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次一、加快完成党的主要依靠政策向主要依靠法律领导农村工作的转变二、充分认识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法治问题三、抓紧建立和完善农村法治运行机制四、加快建立和完善涉农法律法规体系的步伐农村法治建设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探讨当前农村法治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吉林省农村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概述吉林省农村自然地理情况、经济总体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三农"工作的相关政策,基本了解吉林省省情和现阶段"三农"工作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对照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远景目标及国内其它地区的建设情况,找出吉林省在农村发展上所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历史到现实、从主观到客观深刻分析其成因。提出在吉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措施和可供选择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为指导,把县级政府作为城乡统筹的主体,以实现产业布局、市场体系、规划建设、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公共财政、劳动保险、医疗保险、义务教育、行政管理等十个方面的统筹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笔者所在的蓟县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释了新形势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影响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针对吉林省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在粮食增产空间上的困境,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力 《行政与法》2009,(3):38-39
提高农民收入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难点及重点.只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的有效供求:才能提高农民购买力,增加和扩大市场需求,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背景、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对吉林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围绕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及建议,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闫冬梅 《政府法制》2008,(22):53-5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周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培育有文化、懂技术、  相似文献   

9.
张莉 《法制与社会》2016,(6):211-212
农村治安环境的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农村地区的稳定也是我国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尤其是在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大力发展农业,稳定农民的思想、生活,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好影响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各种治安问题。无论中国社会如何向前发展,始终如一的是农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农民的主体地位重中之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纷繁复杂,但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我国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源泉,但由于受社会转型、传统义利观的影响,目前在农村地区集体主义出现了日渐淡化之势,任其蔓延势必会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为此,本文在调查了解吉林省农村集体主义精神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因并从物质基础、精神支柱、营造氛围、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农村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本文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把握的五个着力点,即以农村启蒙为先导,以村镇规划为切入点,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农民致富为核心目标,以民主管理为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并从新农村建设入手,试图寻找一条适合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新思路,以期切实提高"三下乡"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何跃春  严颂 《行政与法》2006,(11):61-64
运用法治手段来规范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存在以何种部门法来主导法治保障模式的甄别问题,即法治保障体系核心制度的识辨问题。审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提出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背景特征,建设新农村战略是对经济法理念的生动诠释。经济法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主导法治轨迹和核心法律制度,运用经济法的制度和手段,能有效地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杨辉解 《政法学刊》2007,24(3):68-72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形势下党赋予公安机关的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但是,当前农村治安形势不容乐观: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始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群体性突发事件还将持续上升;农村封建迷信沉渣泛起,邪教组织屡禁不绝等等。对此,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基石作用,把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打击违法犯罪的尖刀作用,严厉打击涉农犯罪;充分发挥在社会治安防范中的骨干作用,构筑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