的“土”作品,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等20余家出版单位编选的全国性散文选集、鉴赏文库中;就是这样的“土”作品,被译为西班牙文、英文,介绍到海外;就是这样的“土”作品,让周同宾成为南阳作家群的骨干作家之一,河南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 也许对周同宾来说,“土”就是他的根,就是他的魂,就是他的个性,他的人格。那“土”,是农村、农民之厚实的土,是大地之厚重的土。读周同宾的文章,你会觉得他土得质朴可爱,土得厚重可敬,土得顽强执著。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党的工作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曾多次指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他还再三提醒全党: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百年诞辰纪念日。我们大庆石油职工特别怀念周总理。他老人家曾经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先后三次到大庆油田视察工作。1962年,周总理首次来大庆视察。在北二注水站,他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抢修水泵,便抢步过去同他们亲切握手,一个工人手上沾满了油污,想往身上擦,并不好意思地说:“我的手上有油。”总理却一把握住那双油手,和蔼地说:“没关系,我也当过工人。”接着又详细地观看了贴在墙上的各种岗位责任制度,称赞道:“好,你们这样做很好。”总理走出泵房,见前面有个地客手,关切地问:“这里住人…  相似文献   

14.
拥护之余     
冯建辉的<走出个人崇拜>中讲述了一个周恩来如何对待批评的故事.一次,周恩来到农村调查,有个社员尖锐地批评说:"如果再这样下去两年,连你也会没有吃的."陪同人员认为这个人是落后分子,周恩来却说:"这个社员说的是真理,一个农民把我们看做他自己的人才会说这样的话.这是一针见血的话."这个故事来自1961年5月31日周恩来的发言记录,因此可以判定,这位农民批评的是大跃进瞎指挥可能还加上反"右倾机会主义".在同一个地方,作者还引了周恩来的另一句话:"连自己的人民群众都信不过,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5.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 这位记者很快赶到西花厅。周总理放下手中的工作,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神采奕奕’?”那位记者知道错了,只好向总理检讨,同时也汇报说,  相似文献   

16.
“你是找我这个老乡开‘后门’的吧”1958年7月,正值盛夏时节,周总理的家乡、江苏省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受县委委托到北京去见周恩来总理。县委交待他的任务是:一、汇报淮安工作,请周总理对发展故乡的工农业生产给予适当“照顾”;二、向周总理直接请示他的旧居处理问题。从淮安出发上路,王汝祥的心里总在想,周总理日理万机,他能有时间接见我吗?到北京后,王汝祥忐忑不安地到国务院说明了来意,没想到周总理很快就安排时间接见了他,还请他吃了饭。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总理,王汝祥的心情非常激动,本来想好的话,总是词不达意,丢三拉…  相似文献   

17.
正对饶国模的孙子刘天骢(二娃子)而言,有这样一幕,他永远无法忘怀——1957年初春的一天,敬爱的周总理在淡淡的晨雾中,突然回到了红岩村。在红岩村小道旁晨练的人们,一下子认出了总理。他们高兴地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听到欢呼声,饶国模赶紧拉着小孙子从屋里跑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在长江水利委员会 ,熟悉文伏波的人都戏称他为“伏波将军”。这典故出自周总理的一番话。1972年冬 ,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召集湖北省委书记张体学、水电部部长钱正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等汇报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时 ,当了解到参与汇报工作中有一位叫文伏波的同志时 ,周总理风趣地说 :“啊 ,文伏波 ,你这个名字到越南去不好 ,但搞水利却不错 ,你的名字不就是要降伏洪波吗?东汉时期的马援 ,就被封为伏波将军。”自此 ,“伏波将军”的称号一直流传了下来 ,文伏波也始终牢记着这段话 ,他把一生投入到治理开发长江的事业中 ,也…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与周恩来的亲密关系数十年如一日。邓小平在接受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采访时说:“我们认识很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住在一起。对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我们差不多同时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是同志们和人民很尊敬的人。”有一次毛毛问他:“在留法的人中间,你与哪个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他深思了一下答道:“还是周总理。我一直把他看成兄长,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也最长。”  相似文献   

20.
梅泰和 《世纪桥》2003,(2):49-52
在江西省东乡县郊2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红星垦殖场。1969年10月1日,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尚未安排工作的老将军王震刚从江西进贤三里公社和东乡红星垦殖场视察回京,就应邀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他向毛主席、周总理提出了自己要去江西插队落户、参加劳动的要求。毛主席同意了,并说:“你下去走一走,看一看,搞点调查研究,搞点科学试验也好。”周总理也关切地说:“要注意身体,量力而行,作点调查,听候调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