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德旺 《世纪桥》2010,(10):7-10
<正>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一座魅力独特的里程碑,"五四运动就好比是给中国现代历史打上了一个结,此前的种种历史线索都收拢于此,此后的种种历史线索又发端于此"。[1]而在新时期,回顾和  相似文献   

2.
早在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各种社会主义理论及共产主义思想就传到中国,但在1915年前,这些思想在中国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普遍思潮出现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这就是为什么通常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共产党崛起联系起来,形成二者之间关系的各种意象的原因。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在1919年以后的中国迅速传播这一历史事实,既可以说是前期新文化运动及中国近代以来寻求现代化的延续和结果,又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的转向或转折点,因而与新文化运动之间具有历史和逻辑的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3.
1919年5月4日,中国大地爆发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五四运动,这场运动中折射出来的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并对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特点及其在中共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五四精神对当今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首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卖国的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斗争。1920年4月22日.陈独秀在中国公学第二次讲演会上的讲演中,就做出结论:“我以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是受了日本和本国政府的两种压逼而成的.自然不能说不是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5.
新型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武装,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在血与火的军事实践中锻造而成的武装力量。其建立的历史逻辑体现在早期的军事活动中厚植了新型人民军队产生的土壤、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革命形势的准确把握中决定建军、在各地武装起义的爆发中诞生了新型人民军队、在游击战争和创建苏区的斗争中解决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问题。其建立的理论逻辑体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的赓续传承和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经验教训的总结升华。其发展的实践逻辑体现在不断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持续推进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坚持人民军队军事理论与时俱进、牢记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以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写下历史的新篇章.思想解放是五四精神的重要构成.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和民族尊严的自觉担当,这个主体意识的觉醒是思想解放的结果.近代中国,呈现了两次思想解放,一次是摆脱中(旧)学的思想束缚,转向接受西(新)学.另一次是摆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束缚,转而接受社会主义思想.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是思想解放的又一体现.历史证明,不解放思想,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根本无从谈起.五四精神内涵的思想解放,在民族遗产构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杨振 《理论学刊》2020,(2):83-9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世界经济结构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其历史逻辑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需求侧为着力点的宏观调控面临新挑战,制约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向供给侧,实际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发生历史性变化,宏观调控因而需以供给侧为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学理逻辑是:立足需求侧的总量平衡政策难以有效解决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准确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是实现结构平衡的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的做法与供给学派存在本质区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逻辑在于:以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办法打通制度梗阻,为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供准确制度激励,同时以完善和保护产权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8.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是辩证思维的重要原则。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门科学知识体系,都离不开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这个原则既带有规律的性质,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是人类科学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厘定历史与逻辑的科学内涵,考察历史和逻辑的关系,探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唯物史观的两个前提(出发点),即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历史前提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逻辑前提是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前提是逻辑前提的前提和基础,逻辑前提是历史前提的提炼和升华.二是辩证的、具体的统一,决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提出并阐述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的辩证统一是唯物史观超越一切旧历史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21,(2):38-43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对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进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舆论造势、思想启迪、理论铺垫、阶级基础、准备干部、道路选择等方面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创造了条件。历史的演进证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邵飘萍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新闻记者。他与五四运动不仅有着颇深的思想渊源,而且与北大新闻研究会、国民杂志社及诸多学生领袖保持着密切的组织联系。他不仅两次亲临学界大会,酝酿五四运动,而且对运动发展情况予以积极的报道和评论,在思想上影响、引导着运动的发展方向。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发难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这说的就是它产生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等条件。习近平强军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的新境界,体现了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现实问题的新思考,深刻把握这一思想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层面上的逻辑必然性,就能够理解新时代为什么要强军,从而更好地把握我们党建军治党思想和方针原则,指引人民军队的强军新征程。  相似文献   

13.
王宠惠是一位在五四时期十分活跃的历史人物,五四运动爆发前,他是和平统一、宪政救亡、国民外交等诸多社会思潮的积极鼓倡者;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发挥个人在政学两界的影响,参与并组织领导了国民外交协会、欧美同学会等社团营救被捕学生、拒签对德和约的斗争;五四运动后,他作为全权代表之一参加了华盛顿会议,为五四遗留的外交悬案山东问题的最终解决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以还原历史为名,以推销西方价值观为实,随意篡改历史事实,实则充斥着逻辑缺陷。它否定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其逻辑起点错位;它违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常识,其结论归结到唯心主义历史观;它的立足点是西方中心论与历史终结论,从而在根本上否定了人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当代中国文化治理的历史逻辑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构成了当代中国发展与国家治理的大历史和大逻辑,概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而伟大发展的基本特征。70年中国文化政策发展是她的历史反映和记录。与之相对应,作为她的精神反映和记录,构成了当代中国国家文化治理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培育当代中国文化治理的能力基础、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式提高当代中国文化治理的能力结构和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实现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内在的历史逻辑。它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的崭新道路中走出来的,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艰辛探索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持续奋斗中走出来的,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中走出来的,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孕育和生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不懈奋斗,就是为了让中国强起来,把中国变成一个强国。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事求是、埋头苦干、拼搏进取,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征程。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而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是一条康庄大道,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地走下去。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下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