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干部要有宽广的胸襟,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要做到容人、容言、容事,这是我们干事业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闻过则喜,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宋朝司马光《奏弹王安石表》也引用这一成语:伏遇陛下即位以来,日慎一日,闻过则喜,从谏如流。这闻过则喜指的是听到别人指出或批评  相似文献   

2.
2013年9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秦光荣的文章,文中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我们党多次进行整党、整风等全党性的党内教育活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红红脸、出出汗”,实现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也留下“闻过则喜”的名言,前者强调的是“君子”要有自我批评的风范,后者强调的则是“君子”要有接纳批评的勇气和胸怀。闻过则喜,应该成为党内的一种政治风气,党员干部的一种修养和品德。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25日,《新京报》发表的《表达权与进谏纳谏的传统》,从历史上维护封建皇权的“进谏纳谏”现象说到现代社会的言论自由和人民群众的“表达权”,对“表达权”的时代精神做了比较深刻的解读。本刊特予转载,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5,(6)
“闻过则喜”,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细细揣摩,这话里头,它所蕴涵的,更多的是对一种思想境界或者一种政治美德的倡导,它要求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对某方面事务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应当善待批评与诤言,哪怕这些批评与诤言不好听甚至十分难听,能够得到人们赐予的真心话,这就是一种福气,这说明人们还信任你,还对于你能够择善而从把事情做好有起码的信心,因而你也就要有雅量,有胸襟,有气度。也就是说,这儿的“闻过则喜”,讲的还仅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在情况变化频繁、单纯依靠个人智慧远远无法随时随地对形势作出理性判断的今天,对于“闻过则喜”,我们…  相似文献   

5.
谈批评     
善意的批评使人进步,认真的反省促人提高。谈批评,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方面。批评,是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以自我为对象,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查找和剖析。中国的古人提倡“闻过则喜”,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西谚亦云,“批评如同你忠实的门警,你若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就会被错误偷尽”。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员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钟本强孟子说:“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意为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成语叫做闻过则喜。孟子希望统治者能自觉倾听人民的呼声,改正错误的政策,对老百姓施行仁政。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只能是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当...  相似文献   

7.
我的好朋友——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科学学和物理学家、伦敦大学教授马凯博士曾说过一句名言:“政治是关于权力和谁行使权力的学问。”从语义学上讲,中国古代有关“政治”的含义,与西方古希腊的“政治”含义原是迥然不同的,但在近当代,特别是自孙中山先生把“政治”定义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以来,“政治”在中国便开始了融入世界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8.
关于政治的含义,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归纳起来,不外分为两大类别,一是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见解,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政治”的见解1.道德说。这种观点把政治和道德混在一起,用道德的观点来解释政治。如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就是如此。孔子曾说:“政者,正也。’所谓正就是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义的道德。2国家说。认为政治是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在西方“政治”一词本来出自于希腊语POliS,原意是“城邦国家”,后来政治学中的“政治”便以这个词延伸而来。3.权力说。将政治理解为一种权力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于浩 《中国人大》2010,(6):45-45
“任何一些对政府的意见、批评,我们的态度是闻过则喜。欢迎大家对政府提意见,甚至尖锐的批评。这对政府工作是一种监督。”3月7日上午,在上海团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韩正正面回答了记者关于“市民批评政府,政府应该如何面对”的尖锐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安北江 《思想战线》2023,(2):123-134
古代中国的“天下秩序”与“国家秩序”建构理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传承性,且贯穿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宗法式与地缘式的“天下秩序”理念,是古人诠释世界和维系国家政治安稳的核心思想。二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王朝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华文明核心体的形成和族群意识的凸显,是“天下秩序”得以传承与变革的基础。“国家秩序”和“国家政治体系”的建立,是古人想象“天下秩序”崩塌与重构的结果。在“国家秩序”建构中,“一统观”与“正统观”成为主体民族政权角逐天下后的政治意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与“天下秩序”理念,形成历史上的“中国精神世界”,最终成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向心力。为此,历史上的主体民族政权,以“中国”为核心的天下一统理想才得以实现。阐释古代中国“天下秩序”理念的传承与变革,对进一步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间接回应了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来倒叙解构历史中国的舛误。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前,“圣经”、“圣诞”、“圣诞节”等词语已见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表达的意义与基督教的概念不同。将儒家经典视为“圣经”,反映了儒家经典在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和人们对儒家学说的尊崇。经历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巨大冲击,中国历史上的圣诞节已为人们所淡忘,但传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丰富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  相似文献   

12.
6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在良性互动中寻求“善治”》。文章说,在百姓眼里,从善如流、知错即改,远比“一贯正确”更加可信、可敬、可亲。并提醒为政者,要“时刻关注民意的温度和风向,以公开透明化解疑虑,以闻过则喜树立公信,以真诚维护群众利益赢得民心,在良性互动中促进社会共识、完善公共治理”。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16,(3)
明代海瑞为何敢于冒死进谏?一方面,明朝中后期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海瑞冒死进谏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明代海南小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海南耿介之士唐胄的光辉榜样,以及海瑞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忠君爱民情结、刚正不阿的性格等个人因素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广大师生中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更是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河南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连续三次被评为全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连续三年在全省教育系统“两争两创”活动中被评为“文明学校”,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破格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中国教育工会授予“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获教育部毕业生教育优秀奖,1999年被评为全国“纪检工作先进…  相似文献   

15.
西安继“2004年西安发展十大教训”之后,网民们又发起了“2005年陕西省发展十大教训”评选活动,内容直指政府工作尤其是市政建设上的不足。虽然是由民间评选政府工作的“教训”,但西安市党政领导闻过则改、从谏如流的广阔胸怀,不仅没有因为“教训”而丢分,反而拉近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政治观的批判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内容丰富、派别不同的政治观点中 ,儒家政治观起着主导的作用。王船山秉承儒家思想之大旨 ,从“公天下” ,“人治为主、法治为辅” ,“德教为主、刑罚为辅” ,“宽以养民、严以治吏” ,“擢举贤才、贵士、养士” ,“集权与分权” ,“民变”以及“华夷之辨”等方面 ,提出并阐发了自己的政治观体系 ,对中国古代政治观作了批判总结  相似文献   

17.
赵梅 《人民论坛》2023,(3):93-96
“取消文化”已经成为今日美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运动,对美国政治和社会文化产生着深刻影响。公众人物或知名公司因不当言论而被抵制、被“取消”的事件时有发生。“取消文化”源于美国历史上的多元文化主义和反种族歧视运动,在表现上与“政治正确”“觉醒文化”和重塑历史运动密切联系。我们看到,“取消文化”在捍卫女性、少数族裔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在追求多元、平等和正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另一方面,矫枉过正的“取消文化”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和极化,使美国社会深陷“文化战争”。  相似文献   

18.
蔡美云  张含 《人民论坛》2022,(21):107-109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观群怨”“风骨”“文以载道”“童心”“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气韵生动”等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和道德理想进行了根本性塑造,也哺育并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和审美理想。站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高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我们应全面把握古代文艺观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深刻领悟中国古代文艺精神与政治精神、伦理精神、生命精神、自然精神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9.
骆沙鸣 《政协天地》2009,(11):31-31
台湾地区的政治转型采取了“省籍——族群——本土化”的转型路径,加剧了这一时期台湾地区的民主实践沦为“数人头”的政治游戏。转型路径的演化过程中,“省籍——族群”意识、“国家认同”问题、“选票”民主等等作用,使得台湾地区的政治文化偏重于对抗,政治悲情被滥用和泛政治化。  相似文献   

20.
古代文学理论中的言志说檀小舒“言志说”发端于先秦时代。在中国古代经典《尚书.舜典》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明确提出了“诗言志”的主张。这个被朱自清称作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开山纲领”的论说与先秦儒家学说完全合拍。孔子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